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1P、Wnt5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鞘氨醇-1-磷酸(S1P)、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的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ARD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ARDS组(56例)、中度ARDS组(66例)和重度ARDS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S1P、Wnt5a水平。并根据治疗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1P、Wnt5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S1P、Wnt5a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ARDS组、中度ARDS组和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Wnt5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3.888、63.613,P均< 0.001)。与轻度ARDS组比较,中度ARDS组与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与中度ARDS组比较,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1P水平低于生存组,血清Wnt5a水平高于生存组(t = 7.380、6.485,P均< 0.001)。死亡组年龄、脓毒性休克占比、住ICU时间≥ 10 d占比、机械通气时间≥ 3 d占比、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占比、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脓毒性休克、血清Wnt5a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S1P与氧合指数则是保护因素(P均<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P及Wnt5a单独检测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 [95%置信区间(CI)(0.734,0.861),P < 0.001]、0.758 [95%CI(0.684,0.822),P < 0.001],血清S1P联合Wnt5a检测预测死亡的AUC为0.866 [95%CI(0.804,0.914),P < 0.001],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死亡的AUC大于血清S1P和Wnt5a单独检测预测(Z = 2.405、3.309,P均< 0.001)。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加重与血清S1P水平下降及Wnt5a水平升高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长分化因子- 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在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18~75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机械通气、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内环境稳定、血液净化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于入科后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EVLWI;同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DF-15水平。根据ARDS 2012柏林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EVLWI、GDF-15水平。此外,GDF-15以3 458 ng/L、EVLWI以15 mL/kg为界限,比较分析不同GDF-15或EVLWI水平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共入选82例ARDS患者,轻度22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中、重度组ARDS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GDF-15、EVLWI水平均高于轻度ARDS者。重度ARDS患者GDF-15和EVLWI水平均高于中度组,除治疗24 h GDF-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g/L:3 900.41±546.43比3 695.66±604.73, 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ng/L):治疗前为3 786.11±441.45比3 106.83±605.09,48 h为3 895.48±558.96比3 333.29±559.66,72 h为3 397.33±539.56比3 047.53±499.57;EVLWI(mL/kg):治疗前为19.06±1.91比14.31±1.50,24 h为18.56±2.23比13.26±1.69,48 h为17.23±1.76比12.45±1.36,72 h为15.47±1.81比11.13±2.19,均 P<0.05〕。根据截断值处理,GDF-15≥3 458 ng/L和GDF-15<3 458 ng/L者各23例,EVLWI≥15 mL/kg、EVLWI<15 mL/kg者各23例;高GDF-15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低GDF-15者〔ICU住院时间(d):21.22±2.69比15.37±3.14,28 d病死率:56.5%比21.7%,均 P<0.05〕;高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也显著高于低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d):18.45±2.61比14.98±2.75,28 d病死率:47.8%比17.4%,均 P<0.05〕。 结论:GDF-15和EVLWI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高GDF-15和EVLWI水平与ARDS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学习对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方法对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干预性病例对照研究。从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柏林ARDS标准定义的创伤合并ARD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H值、氧合指数、实验室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行机械通气(MV)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急性失血性贫血、脓毒症、休克、酸中毒和肺炎〕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变量( 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3个模型对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760例创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轻度346例,中度301例,重度113例;院内存活618例,院内死亡142例;736例接受MV,65例接受CRR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优势比( OR)=1.035,95%可信区间(95% CI)为1.020~1.050, P<0.001〕、BMI( OR=0.949,95% CI为0.917~0.983, P=0.003)、血尿素氮(BUN; OR=1.019,95% CI为1.004~1.033, P=0.010)、血乳酸(Lac; OR=1.213,95% CI为1.124~1.309, P<0.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OR=1.249,95% CI为1.102~1.416, P<0.001)、血细胞比容(HCT; OR=1.057,95% CI为1.019~1.097, P=0.003)、高血压( OR=0.614,95% CI为0.389~0.968, P=0.036)、感染( OR=0.463,95% CI为0.289~0.741, P=0.001)、急性肾衰竭( OR=2.021,95% CI为1.267~3.224, P=0.003)、脓毒症( OR=2.105,95% CI为1.265~3.502, P=0.004),使用上述变量构建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95% CI为0.659~0.815)、0.745(95% CI为0.672~0.819)和0.757(95% CI为0.680~0.884),任意两个模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纳入年龄、BMI、BUN、Lac、RDW、HCT、高血压、感染、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械功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v1.4(MIMIC-Ⅲv1.4)探讨机械功(MP)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IMIC-Ⅲv1.4数据库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住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至少48 h的ARDS患者的相关资料。