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园防鸟撞工作的初步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鸟撞是指鸟类与人造设施相撞而导致鸟类受伤或死亡的现象,在城市中比较常见的是建筑引起的鸟撞.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展馆两侧玻璃幕墙进行了一年的鸟撞监测后,我们使用点状贴纸对凹面玻璃幕墙进行干预,并开展了后续两年的鸟撞监测.结果显示,干预前凹面玻璃幕墙发生鸟撞11次,干预后每年发生鸟撞2次.凸面玻璃幕墙未做干预,每年均发生鸟撞1或2次.发生鸟撞的鸟种中以迁徙鸟类为主,主要发生月份为秋季.综合生态公园科普展馆鸟撞情况和环境特征监测发现,季节、建筑物特征、玻璃幕墙周围的植被和天气均可能对鸟撞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库尔勒机场的蝙蝠物种
编辑人员丨2024/6/8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与航空器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研究机场周边飞行动物对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蝙蝠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飞行类哺乳动物,也是严重影响夜间飞机飞行安全的隐患之一,但由于蝙蝠体型较小,发生撞击后往往无法发现相对完整的尸体,多为血液和毛发等,因此物种鉴定比较困难.从库尔勒机场防鸟网采集到一具蝙蝠样本,基于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通过16S rRNA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棕蝠属(Eptesicus)与库尔勒样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1~0.092,属内与库尔勒样本种间差异最大的是南美棕蝠(Eptesicus diminutus),遗传距离为0.092;差异最小的是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遗传距离为0.031.结合形态学分析并通过解剖证实该个体的性腺尚未发育,确定了库尔勒机场挂网蝙蝠物种为大棕蝠.本研究为机场不易辨认或者保存不完整样本的物种鉴定提供方法依据.在确定物种后,了解其生活史特征,有利于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的精准实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机场损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食欲素A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Ras鸟嘌呤释放因子-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食欲素A(Orexin-A)对脑外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中Ras鸟嘌呤释放因子-1(RasGRF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rexin-A低剂量组、Orexin-A中剂量组和Orexin-A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昏迷模型.应用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人工脑脊液,Orexin-A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注射不同浓度Orexin-A,观察行为学变化并使用western-blotting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RasGRF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无昏迷,模型组0只苏醒,低剂量组4只苏醒,中剂量组中有8只大鼠苏醒,高剂量组2只苏醒;前额叶RasGRF1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 Orexin-A可显著改善脑外伤后大鼠的昏迷状态,其效果与浓度有关,作用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区RasGRF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对蓝光照射早产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对蓝光照射早产新生儿黄疸生长发育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产儿合并黄疸患儿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智能指数、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最大体质量下降比例及恢复体质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后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P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2个月后,2组患儿的MPI和PDI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防撞条联合鸟巢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智能发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撞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防撞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入我院诊断为新生儿黄疸需进行蓝光治疗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奇数为对照组(n=55),偶数为观察组(n=5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防撞鸟巢式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每天睡眠时间、每天哭闹时间、体质量增长、蓝光治疗出箱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水平及蓝光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每天睡眠时间、体质量增长低于观察组,每天哭闹时间、出箱时间、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治疗1d、3d、5 d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防撞鸟巢式护理可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治疗时的哭闹频率,增加舒适感,促进黄疸消退,减少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猛禽新书《秃鹫的故事》《猎隼的故事》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主编的图书《秃鹫的故事》和《猎隼的故事》在2019年底正式出版.