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设施温室6个葡萄品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和田地区设施温室葡萄品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特征,综合评价其光合能力强弱,为该地区温室葡萄引种及栽培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和田地区设施温室引入的6个葡萄品种为材料,测定各品种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鲜食葡萄品种光合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1)设施温室PAR在不同位置总体表现出棚前>棚后>棚中,在不同架面位置总体表现为架上>架中>架下.(2)葡萄叶片SPAD值在不同架面位置表现为架上>架中>架下,在品种间由高到低依次为'克瑞森无核''夏黑''新郁''户太八号''阳光玫瑰''妮娜女皇'.(3)各品种叶片Pn、Gs、Tr均呈现出双峰形日变化曲线,Gi总体呈现U形或W形日变化规律;Fv/F.与Fv/Fm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日变化规律.(4)6个葡萄品种的光合能力表现为'克瑞森无核'>'夏黑'>'阳光玫瑰'>'新郁'>'户太八号'>'妮娜女皇'.[结论]'克瑞森无核'和'夏黑'相比其他品种有较高的Pn、Gs、Tr、Fo、Fm和较低的Fv/Fo与Fv/Fm,能够适应和田地区的高温与高光强设施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后核医学衰变池周围土壤中 131I放射性水平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7·20"特大暴雨灾害后核医学衰变池是否存在放射性废水泄漏或溢出,分析其发生原因,为今后核医学衰变池的设计、建设、维护及核医学放射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郑州市3家开展 131I治疗的医院(A、B、C医院),根据核医学衰变池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结果按标准方法设置采样点位,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土壤中 131I的放射性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除B医院未检出 131I放射性核素外,A和C医院核医学衰变池周围土壤中均检出不同活度浓度的 131I放射性核素,A医院 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16.4~98 111.8 Bq/kg,C医院 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10.6~7 176.6 Bq/kg。经过一段时间衰变后,对A医院和C医院进行复测,A医院 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1.3~17.0 Bq/kg,C医院 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3.9~7.1 Bq/kg。同一采样点位0~5 cm土壤中 131I活度浓度均高于5~10 cm土壤中 131I活度浓度,两者比值范围为1.3~13.1,比值中值为5.9。 结论:"7·20"特大暴雨灾害后,部分医院核医学衰变池周围环境发现不同程度的 131I放射性污染。核医学衰变池在设计、评价、建设和使用时,应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放射防护安全评价和管理,防止放射性废水泄漏及溢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氚的辐射危害与防护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氚既是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也是核裂变反应堆的中子俘获反应产物,加强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其毒理学及辐射防护体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期专刊重点介绍了氚的环境迁移与监测、氚的辐射危害与评价、氚的辐射防护与管理,并提出了今后深入开展氚研究的主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辐射安全指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放射性碘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 131I是一种放射性核素,接受 131I治疗后患者成为活体放射源,对周围人群及环境造成放射性损害。本文对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辐射安全指导的必要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辐射安全指导的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接受 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有关辐射安全的合理指导,为今后制定符合国情的辐射安全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干旱区典型哺乳动物野兔剂量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我国干旱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选定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哺乳动物野兔( Lepus sinensis)作为参考物种,建立简化解剖学模型,将内外照射剂量转换系数的计算结果和评价与管理软件(ERICA)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 方法:针对野兔建立基于解剖学和几何学的简化解剖学模型,结合蒙特卡罗程序,得到3种放射性核素粒子在野兔组织/器官中沉积能,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野兔内外照射剂量系数(DCs)。结果:129I、 137Cs、 134Cs对野兔简化解剖学模型整体平均内照射DCs结果分别为4.81×10 -6、4.35×10 -5、3.81×10 -5 (μGy·h -1)/(Bq·kg -1); 外照射DCs结果分别为3.16×10 -7、2.39×10 -4、6.22×10 -4 (μGy·h -1)/(Bq·kg -1)。ERICA软件计算 129I、 137Cs、 134Cs对生物整体内照射DCs结果分别为4.44×10 -5、1.94×10 -4、2.34×10 -4(μGy·h -1)/(Bq·kg -1);外照射DCs结果分别为2.19×10 -6、2.52×10 -4、6.95×10 -4(μGy·h -1)/(Bq·kg -1)。 结论:本次建立的简化解剖学模型基于实际测量数据,关注生物组织/器官的辐射剂量,计算条件更接近实际情况,可为核素分布不均匀的非人类物种参考生物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北地区陆生典型昆虫剂量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内陆厂址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选定厂址附近优势昆虫物种中华牛角螽( Damalacanthavaccasinica B.-Bienko)作为建立剂量学模型参考物种,将计算结果与电离辐射的环境危害:评价与管理(ERICA)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次建立昆虫剂量学模型可行性。 方法:针对中华牛角螽,建立基于解剖学和几何学的简化解剖学模型和基于CT断层扫描获得中华牛角螽断层序列图像建立体素模型;结合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过程,得到放射性核素粒子在昆虫组织/器官中沉积能。根据经验公式,得到昆虫剂量系数(DCs),计算出 90Sr、 137Cs对中华牛角螽的剂量率。 结果:90Sr、 137Cs对中华牛角螽简化解剖学模型整体平均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8.58×10 -2、4.25×10 -3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2.81×10 -2、2.56×10 -1μGy/h。 90Sr、 137Cs对中华牛角螽体素模型整体平均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3.91×10 -2、2.91×10 -3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1.18×10 -2、1.12×10 -1μGy/h。ERICA软件 90Sr、 137Cs对生物整体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1.46×10 -1、1.46×10 -2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5.79×10 -2、2.58×10 -1μGy/h。 