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的靶式设计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尚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评价体系.基于中医药"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特色,在病证结合基础上提出靶式设计模型、假说及其应用范围.在充分考虑病、证双重因素基础上,通过同一证型人群中不同证素的差异来区分"靶心""中环""外环"以判定证候符合程度的差异,进而将同一证候人群按照"靶心""中环""外环"分层分析,实现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精准定位,尝试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精准干预提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干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臂、单中心数据回顾性研究,分析415例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早期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经显著性检验后有意义的可疑影响因素纳入Cox回归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415例早期NSCLC患者的1年、2年、3年、5年、10年无瘤生存率为96.1%、87.5%、84.0%、76.5%、67.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疗程、中医干预空白期、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P<0.05)o 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中成药疗程、中医综合治疗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干预可以提高早期NSCLC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2)早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不吸烟、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肺腺癌(贴壁型为主)、临床分期早、气阴两虚及肺脾气虚型患者预后佳.术后中医药干预空白期短且长期中医综合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必不可少.现代医学多从病因角度进行造模,以各种方式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来造成脑缺血.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模拟不同证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现对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制备与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中医药治疗的后续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切入点。方法:以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收录的AD相关文献为数据分析样本,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AD的演变规律、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等。结果:共纳入478篇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省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的机构间大多存在附属关系,跨机构、跨地区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中医药疗法、中医辨证、复方甘草酸苷、中医外治、中药等,共形成8个主要聚类。中西医结合治疗AD是发展趋势,建立动物模型评价疗效是研究前沿。结论:利用知识图谱可展示中医药治疗AD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为更高质量、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向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研究证候的分类及证候名称组成要素的多层次表示方法,实现计算机对中医证候名称的批量处理,从而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证素辨证、证候要素学说,对证候要素进行更细粒度的拆分,提出证候层次划分方法和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并通过对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的中医证候名称进行人工分析,以验证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的合理性。基于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运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模式抽取方法,形成计算机批量处理证候要素的提取方法,并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名称的批量处理,验证计算机批量处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证候名称组成要素划分为病位要素、病性要素(包括基本物质、病因、病理状态)、连接词的两层五类的结构,基于此构建出证候拆分流程。月经病、不孕症中医证候名称的人工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证候名称均可被拆分为1个或多个病位要素、病性要素、连接词。通过计算机批量处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证候分类结果显示,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准确率为71.4%。结论:构建的证候要素多层次表示方法为计算机大批量处理数据提供了理论框架,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率,为辨证模型训练数据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推理模型提供支撑,可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隐结构结合系统聚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常见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西医诊疗信息的食管癌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对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中西医诊疗信息进行分析,探讨食管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对其进行个体化预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177例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患者的中西医诊疗信息,按7∶3比例分为建模数据集124例与验证数据集53例。对建模数据集的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与食管癌患者死亡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对食管癌患者1、2、3年的生存概率进行预测,并利用验证数据集数据对其区分度、校准度与临床适用度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分型、中药内服时长、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及D-二聚体水平是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就区分度而言,建模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的C-指数分别为0.751、0.643。校准图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与参考线拟合良好。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应用该列线图模型进行治疗决策在大部分阈值上可取得一定的净获益。 结论:中医诊疗对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今后仍需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以探索其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性脑卒中(IS)易复发并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运用预测模型评估IS患者复发风险,进行危险分层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是IS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IS复发预测内容或因素包括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生物学标记、中医辨证体质,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传统统计学方法及机器学习方法。本文将围绕近年IS复发风险预测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