提取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RDS病因、预后指标、通气前动脉血气分析和通气48 h内呼吸力学参数等。以通气前氧合指数(PaO 2/FiO 2)最低值将患者分为轻中度ARDS组(>150 mmHg,1 mmHg≈0.133 kPa)和中重度ARDS组(≤150 mmHg),比较两组间基线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ARDS严重程度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P对中重度ARDS的诊断价值,并用约登指数确定MP对中重度ARDS的诊断阈值。根据约登指数确定的MP最佳截点值将所有ARDS患者分为高MP组和低MP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状态。 结果:共筛选出403例AR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轻中度ARDS组107例,中重度ARDS组296例。两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通气前PaO 2/FiO 2最低值、通气前最后一次PaO 2/FiO 2、28 d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通气第2个24 h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通气48 h内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plat)、驱动压(ΔP)、呼吸频率(RR)、肺静态顺应性(Cst)、MP、吸入氧浓度(FiO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了年龄、SOFA评分、通气前最后一次PaO 2/FiO 2及相关呼吸力学参数等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的ΔP、PEEP、MP及更低的通气前最后一次PaO 2/FiO 2与中重度ARDS的发生独立相关〔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137(1.032~1.252)、1.333(1.139~1.561)、1.102(1.030~1.179)、0.996(0.993~0.998),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P诊断中重度ARDS的最佳截点值为18.1 J/min(敏感度为81.42%,特异度为60.75%),AUC为0.745(95% CI为0.690~0.799)。根据ROC曲线得出的MP最佳截点值将所有ARDS患者分为高MP组(>18.1 J/min)和低MP组(≤18.1 J/min);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M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P组(73.8%比85.1%;Log-Rank检验: χ2=5.660, P=0.017)。 结论:MP是与ARDS严重程度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可用于诊断中重度AR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水平及肺部超声评分与ARDS患者病情及28天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水平及肺部超声评分(LUS)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及28 d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ARDS患者,并检测ARDS患者发病当天血清Autotaxin水平及LUS评分。根据入重症监护室28 d内的生存情况将ARDS患者分为生存组(86例)和死亡组(56例),根据氧合指数将ARDS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氧合指数≤300 mmHg,36例)、中度组(10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61例)、重度组(氧合指数≤100 mmHg,45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utotaxin水平及LUS评分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血清Autotaxin水平[(54.83±16.28)μg/L vs(32.70±11.85)μg/L, t=13.842, P<0.01]及LUS评分[(26.50±5.20 vs 13.45±3.70, t=11.974,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血清Autotaxin水平及LUS评分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 P<0.001)。Roc曲线显示,Autotaxin及LUS评分二者联合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AUC最大(0.904, 95%CI:0.847~0.962),其准确度最高为88.2%。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Autotaxin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Autotaxin组(44.1% vs 75.7%, P<0.001),高LUS评分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LUS评分组(49.4% vs 73.8%, P=0.003)。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US评分( HR=1.983,95% CI:1.402~4.715, P<0.001)及Autotaxin水平( HR=2.604,95% CI:1.853~6.317, P<0.001)升高为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Autotaxin水平及LUS评分升高与ARDS患者病情较重和死亡有关,是影响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微小RNA-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30b-5p(miR-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因以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值,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OI分为轻中度组(OI>1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重度组(OI≤100 mmH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30b-5p表达,并测定EVLW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住院期间不同预后ARDS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ARDS患者均纳入分析,死亡组42例,存活组78例;轻中度组67例,重度组53例。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但两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病因及HR、RR、OI和PaCO 2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及EVLWI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iR-30b-5p(2 -ΔΔCt):2.28±0.74比0.52±0.06,EVLWI(mL/kg):15.38±4.60比10.24±2.15,均 P<0.01〕。重度组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EVLWI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miR-30b-5p(2 -ΔΔCt):2.05±0.65比0.93±0.17,EVLWI(mL/kg):14.65±4.20比11.36±2.28,住院病死率:58.5%(31/53)比16.4%(11/67),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2和13.28 mL/kg,两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897比0.827和0.785),且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5%和84.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死亡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 r=0.768, P<0.01);而存活者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r=0.118, P>0.05)。 结论:血浆miR-30b-5p和EVLWI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二者联合对ARD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血管生成素2和表面活性蛋白D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患儿的血管生成素2(Ang-2)、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 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肺炎合并pARDS患儿80例(pARDS组)和相应年龄健康体检儿童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按照氧合情况,pARDS患儿被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5例);按照出院时预后转归,分为生存组(67例)和死亡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g-2、SP-D。