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园防鸟撞工作的初步实践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鸟撞是指鸟类与人造设施相撞而导致鸟类受伤或死亡的现象,在城市中比较常见的是建筑引起的鸟撞.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展馆两侧玻璃幕墙进行了一年的鸟撞监测后,我们使用点状贴纸对凹面玻璃幕墙进行干预,并开展了后续两年的鸟撞监测.结果显示,干预前凹面玻璃幕墙发生鸟撞11次,干预后每年发生鸟撞2次.凸面玻璃幕墙未做干预,每年均发生鸟撞1或2次.发生鸟撞的鸟种中以迁徙鸟类为主,主要发生月份为秋季.综合生态公园科普展馆鸟撞情况和环境特征监测发现,季节、建筑物特征、玻璃幕墙周围的植被和天气均可能对鸟撞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传感器标记的野生动物追踪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对动物的标记、定位与追踪是研究其空间运动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动物个体佩戴的传感器为核心的野生动物追踪技术被引入我国,广泛用于野生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为全面地了解中国野生动物追踪技术的应用现状,本研究系统检索了 1970-2022年间在中国开展的野生动物追踪研究论文,统计并汇总了基于传感器的追踪技术类别、应用动物类群、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等信息.本研究共收集到论文519篇,涵盖了分属7纲32目的共计185个物种.动物追踪研究地点覆盖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缘及周边山地、长江中下游区域、华东至华南沿海以及东北地区.所使用的技术类别包括5类:无线电遥测(RT)技术(占总研究数量的47.7%)、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3.2%)、光敏全球定位传感器(GLS)技术(0.6%)、基于Argos系统(ASS)的卫星追踪技术(9.3%)、基于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NSS)的卫星追踪技术(39.3%).在各类技术中,甚高频(VHF)RT技术是我国使用历史较长、数量较大的技术;ASS和GNSS技术引入较晚,但增长迅速,其中GNSS技术在近5年来已经成为应用最多的技术.RT技术在大中型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陆禽鸟类以及两栖、爬行动物追踪中应用最多,游禽与涉禽鸟类的追踪以GNSS技术为主,鱼类追踪研究中ASS技术应用较多,而无脊椎动物的追踪研究则主要使用RFID技术.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技术类别存在差异,其中迁徙研究主要应用GNSS和ASS卫星追踪技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传感器的野生动物标记、定位与追踪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标记动物数量、累积数据量快速增加.今后,中国的野生动物追踪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倡导并推动数据共享与合作,并进一步推动国产追踪设备及技术的研发与完善,从而为我国野生动物生态研究与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机场鸟情特点的驱鸟设备使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鸟击是随着飞机诞生而出现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的特点.中国民航面临鸟击风险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鸟情数据,对比中国民航、部分国内机场和美国民航鸟击数据发现,机场具有飞行区集群活动鸟类、迁徙季节、飞行区及周边区域鸟击高发的特点.为加强对飞行区及周边区域鸟情的干扰和驱赶,笔者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声音、视觉、物理、化学等各类驱鸟设备(措施)作用原理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指出机场面临关键区域、重要时段驱鸟措施使用受限,驱鸟设备本身效果不足以及即时驱鸟设备对鸟情处置后果不确定等问题,并就此提出机场驱鸟设备配置与安装使用的建议,以期为机场驱鸟设备配置与使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保护区动态分区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鸟类栖息地会随着季节迁徙而改变,基于此对以珍稀濒危鸟类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动态分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通过MaxEnt模型分析预测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繁殖季和越冬季的栖息地范围,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得到动态分区方案.结果发现:繁殖季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受到人口密度、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越冬季鸟类受到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距枯水期水体距离、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运用ArcGIS水文工具分析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汇水单元作为其动态区划单元,根据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特点结合分析结果叠加分析,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栖息地保护区、繁殖季栖息地保护区、越冬季栖息地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栖息地保护区要进行全年严格保护,繁殖季栖息地保护区和越冬季栖息地保护区在相应鸟类栖息时段严格管控、非栖息时段可合理利用,一般控制区则全年可允许合理的行为活动.季节性动态分区方案注重解决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便于未来保护区生态保护规划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以季节性栖息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功能分区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制定提高自然保护区空间利用效率的生态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综上,建议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中,依据保护区季节性动态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制,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温州地区小杓鹬的代谢产热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动物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为探讨温州地区迁徙鸟类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在环境温度(Ta)5.0~42.5 ℃范围内,测定了小杓鹬的代谢率(Rm,以单位时间耗氧量表示,ml/h)和体温,并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的热传导.