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17例肾积水肾盂输成形术后再梗阻患儿,其中男1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1±0.6)岁,平均体质量为(18.7±1.8)kg,左侧11例,右侧6例.本研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诊断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17例再梗阻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5±1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2.0)ml、平均进食时间(3.0±0.4)h、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1±0.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d.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Clavien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23.5%(4/17),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再次梗阻、泌尿系感染等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术后 3个月复查 17例患儿,B超显示肾盂前后径平均值为(1.8±0.3)cm,较术前[(3.5±0.3)cm]减小(P<0.05);同位素排泄性T1/2显示肾盂输尿管无梗阻;分肾功能[(39.7±1.8)%]与术前[(36.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儿童UPJO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为UPJO并行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13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为60.0(1.3,108.0)个月;左侧10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为腹痛3例,合并泌尿系感染2例,无症状10例。术前同位素肾图提示患肾功能(28.32±1.82)%,双侧分肾功能相差>10%者7例;机械性梗阻5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患侧肾皮质厚度为(1.98±0.23)cm。术中于脐置入单孔多通道套管并置入机器人系统,于脐上6 cm处置入8 mm套管为加一孔;探查腹膜下扩张的肾盂,经腹壁悬吊牵引肾盂,暴露视野,切开、扩张肾盂,裁剪扩张的肾盂,置入输尿管支架,并吻合肾盂输尿管。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65.0,190.2)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住院时间7.0(7.0,7.0)d,住院费用5.63(5.21,5.65)万元。术后2个月拔除输尿管支架,未出现尿路感染及腰痛等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值12(8,1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提示肾皮质厚度(4.95±0.57)cm,同位素肾图提示分肾功能(38.02±1.76)%,5例机械性梗阻全部转变为不全性梗阻。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手术操作较为精细,在更好的伤口愈合及美容效果基础上,患肾功能得到恢复,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特殊类型肾积水(伴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39例特殊类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6例;中位年龄为12.0(4.5,63.5)个月。左侧22例,右侧17例。患儿存在血尿、腰痛或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输尿管梗阻,肾盂前后径<2.5 cm(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为2.0~4.0 cm。39例中19例采用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为改良"双瓣法"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离断式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为传统手术组。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中将肾盂裁剪形成上下两瓣,下瓣与劈开的输尿管吻合,上瓣进行覆盖,从而实现输尿管长度与口径部分延长。两组患者中位年龄[12.0(6.0,44.0)个月与12.0(4.8,62.8)个月]、术前肾盂前后径[(2.8±0.8)cm与(2.6±0.6)cm]、术前患侧分肾功能[(36.7±5.1)%与(36.0±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本研究3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改良"双瓣法"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6±9.6)min和(124.5±8.6)min,术中吻合时间分别为(56.1±7.2)min和(47.6±4.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9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27.7±2.5)个月。改良"双瓣法"手术组术后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传统手术组出现2例发热,为泌尿系感染,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另2例术后1年余出现腰痛症状,B超检查发现患儿肾积水逐渐增多,予行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后好转。改良"双瓣法"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19与4/20)及短期手术成功率(19/19与18/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双瓣法"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吻合时间相对传统方式较长,但在伴有小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狭窄长度较长的特殊类型肾积水患者中,对于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均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极重度肾积水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8岁;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5例。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8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B组7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皮质折叠缝合术。所有患儿的肾盂分离距离均>40 mm,术前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肾积水,其中1例合并肾外伤。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肾周引流管和导尿管。观察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了解其尿路感染、肾功能恢复情况和肾脏形态恢复情况。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范围为110~195 min,术后2~3 d拔出肾周引流管,7~10 d拔出导尿管,6~8周拔出输尿管内支架管。A组患儿中5例术后出现反复尿路感染;5例中的2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肾脏体积较大;5例中的3例行肾造瘘术,术后1例感染治愈后行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排泄基本通畅,拔出造瘘管后恢复顺利,但肾脏形态较大,另2例经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容积较大,排泄缓慢,夹闭肾造瘘管后患侧腰部疼痛,提示局部梗阻,再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并肾脏折叠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未再出现反复尿路感染。B组患儿中的3例在留置内支架管期间出现暂时性的尿路感染,经拔出支架管并积极抗感染后治愈。所有患儿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分肾功能较前好转,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排泄曲线有下降段,B组患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程度较好于A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在肾脏形态及肾皮质厚度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腹腔镜肾折叠术联合肾盂成形术适用于儿童极重度肾积水肾脏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有助于肾内尿液的排空和尿路感染的控制,肾脏形态恢复好,极重度肾积水合并肾皮质较薄时,肾折叠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长段损伤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腹腔镜、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的长段输尿管损伤时有发生,因此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寻找治疗输尿管损伤,特别是输尿管长段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段,是泌尿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外科治疗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替代治疗、自体肾移植。