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靶向串联质谱分析人早期胚胎级别与其培养液中相关氨基酸和肉碱水平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不同级别早期人胚胎的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探讨基于质谱的微量分析技术用于评价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可行性。方法:从2022年6至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夫妇中,收集女方年龄31.5(26.5,33.25)岁,且获卵数在8~20个的不孕夫妇,从中随机挑选30对不孕夫妇收取其第3天细胞胚的培养液共126份,依据其所对应的胚胎的形态级别分为优( n=43)、中( n=49)和差3( n=34)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不同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肉碱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氨基酸与肉碱水平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氨基酸与肉碱水平的关联,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氨基酸和肉碱水平与胚胎评估级别的关联。 结果:甲硫氨酸/苯丙氨酸(比值)在优胚、中胚和差胚3组间分别为3.09±1.67、4.00±1.19和4.99±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09, P<0.05),优胚与中胚间( t=-0.91, P<0.05)、优胚与差胚间( t=-1.91, P<0.05)及中胚与差胚间( t=-0.99,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氨基酸之间,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正相关性最强( r=0.99, P<0.01);不同肉碱之间,辛酰肉碱与葵酰肉碱比值(C 8/C 10)与(戊二酰肉碱+3-羟基己酰肉碱)/棕榈酰肉碱比值[(C 5DC+C 6OH)/C 16]的正相关性最强( r=0.44, P<0.001);偏最小二乘法拟合模型计算氨基酸/肉碱水平与胚胎级别相关的权重:亮氨酸(异亮氨酸)为2.22,精氨酸为1.99,缬氨酸/苯丙氨酸为1.65,甘氨酸为1.54,酪氨酸为1.21,(戊二酰肉碱+3-羟基己酰肉碱)/辛酰肉碱(C 5DC+C 6OH)/C 8为1.15。 结论:胚胎培养液中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比值、甘氨酸、酪氨酸以及肉碱比值(C 5DC+C 6OH)/C 8与体外培养人早期胚胎级别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 ACADM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4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4例MCADD患儿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已发病,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检测辛酰肉碱(C8)浓度均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反应差3例、间断腹泻伴腹痛1例、呕吐1例、转氨酶升高3例、代谢性酸中毒2例。基因测序共发现5处变异,包括3处错义变异、1处移码变异以及1处剪接变异,其中c.341A>G(p.Y114C)既往未见报道。结论:MCADD临床异质性明显,全外显子组测序可协助诊断。了解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父子同患急性白血病且父亲为三重癌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0月及2018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为研究对象。2例患者的就诊年龄分别为34、65岁,2例患者为父子关系。对2例患者行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融合基因检测等。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患者1(儿子)因"头晕乏力、盗汗3个月"于2012年10月23日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38.5%。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0、CD20、CD19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正常,考虑为B系淋巴瘤/白血病。随后,行R+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R+MA(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交替化疗4次,联合8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或者阿糖胞苷)。其间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完全缓解(CR),并且MRD呈阴性。2013年4月26日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移植后行利妥昔单抗巩固治疗2次。2013年11月8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瘤细胞比例为35.0%,考虑疾病复发。随后予VDCLP(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培门冬酶+泼尼松)与CA(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进行诱导与巩固化疗,患者获得CR后再次复发。2014年3月12日行挽救性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获得CR。2015年4月3日复查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为22.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34、CD22、CD19、CD33、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正常。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于2015年4月7日给予挽救性地西他滨+VLP(长春地辛+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后获得CR,MRD比例为0.13%。随后给予患者多种方案化疗后再次复发。于2016年1月27日给予CIOL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米托蒽醌+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化疗,化疗后患者出现Ⅳ级骨髓抑制合并重症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无效,患者于2016年2月20日死亡。②患者2(父亲)于2001年7月因"腹胀不适"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结果示低分化腺癌,遂行全胃切除术。2018年4月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查CT结果示膀胱占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18年11月患者行膀胱癌术后随访,血常规检查结果见幼稚粒细胞。