-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05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根据结石评估结果分为结石组(n=40)与非结石组(n=65).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患者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分类树模型.结果:结石组和非结石组CT值、术中出血量、双J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钙、尿pH值、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结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 值分别为4.361、2.502、6.815、12.176、24.398、15.595、6.517、2.069、6.881、4.524、3.883、4.699,均P<0.05).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显示,双J管留置时间是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收益图和索引图显示模型预测良好.结论: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期降低双J管附壁结石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置D-J管分期碎石治疗输尿管嵌顿结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一期输尿管镜碎石与预置D-J管后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一期碎石组48例,二期碎石组58例。比较两组一次性清石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比较,二期碎石组一次性清石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一期碎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有良好效果,预先置管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例在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例1男性,55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次体外碎石史。因发热性尿路感染收入肾内科,抗菌治疗期间发现右输尿管结石,转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发热及真菌性败血症。例2女性,48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外院右肾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停用氟康唑后2~4周症状复发并尿细菌培养结果转阳,病情反复迁延1年。我院CT检查示双肾多发小结石,右肾结石为残石或复发无法明确。例3男性,74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左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依据药敏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尿细菌培养不转阴,停用氟康唑后症状加重,病情迁延1.5年,CT检查示左肾下盏结石。例4男性,47岁,既往体健。左肾结石术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0.5年,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合并左肾铸型结石。结果:例1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真菌血流感染,予静脉滴注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后1周出现真菌性眼内炎于眼科继续治疗。例2患者一期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行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路真菌感染治愈。例3患者行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后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但术后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仅至术后1周,导致左肾盂内真菌球形成并二次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清除肾盂内真菌球,术后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配合氟康唑300 mg肾盂内持续滴注1周,最终治愈。例4患者行经皮肾造瘘引流配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2周后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术后持续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至支架管拔除、尿细菌培养转阴,患者治愈。结论:糖尿病是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彻底清除结石,真菌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应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清除结石,术后应持续抗真菌治疗直至尿路支架管拔除后至少2周。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后的1周内应行眼科检查筛查眼内炎,明确有无组织播散,以决定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裸镜联合钬激光治疗10~20 mm肾结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裸镜联合钬激光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10~20 mm肾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裸镜)和对照组(置放输尿管软镜鞘),每组各40例。均采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联合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发热、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进镜并碎石。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发热、手术时间、术后4周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对照组的术后出血、术后发热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裸镜联合钬激光治疗10~20 mm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58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8例,术前均行尿常规、尿培养、KUB、泌尿系CT检查,术前均预置F6输尿管支架管7~10 d,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术中置入F14~16输尿管导引鞘,应用纤维输尿管软镜和200 μm摩西钬激光光纤,采用摩西模式碎石,4周后复查泌尿系CT平扫评估结石清除率、碎石成功率。结果:结石直径0.8~2.7 cm,平均1.4 cm,其中结石直径≤2 cm患者49例,结石直径>2 cm患者9例,结石CT值(最大截面处)360~1550 Hu,平均983 Hu,手术时间33~225 min,平均98.7 min,结石清除率为89.7%(52/58),成功碎石率94.8%(55/58),术后住院时间2~7 d,1例发热患者,无严重损伤、出血患者。结石残留发生率10.3%(6/58),结石直径>2 cm患者发生率55.6%(5/9),有意义结石残留发生率5.2%(3/58)。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对结石负荷较大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视导航输尿管通道鞘置入技术在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一期输尿管软镜术(RIRS)中借助可视导航技术留置输尿管通道鞘(U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0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可视导航UAS置入技术行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记录术中输尿管口大小、UAS留置时间、USA置入状态、输尿管损伤情况。结果:106例患者(130例患侧)中完全置入104例患侧,一期顺利完成手术;有效部分置入24例患侧,一期顺利完成手术;无效部分置入2例患侧,因输尿管内腔狭窄,导致输尿管软镜无法上行而改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周后施行二期RIRS;无置入失败病例。130例患侧一期手术成功率98.46%(128/130)。术中留置UAS时间22~52(30±6)s。输尿管损伤分级:黏膜出血点(0级)117例,黏膜损伤(1级)13例,无2级以上损伤。结论:可视导航UAS置入技术提高了一期RIRS的一次性置鞘成功率和一期手术成功率,此方法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Ⅱ期碎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多通道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技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Ⅱ期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Ⅰ期均行单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提示结石残留,需行Ⅱ期碎石术,其中残留结石>2 cm患者27例,残留结石≤2 cm患者71例。