结论:本次建立的昆虫剂量学模型计算结果与ERICA软件结果总体相当,证明本次建立的剂量学模型所得结果可靠。随着建立模型精确度提高,计算结果也更接近实际情况,说明本次建立的剂量学模型计算结果可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5-2022年北京市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北京市辐射环境现状,为北京市辐射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监测2015-2022年北京市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样品放射性水平,采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该地区各个环境要素中放射性水平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γ辐射剂量率自动与累积监测结果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气溶胶中铍-7、铅-210、钋-210的放射性水平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趋势,沉降物中总α、总β以及铍-7的放射性水平呈现冬季低,夏季高的趋势,钾-40在气溶胶及沉降物中的活度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地表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整体上在本底范围内波动,水库水均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内;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处于历年正常涨落范围内.结论 2015-2022年北京市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放射性水平总体情况良好,均在环境本底范围内波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河故道区夏玉米农田水热传输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精确评估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对于有效管理水资源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揭示黄河故道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特征和水热分量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变化响应,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和全要素自动气象站,对2019-2020年黄河故道区典型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以及常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观测,分析夏玉米农田各能量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温、降水、风速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夏玉米生育时期的能量闭合率和能量分配比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夏玉米净辐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1:00-14:00,土壤热通量的峰值发生在14:00-15:00.在能量分配上,夏玉米农田全生育期的能量分配以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为主,播种-出苗期能量主要被显热通量消耗,占净辐射的37.1%,其余生育周期的能量均以潜热通量消耗为主.全生育期能量闭合率较好,决定系数为0.83,其中,白天闭合率较高,晚上较低.降水对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都有明显影响,潜热通量对降水的反应更敏感,生育后期潜热通量在降雨后与降雨前的增幅比生育前期低.在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太阳辐射是水热通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对潜热通量的贡献度明显高于显热通量,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对潜热通量的解释率低于显热通量,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与潜热通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显热通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的定量化结果可以深化对黄河故道区夏玉米农田水热传输规律的认识,为作物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气候变化背景下汾渭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是估算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关键数据.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ET0变化趋势各有不同,从区域尺度研究ET0的时空变化与归因分析更有利于变化环境下区域的农业用水管理和生态需水量估算.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项目(CMIP6)发布的最新气候数据和高精度栅格数据,分析了汾渭平原年均ET0在历史时期(1985-2015年)和未来时期(2030-2060年)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以及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CMIP6的气象数据经偏差校正后可用于预测ET0,且多模式集合方法的预测精度(R2为82.9%,均方根误差为14.9 mm)高于单个气候模式的精度.汾渭平原ET0在历史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未来时期的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分别呈不显著上升和显著上升趋势.饱和水汽压差在历史和未来时期对ET0变化的贡献率均最大,是气候变化条件下影响汾渭平原ET0变化的首要气象要素,太阳净辐射和风速是历史时期影响ET0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温度和风速是未来时期影响ET0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这些气象要素的较大贡献是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多年相对变化率,而不是对ET0有高度的敏感性.未来时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汾渭平原ET0相比历史时期分别增加4.2%和3.1%.汾渭平原ET0的变化趋势、相对变化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平原的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本研究的高精度ET0时空分布结果可为汾渭平原地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中国辐射卫生》稿约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中国辐射卫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管,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辐射卫生领域发表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组织和推动我国辐射卫生防护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本专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合理应用为宗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推动辐射卫生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时报道辐射卫生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交流传递科技信息,介绍国内外辐射防护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主要栏目有辐射剂量与防护、放射生物学、放射化学、辐射健康、医疗照射、辐射监测、辐射环境、辐射安全、诊断与治疗、监督与管理、综述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