遂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粒系增生活跃,其中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9.0%,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EB)2。于2018年12月26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6.0%;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7、CD34、CD13、CD33、CD117、CD15、CD64、髓过氧化物酶(MPO)、HLA-DR均呈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示复杂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示,cen8三体阳性比例为86%,TP53缺失阳性比例为85%。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于2018年12月28日给予地西他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2019年1月30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7.0%,考虑为部分缓解(PR)。于2019年2月13日给予地西他滨+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再次诱导化疗。2019年3月23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稍减低,原始粒细胞比例为1.0%,提示CR。分别于2019年3月25日、2019年4月27日行IAG(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巩固化疗。期间多次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CR,并且MRD呈阴性。2019年6月10日行HA方案化疗。2019年7月19日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25.0%,提示疾病复发。于2019年7月20日行地西他滨+HA方案再次诱导化疗。截至2019年8月8日,尚未复查化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论:家族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遗传因素为主,常规化疗难缓解、易复发,生存期短。但是该结论仅限于对2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咽肌型重症肌无力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4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加重伴言语不清2 d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伴咽部异物感,吞咽时明显,偶有咽喉部隐痛等不适,多次于院外就诊,考虑慢性咽喉炎,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 d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无法饮水进食,伴有言语不清,说话如口中含物,咽喉部疼痛不明显。纤维咽喉镜检查: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舌根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肥大,会厌左侧舌面见一直径大小约1.5 cm的淡黄色囊性新生物,表面光滑,杓间区黏膜苍白增厚,双侧声带轻度水肿,运动闭合可,双侧披裂对称,稍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图1A)。既往胆囊炎病史,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否认家族史、传染病史。入院诊断:吞咽困难(原因待诊),会厌囊肿,咽喉反流,慢性咽喉炎,胆囊炎。血常规:白细胞13.46×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1%,淋巴细胞百分比10.3%。电解质K + 3.49 mmol/L。予以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林格氏液补液、口服氯化钾补钾、伏诺拉生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较前稍缓解。追问病史,家属诉2 d前与患者争吵后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情绪稳定时症状稍缓解,考虑存在心因性因素可能。完善头部MRI示双侧额叶缺血、腔梗灶,轻度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左侧基底节及右侧丘脑区小软化灶(图1B)。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查体合作,高级认知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未见明显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抬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痛触觉对称,双侧指鼻、跟膝胫实验(-),Romberg(-),双侧病理征(-),颈阻(-),疲劳实验(+)。考虑延髓麻痹待诊:重症肌无力。完善肌电图/诱发电位:RNS左面神经1、3、5 Hz电刺激均可见CMAP波幅递减,10 Hz 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左尺神经5 Hz电刺激波幅递减趋势,余各频率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复电刺激异常(低频递减)。外周血-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五项(定量):抗乙酰胆碱AChR受体自身抗体5.51 mmol/L(<0.45 mmol/L),明确重症肌无力诊断。加用甲钴胺营养神经,溴吡斯的明抗胆碱酯酶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较前明显好转,院外继续巩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例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岁1个月,临床以发热、呕吐、抽搐、低血糖为主要表现。血尿遗传代谢筛查提示游离肉碱缺乏,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显示 ACADM基因存在两个杂合变异:c.449_452delCTGA(p.T150Rfs*4)和c.1085G>A(p.G362E)。1周后复查血遗传代谢筛查示己酰肉碱(C6)、辛酰肉碱(C8)、C8/C10均显著增高。患儿入院后予以口服左卡尼汀,避免长时间禁食、避免感染。随访3年,患儿无低血糖发作,无抽搐,生长发育正常。 结论:尿气相色谱质谱、血串联质谱检测联合基因检测有利于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诊断。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足月SGA组出生体质量(2.5±0.2) kg,足月AGA组出生体质量(3.2±0.3) kg。