该书属于中国林业出版社“绿野寻踪”系列丛书,图文并茂,各选录200余幅图片,合计20万字,定价均为28元.秃鹫(Aegypius monachus)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喜食腐尸,俗称为“座山雕”.其体型甚大,体长可达1.1米,翼展达3米,为我国猛禽中体型大者.秃鹫主要栖息于高山陡崖、开阔草原及耕作地区,飞翔能力强,可长时间翱翔空中.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秃鹫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由于兽药滥用、栖息地丧失、过度放牧、农药化肥残留、重金属污染(中毒)、高压电网电击、碰撞风电塔架及人为干扰等直接影响,世界鹫类多处于濒危状态,很多物种的地理分布区发生变化,有的物种己处于极危或濒危状态.因此,世界鹫类的保护和研究成为鸟类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约有8种鹫类,占世界鹫类的三分之一,我国政府已将所有鹫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线粒体DNA对飞机撞击后鸟类残体的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mtDNA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物种鉴定.对一起鸟类撞击飞机后的残体进行了分子和形态鉴定.形态鉴定结果推断为金腰燕.分子鉴定采用鸟类mtDNA Cytb基因和COⅠ基因通用引物对待检测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与GenBank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对比结果显示待测样品mtDNA Cytb序列和COⅠ序列与普通家燕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系统发生树也与普通家燕基因序列聚在一起,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被撞鸟类为普通家燕.形态鉴定有一定局限性,最终确定该鸟类为普通家燕.将COⅠ和Cytb基因作为DNA条形码进行鸟类的物种鉴定是可行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鉴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LC-MS/MS法测定环鸟苷酸-腺苷酸的方法学建立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LC-MS/MS方法检测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含量.方法 选用程序梯度法,色谱柱为PC HILLIC色谱柱(2.0 mm×150.0 mm,5μm),流动相A为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质谱优化条件:多反应监测(mμ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cGAMP[M+H]+为675.22,锥孔电压56 V,碰撞能量为20 eV.结果 cGAMP在1~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9,r2=0.9999);方法定量限为1 ng/ml,批间/批内精密度均<20%,批间准确度为83%~96%,批内准确度87%~95%;方法提取回收率为80%~90%,基质效应<10%.结论 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细胞或体外cGAS酶合成cGAMP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卫星跟踪揭示撞击电线是黑颈鹤幼鸟越冬地死亡的主要原因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利用卫星跟踪对出生于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盐池湾)内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幼鸟在越冬地撞击电线死亡的现象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2018和2019年两年的7和8月在盐池湾内为16只黑颈鹤幼鸟安装卫星跟踪器.之后每日在Tracker Client软件中对黑颈鹤幼鸟的行动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行为后随即通知当地志愿者对幼鸟撞击电线进行确认.2019和2020年1至3月在西藏林周县开展实地调查,对发生撞击的电线位置进行记录并留存黑颈鹤残骸的影像资料.采用线性模型分析2013至2020年盐池湾黑颈鹤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出生的黑颈鹤,其撞击死亡率为40.0%;2019年出生的黑颈鹤撞击死亡率为83.3%;撞击电线是该黑颈鹤种群幼鸟在越冬地死亡的主要原因.撞击事件大多集中发生于河谷地带,该处分布有大量农田.撞击发生前幼鸟的活动区域内均有电线分布,幼鸟与电线发生过相互作用.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盐池湾黑颈鹤种群除成年个体外,幼鸟和亚成体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幼鸟在越冬地的撞击死亡并未给该种群的数量造成严重影响,但鉴于撞击事件的严重性,仍建议在黑颈鹤越冬地为电线采取防鸟撞措施,同时对燃放爆竹等情况加以适当引导,尽量减少对黑颈鹤的干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灰鹤在迁徙途中撞击高压线伤亡分析与视觉盲区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广布于欧亚大陆的灰鹤(Grus grus)又叫普通鹤、欧亚鹤.采用直接计数法,观测灰鹤的迁徙活动.依据2019至2021年在乌鲁木齐郊区连续3年搜集灰鹤迁徙期遭遇高压线(220 kV)挂碰遇难的数据,简单介绍伤亡案例的特点.可能是因为灰鹤前端有一个视觉盲区,致49只灰鹤碰撞了高压线,统计到伤亡率达5.4%.伤亡者多是1龄以上4龄以内的亚成鸟(占94%),成鸟占6%,尚未见1龄内幼鸟.现场解剖,伤亡者的断翅率最高,达到53%;腿被撞折的比率也很高,达51%;腹部或背部擦伤占24%;头或颈部碰伤约为14%.因为碰挂后落地(≥30 m架空线),造成二次受伤,结果有41%的灰鹤身体是多处受伤(复合伤).最后,对视野盲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伤亡的原因,并介绍和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