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35 ℃的范围内,小杓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平均体温为(42.8±0.10)℃;热中性区为27.5~40.0 ℃;在热中性区温度范围内,代谢率即基础代谢率为(221.31±6.01)ml/h,是体重预期值的141%;环境温度在5.0~27.5℃范围内,代谢率与环境温度(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587.10-11.78 Ta;在5.0~27.5 ℃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小杓鹬的热传导最低,平均为(0.11± 0.00)ml/(g·h ℃),是体重预期值的212%;代谢预期比和热传导预期比的比值(F值)为1.21,表明该物种有较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小杓鹬具有较高的体温和基础代谢率,较宽的热中性区,具有北方地区小型鸟类的代谢特点,而较高的下临界温度和热传导利于其在较温暖的地区越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宜宾五粮液机场危险性鸟类时空变化及防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2020年3月—2021年2月,通过固定样线法对宜宾五粮液机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鸟类调查,利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各鸟种的危险指数,并结合机场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分析了危险性鸟类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五粮液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共分布鸟类16目46科128种;危险指数显示,极危险鸟类6种,很危险鸟类14种;危险鸟类表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锥形面2>降落区>爬升区>锥形面1"的区域性变化特征.综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时间层面,春、秋季应重点防控迁徙鸟类,夏季应重点关注机场外围林鸟,冬季应重点防范小型集群鸟类;空间层面,应重点监测起飞面和降落面的水鸟,同时做好锥形面的植被管理.本研究可为五粮液机场的鸟击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青海省七种鸟类新纪录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3年至2016年野外调查期间,发现7种青海省鸟类新纪录,分别为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金黄鹂(Oriolus oriolus)、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蓝鸡(Latoucheornis siemsseni 黄鹀(Emberiza citrinella)、灰颈鸡(E.buchananf)、黄喉鸦(E.elegans).这些发现不仅为鸟类种群分布地扩展、迁徙路线的研究以及鸟类的保护和监测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探讨鸟类潜在分布地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栖息地保护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栖息地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都会对野生生物的种群维持带来严重影响.通过2个案例介绍栖息地保护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1)韩国西海岸大滨鹬的关键迁徙停歇地丧失导致其种群快速下降;2)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通过治理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和优化鸟类栖息地,鸟类多样性明显提升.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开展栖息地保护对野生生物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场鸟击特点及防范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鸟击是威胁机场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机场鸟击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鸟击防范体系对提升飞行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重庆市江北机场2009-2016年的鸟击事件信息并送检鸟击残留物,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调查了江北机场及周边区域的鸟类群落,将江北机场鸟击物种信息与鸟类群落的物种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同时将江北机场的鸟击信息数据与中国民航2007-2015年的鸟击信息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江北机场鸟击物种与飞行区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显著高于农耕区(t=2.507,P=0.041)和城镇园林(=2.562,P=0.037),其中,夏季白天的鸟击物种与飞行区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S =0.413 8),表明飞行区鸟类鸟击率更高,是鸟击防范工作的重点区域,夏季更应关注飞行区的鸟类控制;(2)江北机场与中国民航鸟击在季节、时间等方面基本一致,均呈现秋、夏、春季以及夜间鸟击高发的特点;(3)迁徙鸟和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燕子、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等部分机场当地常见鸟是鸟击高发的物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江北机场及各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经验,本文建议从组织机构、制度管理、监控、信息分析、设备防范、环境管理、航班动态调整、应急处置等方面构建鸟击防范体系,以期为江北机场及其他机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海鸟多样性及其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鸟资源,但对其了解相对较少.通过收集和查阅我国境内有关海鸟分布的研究文献资料和新记录,整理了中国海鸟名录,依照海鸟的定义,中国有海鸟3目12科29属81种,除4种完全生活在淡水的种类,分布在海洋环境的海鸟有77种.其中有37种有繁殖记录,21种为迁徙过境或越冬鸟类,19种为迷鸟.分析了中国海鸟面临的各种威胁,受胁因素包括栖息地丧失和恶化、外来物种、人为捕猎、人为干扰等.探讨了我国海鸟多样性研究取得的成就和保护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