本文就以上手术修复方法及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AUEC)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AUEC的262例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男193例,女69例;中位年龄24(4,67)岁,中位病程12.0(0.2,56.0)年,患者术前肌酐91.5(68.1,140.0)μmol/L。320根输尿管存在高等级上尿路扩张积水(UUTD);216根输尿管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其中14根输尿管为低压反流;低等级VUR输尿管为22根(10.19%),高等级VUR输尿管为194根(89.81%)。术前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示最大膀胱容量为102(47,209)ml,最大逼尿肌压力为33.0(15.5,50.5)cmH 2O(1cmH 2O=0.098kPa),膀胱顺应性为6.4(3.0,12.3)ml/cmH 2O。所有患者均行AUEC。手术方法:截取一段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沿对系膜缘剖开,按"去管化"原则折叠缝合成"U"或"S"形的肠补片,同时行输尿管成形和再植,再将肠补片与剖开的膀胱瓣吻合形成扩大的新膀胱。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输尿管反流和上尿路扩张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7.4(4,151)个月。术后1~3个月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分别增加至术前的303.9%和189.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63.6%;术后6~10年患者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增加,分别为术前的490.2%和627.9%,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至术前的25.8%。术后UUTD患者显著减少,术后1~3个月高等级UUTD为116根(116/398,29.2%),术后4~6个月为51根(51/274,18.6%),术后6~10年为4根(4/76,5.3%),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01)。术后VUR持续缓解,术后1~3个月393根(393/402, 97.8%)输尿管无VUR,术后6~10年73根(73/76,96.1%)输尿管无VUR,无VUR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术前( P<0.001)。患者术后1~3个月肌酐下降至79.0(65.0,128.2)μmol/L,较术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26例(9.9%),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15例(5.7%),反复尿路感染16例(6.1%),尿路结石20例(7.6%),需手术干预的肠梗阻8例(3.1%)等,均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AUEC治疗高等级、伴抗反流机制受损的VUR,以及高等级、伴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梗阻的UUTD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该术式可以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和顺应性,重建抗反流机制,解除上尿路梗阻,在充分保护残留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减少远期肾功能的丢失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非泌尿系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左侧7例,右侧12例;平均年龄为6岁(1~12岁)。对其损伤原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原则以及远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因腹膜后或盆腔肿瘤手术损伤输尿管的13例,因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巨结肠根治术导致输尿管损伤的各2例。术中即刻发现并处理者有6例,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3例、输尿管再植1例。术后延迟发现者13例,术后诊断时间从4 d至3年。13例中2例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其余11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再植术1例、膀胱肌瓣成形术2例,阑尾代输尿管2例,剩余2例造影发现输尿管自行愈合,未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17个月(8~242个月),术中即刻修复的6例和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的2例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其余11例患儿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随诊保持稳定。结论: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多发生于腹膜后、盆腔及腹股沟区手术中。术中、术后如能及时发现,对症正确处理,远期肾脏功能多可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施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5±3.5)岁,范围在1个月至10.5岁。所有患儿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重复肾5例,卵巢畸胎瘤3例,发育不良肾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肾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经脐单部位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9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18例行肾盂成形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输尿管端侧吻合术,2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1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其中15例患儿合并内环口未闭,同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42.3)min、(152.8±51.7)min、(146.3±32.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3±3.5)d、(7.3±2.6)d、(4.7±2.1)d。肾盂成形术后1例并发尿外漏,充分引流保守9 d后治愈;1例术后2周并发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18.7±2.5)个月,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脐部切口隐匿,术后外观满意。结论:经脐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治疗安全可行,切口隐匿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机器人辅助手术目前在成人泌尿外科中有明显的实用性和优势,因各种因素所限,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仍较局限。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的成本较高,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对机器人手术的满意度更高。机器人肾盂成形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年长儿童,并已经在婴儿和二次手术中使用。在儿童中进行的其他机器人手术包括输尿管再植术、肾输尿管切除术、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膀胱憩室切除术和膀胱扩大术等。机器人手术也被用于肿瘤手术,如部分肾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随着适用于小儿的机器人设备的生产和改进,以及接受过机器人培训的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经验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机器人在小儿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