对入组的9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通道经皮肾镜组及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其中多通道经皮肾镜组59例,其中结石>2 cm患者17例,结石≤2 cm患者42例;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39例,其中结石>2 cm患者10例,结石≤2 cm患者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术后肾动脉栓塞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发热、住院费用、手术前后血肌酐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发热、住院费用、手术前后血肌酐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然而多通道经皮肾镜组的术后肾动脉栓塞发生率、手术血红蛋白的减少量、输血率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 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组( P<0.05);而对于>2 cm残留结石,多通道碎石可明显提高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 P<0.05),但手术失血量、输血发生率明显增加( P<0.05),两组肾动脉栓塞及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2 cm残留结石患者,两组患者清石率及肾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输尿管软镜联合组术后出血量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多通道经皮肾镜Ⅱ期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Ⅱ期碎石术均具有临床可行性,对于≤2 cm残留结石,输尿管软镜联合单通道经皮肾镜具有出血少的优点,而对于>2 cm残留结石,多通道经皮肾镜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摩西钬激光与传统钬激光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摩西钬激光与传统钬激光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425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6例采用传统钬激光进行碎石(普通组),289例应用摩西钬激光碎石(摩西组)。为减少由于非随机分配而产生的选择偏差,采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以保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年龄、性别)和结石特征(结石位置、数量、直径、CT值和结石成分)具有可比性。比较匹配后两组在手术时间、激光作用时间、结石清除率(SFR)、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治疗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FR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摩西组与普通组在处理直径≥20mm肾结石的疗效。结果:经PSM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08例。匹配后普通组与摩西组年龄[57.0(49.0,65.0)岁与58.5(51.8,66.0)岁]、性别[男性:58.3%(63/108)与60.2%(65/108)]、结石位置(上盏/中盏/下盏/肾盂:33/35/38/42例与35/33/40/42例)、多发结石比例[33.3%(36/108)与35.2% (38/108)]、结石直径[14.0(11.0,16.0)mm与14.0(12.0,17.0)mm]、结石CT值[1 115.5(993.2,1 228.2)HU与1 114.5(1 000.2,1 216.5)HU]和含钙结石[83.3%(90/108)与79.6% (86/108)]等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绝对标准化均值差异<0.1)。摩西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普通组[48.5(36.0,56.0)min与60.0(48.8,68.0)min, P<0.01],术后SFR显著高于普通组[88.9%(96/108)与67.6(73/108), P<0.01),术后二次手术率更低[1.8%(2/108)与9.3%(10/108), 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摩西钬激光( OR=0.029, P<0.01)、结石直径( OR=1.492, P<0.01)、结石CT值( OR=1.007, P<0.01)、含钙结石( OR=1.551, P<0.01)、激光作用时间( OR=0.863, P<0.01)、术前留置双J管( OR=0.193, P<0.01)和术前存在中重度肾积水( OR=1.651, P<0.01)均是SFR的影响因素。在结石长径为20~30 mm的患者中,摩西组较普通组的手术时间[50.5(43.8,58.3)min与72.0(68.0,78.0)min]和激光作用时间[29.5(22.8,36.0)min与36.0(32.0,41.0)min]更短,术后SFR更高[65.6%(42/64)与35.3%(6/17)],术后二次手术率更低[7.8%(5/64)与29.4%(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摩西钬激光在治疗肾结石方面较于传统钬激光,在提升SFR、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降低二次手术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并证明了其在处理复杂肾结石中的高效性和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粉末化"和"颗粒化"两种碎石方式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中"颗粒化"和"粉末化"两种碎石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13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其中以"粉末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粉末化组(68例),以"颗粒化"碎石方式为主的患者纳入颗粒化组(6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血肌酐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颗粒化组的术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粉末化组( P<0.05)。进一步将结石大小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显示:①1 cm<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1 cm<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患者( P<0.05),结石直径≤1 cm的颗粒化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结石直径≤1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②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预留J管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③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④结石直径>2 cm的颗粒化组患者中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结石直径>2 cm的粉末化组( P<0.05)。 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颗粒化"和"粉末化"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颗粒化"碎石的结石清除率高于"粉末化"碎石,对于不同大小的结石患者,两种碎石方式各有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56例肾盏憩室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7.4(22~67)岁。憩室内结石位于肾上盏32例,中盏16例,下盏8例;左侧32例,右侧24例;结石单发10例,多发46例;结石直径平均11.5(3.0~17.5)mm。56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疼痛症状和/或血尿,其中17例既往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56例中9例伴尿路感染。56例均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寻找到肾盏憩室后,应用钬激光将憩室颈口或憩室薄弱处切开、扩大,将憩室内结石碎成3mm以下的颗粒,较大的结石碎块使用取石网篮逐个取出,术后留置F6双J管。分析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等。结果:56例均找到憩室内结石,其中找到憩室开口48例(85.7%)。53例顺利碎石,3例结石嵌顿于盏颈狭长的肾下盏憩室内,受输尿管软镜末端弯曲度限制,碎石失败。其中2例结石位于肾脏后组盏,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另1例结石位于肾脏前组盏,术后改行ESWL。17例既往行ESWL失败者中,16例(94.1%)顺利碎石。56例平均手术时间68.1(37~105)min;平均住院时间1.8(1~3)d。并发症发生率为15.1%(8/53),均为轻度并发症(Clavien分级Ⅰ~Ⅱ级),无肾盂或输尿管穿孔、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平均6.3(3~12)个月,术后结石清除率为83.0% (44/53)。7例残留结石≥4 mm,其中6例行二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另1例行ESWL和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经二期治疗后结石清除率和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5%(49/53)和96.2%(51/53),随访期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微创、安全,结石清除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可以选择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