比较不同严重程度pARDS患儿第1天Ang-2、SP-D水平的差异;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儿第1、3、8天Ang-2、SP-D水平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第1、3、8天Ang-2、SP-D对p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pARDS组患儿第1天Ang-2、SP-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01)。(2)不同严重程度pARDS患儿Ang-2、SP-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Ang-2、SP-D水平逐步升高。(3)死亡组患儿在第1、3、8天Ang-2、SP-D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 P<0.05)。(4)不同时间点Ang-2、SP-D水平对pARDS预后预测效能:第1、3、8天Ang-2预测pARDS患儿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981、0.98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 000、6 971、4 171 pg/mL时,灵敏度分别为84.6%、92.3%、92.3%,特异度分别为76.1%、97.0%、98.5%;第1、3、8天SP-D预测pARDS患儿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993、0.98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 544、16 003、12 294 pg/mL时,灵敏度分别为84.6%、100.0%、100.0%,特异度分别为46.3%、98.5%、97.0%。 结论:pARDS患儿血清Ang-2和SP-D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不同预后pARDS患儿的Ang-2和SP-D水平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有差异,病程中监测血清Ang-2和SP-D对临床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 2R)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效率和膈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轻中度ARD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机械通气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CCO 2R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床旁CRRT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12 h和24 h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最大呼气压(MEP)和最大吸气压(MIP)〕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24 h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及膈肌厚度。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与本组12 h比较,观察组治疗24 h 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PaCO 2明显下降,RSBI明显下降,MEP、MIP明显升高,血清GSH-Px、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对照组仅PaCO 2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时PaCO 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55.05±7.57比59.49±6.95,52.77±7.88比58.25±6.92,均 P<0.05〕,但PaO 2、PaO 2/FiO 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 RSBI显著下降(次·min -1·L -1:85.92±8.83比90.38±3.78,75.73±3.86比90.05±3.66,均 P<0.05),MEP、MIP明显升高〔MEP(mmH 2O,1 mmH 2O≈0.01 kPa):86.64±5.99比83.88±4.18,93.70±5.59比85.04±3.73;MIP(mmH 2O):44.19±6.66比41.17±3.13,57.52±5.28比42.34±5.39,均 P<0.05〕,血清GSH-Px和MDA显著下降〔GSH-Px(mg/L):78.52±8.72比82.10±3.37,57.11±4.67比81.17±5.13;MDA(μmol/L):7.84±1.97比8.71±0.83,3.67±0.78比8.41±1.09,均 P<0.05〕,SOD显著升高(U/L:681.85±49.24比659.40±26.47,782.32±40.56比676.65±51.97,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4 h膈肌厚度和膈肌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膈肌厚度(cm):1.93±0.28比1.40±0.24,膈肌增厚分数:(0.22±0.04)%比(0.19±0.02)%,平静呼吸膈肌位移(cm):1.42±0.13比1.36±0.06,深吸气后膈肌位移(cm):5.11±0.75比2.64±0.59, P<0.05〕。 结论:ECCO 2R联合CRRT可降低ARDS无创通气患者的呼吸作功及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膈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IL-6、IL-10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不同分度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的变化,研究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入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治疗的儿童ARDS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入院时氧合指数(PaO 2/FiO 2,P/F),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健康的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6、IL-10浓度,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不同严重组别儿童ARDS患者中的变化规律。 结果:对照组与ARDS患儿各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轻、中度组ARDS患儿相比,重度组ARDS患儿入院P/F比值明显降低、P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6.00、12.42、10.24, P值均<0.001)。ARDS患儿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中、重三组ARDS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3 +T、CD4 +T、CD8 +T、CD19 +B、CD56NK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65.00、415.47、500.56、281.53、50.18, P值均<0.001);入院第8天时,轻度组各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RDS患儿组与对照组IL-6和IL-10比较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中、重三组ARDS患儿IL-6、IL-1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62.99、1018.15, P值均<0.001);入院第3天时,轻度组IL-6、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第8天时,中度组IL-6、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2.36、672.16, P值均<0.001)。 结论:儿童ARDS患者急性期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下降和IL-6、IL-10升高,其变化程度和恢复速度均与病情密切相关,二者动态监测可作儿童ARDS病情评估的辅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1浓度变化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创伤并发ARDS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9~80岁,发病入ICU后,以ARDS柏林定义的标准,对患者ARD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入ICU第1、3、5天取静脉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ET-1浓度;采用PiCCO技术测定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并进行多脏器功能障碍(MOD)评分及肺损伤评分(LIS),对血浆ET-1浓度与MOD评分、LIS及PVPI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轻度ARDS患者( n=5)MOD评分、LIS、PVPI及血浆ET-1浓度低于中度ARDS患者( n=9, P<0.05)。血浆ET-1浓度与MOD评分、LIS、PVPI均呈正相关( r=0.69、0.76、0.62, P<0.001)。 结论:在ARDS发病早期血浆ET-1浓度可反映患者肺血管通透性乃至病情严重程度,有必要进行动态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