通过OPLS-DA模型分析发现12种权重较大的血代谢物质及2组血代谢物比值分别为:丙酰基肉碱(0.34±0.13比0.42±0.15)、酪氨酸[0.24(0.18,0.27)比0.28(0.22,0.37)]、游离肉碱(0.43±0.14比0.37±0.12)、缬氨酸[0.39(0.35,0.45)比0.44(0.36,0.53)]、辛酰基肉碱(0.33±0.13比0.29±0.09)、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0.35±0.12比0.31±0.10)、丁酰基肉碱(0.37±0.13比0.41±0.14)、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0.35(0.25,0.43)比0.35(0.26,0.45)]、葵酰基肉碱(0.26±0.13比0.23±0.08)、异戊烯酰基肉碱[0.33(0.26,0.34)比0.33(0.30,0.35)]、亮氨酸[0.38(0.30,0.47)比0.40(0.33,0.48)]、甲硫氨酸(0.42±0.14比0.46±0.15),其中丙酰基肉碱( t=3.920)、酪氨酸( Z=3.536)和缬氨酸( Z=2.838)在足月SGA组明显降低,而游离肉碱( t=-2.863)、辛酰基肉碱( t=-2.266)和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 t=-2.194)明显升高,与足月A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足月SGA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液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与足月AGA存在差异。足月SGA新生儿营养支持中需适量补充芳香族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出生后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来满足机体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2例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C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方法:选择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2年6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HMGCL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其临床和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均表现为反复抽搐、严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异常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中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3-羟基-异戊酰肉碱/辛酰肉碱比值(C5OH/C8)升高,尿有机酸分析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异戊酸及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多。患儿1携带 HMGCL基因c.722C>T纯合变异,评级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PM2_Supporting+PP3)。患儿2携带 HMGCL基因c.121C>T纯合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 结论:HMGCLD的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代谢紊乱,尿中升高的有机酸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灌胃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水平;Real time RT-PCR 检测肝脏组织细胞色素 P450 表氧化酶 2J3(Cytochrome P450 oxidase 2J3,CYP2J3)、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mRNA 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 CYP2J3、腺苷酸 活化蛋 白激酶(AMP-activ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CPT-1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显著,可见大量脂滴;肝脏组织内14,15-EET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 CYP2J3、CP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AMPK/AMPK、p-ACC/ACC 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化瘀祛痰方及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情况明显改善,脂滴数明显减少;肝脏组织内14,15-EE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其机制可能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Harel-Yoon综合征一家系临床表型及ATAD3A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一例11 d女性新生儿因咳嗽伴口吐白沫、喂养困难就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高乳酸血症,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炎症指标升高,血串联质谱酰基肉碱检测辛酰基肉碱、癸酰基肉碱偏高.心脏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心功能不全、肥厚型心肌病.进一步完善家系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姐姐均为ATAD3A基因c.1492dup(p.T498Nfs*13)和c.1376T>C(p.F459S)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诊断为Harel-Yoon综合征.先证者及其姐姐出生后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喂养困难、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均在婴儿早期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补肾通络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补肾通络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补肾通络方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CTD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膝骨性关节炎相关基因,并通过CoolGeN数据库筛选;将制剂潜在靶点与疾病相关基因相互映射,得补肾通络方作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筛选重要靶点蛋白.将补肾通络方作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分别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C)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70个活性成分,其中熟地2个、杜仲11个、当归16个、山萸肉2个、怀牛膝 3 个、寄生 5 个、独活 9 个、秦艽 3 个、防风 4 个、细辛 6 个、地龙 3 个、甘草 16 个,10 个成分为多种中药共有.共得到 46 个共有靶点,其中重要蛋白靶点 10 个.共富集到GO条目 133 个,包括生物过程 96 个、细胞组分 14 个、分子功能 23 个,涉及细胞凋亡过程、胞质溶胶、乙酰胆碱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 76 条,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等.结论 补肾通络方可能通过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