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的靶式设计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尚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评价体系.基于中医药"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特色,在病证结合基础上提出靶式设计模型、假说及其应用范围.在充分考虑病、证双重因素基础上,通过同一证型人群中不同证素的差异来区分"靶心""中环""外环"以判定证候符合程度的差异,进而将同一证候人群按照"靶心""中环""外环"分层分析,实现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精准定位,尝试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精准干预提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稳健性和数据挖掘的痿病核心方药筛选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治疗痿病的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进行挖掘,获得中医治疗痿病的核心组方,并加以筛选与评价,为中医优势病种的新药开发提供示范.通过检索治疗痿病的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中所含方药,建立痿病方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基于网络稳健性中药药效预测平台计算获得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核心组方的干扰分值.在此基础上,将古籍验方、名医验案、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最终确定聚类获得的核心组方的开发优先等级.结果显示,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用药多倾向于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和解表类,尤以温性和甘味药为主,主要归属脾、肝、肾经.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聚类分析获得的核心组方通过网络稳健性分析显示,古籍验方组合1对疾病网络的扰动作用最强,综合评价显示具有最优的开发潜力.中医治疗痿病均重视脾、肝、肾、肺的调理,补虚的同时辅以清热、活血化瘀和解表类药物,获得的古籍验方组合1提示具有最优的潜在开发价值,形成的"古籍验方-名医验案-计算分析"整合策略可用于中药新药候选处方的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调控自噬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IgA肾病是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噬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细胞自噬功能障碍可影响IgA肾病发生发展.本文围绕自噬梳理中药调控肾脏固有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发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主要通过PI3K/Akt/mTOR、TLR4/NF-κB、MAPK、Nrf2/HO-1、NLRP3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自噬活性,进而干预肾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等病理损害,延缓IgA肾病进展,为IgA肾病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黄酮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靶向性欠缺、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新药研发是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中药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但其干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偏少.本文从中药黄酮类、黄酮醇、异黄酮、黄酮苷、二氢黄酮醇及其他共6类,阐述近年中药黄酮干预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并归纳治疗策略,以期为中药黄酮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新药研发中基于人用经验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的设计要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试验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在"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人用经验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其证据质量将决定研发路径.如何基于人用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进一步临床试验成为新药研发的难点.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以充分利用人用经验,提高临床试验证据的质量.研究内容包括人用经验对临床试验的影响,以及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样本量计算、疗效评价指标和安全性评价指标相关的规定和技术要点.本文旨在帮助研究者在药物研发早期关注中医药在目标适应证方面的优势和临床价值,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类型,确保临床试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血管性痴呆(VD)复方专利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发布的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154个,涉及中药227味,应用最多的中药为石菖蒲(44次,28.57%),常用药对有丹参-石菖蒲(17次,11.03%)等,用药药性多属温,药味多属甘,归经以肝经为主;关联规则置信度较高的有“山萸肉-石菖蒲”(0.90)、“山萸肉-熟地黄”(0.90),基于复杂网络得出核心药物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等14组,通过熵聚类分析提取新处方有“熟地黄、肉苁蓉、山萸肉、天冬”等7组。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VD以补益亏虚、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祛风通络、开窍醒神为主,可为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网络药理学促进中药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网络药理学是以系统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对生物系统进行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开展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系统地阐述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规律的新兴学科。受生殖系统和中药本身固有特点的限制,生殖相关疾病治疗过程的中药应用发展缓慢。网络药理学相关技术手段的引入,有助于综合找寻潜在的疾病药物新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也以更加系统和广泛的视角加深了对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在新药的探索和现有药物的再利用中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就网络药理学促进中药在生殖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促进中药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方法: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 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公开-受理品种目录中登记的药物注册信息。根据首次公示信息日期,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平台登记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以“糖尿病”检索适应证为糖尿病相关的临床试验,收集试验基本信息、试验管理信息、试验设计信息等,对申办方类型、试验分期、试验范围、试验药物类型等进行分析。 结果:2019至2021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8 002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糖尿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589项,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比例为7.36%。从试验范围看,567项(96.26%)为国内试验,22项(3.74%)为国际多中心试验。其中,542项(92.02%)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47项(7.98%)由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生物等效性试验最多,为299项(50.76%),Ⅰ期试验174项(29.54%),Ⅱ期+Ⅲ期试验共112项(19.00%)。在试验药物申请类型中,以新药最多,为201项(34.13%),仿制药157项(26.66%),进口药36项(6.11%);按照药物分类划分,化学药物占比最高为456项(77.42%),生物制品125项(21.22%),中药/天然药物8项(1.36%)。根据药物作用统计,试验药物作用主要集中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共105项(17.83%)、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共65项(11.04%)、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共64项(10.87%),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共53项(9.00%)、复合制剂共49项(8.32%)、二甲双胍共48项(8.15%)等。结论:2019至2021年度我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数量多,新药研发创新性已有很大提升,一些跨国企业积极将新药早期研究引进中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