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敏性疾病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1至3月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657例年龄范围0~17岁过敏性疾病儿童为研究对象,中位数年龄6.6(4.7,9.9)岁,男443例(67.4%),女214例(32.6%)。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特点、治疗用药等数据,依据年龄、过敏性疾病类型、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657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中有哮喘儿童56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627/657,95.4%),509例患儿(77.5%)以高热为主,446例(67.9%)为咳嗽,167例为乏力(25.4%),其中合并肺炎者10例(1.5%)。>6岁组出现咽痛22.0%(84/382)( χ 2=19.847, P<0.01)、乏力31.7%(121/382)( χ 2=23.831, P<0.01)、头痛34.6%(132/382)( χ 2=57.598, P<0.01)、肌肉关节疼痛16.0%(61/382)( χ 2=22.289, P<0.01)及呕吐11.0%(42/382)( χ 2=12.756, P<0.01)的比例最高;<3岁组流涕8.8%(5/57)( χ 2=8.411, P<0.01)、咳嗽45.6%(26/57)( χ 2=6.287, P<0.05)及咳痰7.0%(4/57)( χ 2=5.950, P<0.05)的发生率最低;3~6岁组咳嗽62.8%(137/218)( χ 2=6.287, P<0.05)发生率最高,合并喘息(10.1%,22/218)比例较高;>6岁组感染后咳嗽和(或)喘息症状缓解最快,68.8%(260/382)呼吸道症状病程<1周,3~6岁组和<3岁组分别为52.2%(114/218)和41.2%(22/57)( χ 2=23.166, P<0.01)。哮喘组咳嗽(59.7% vs 41.6%, χ 2=10.310, P<0.01)、喘息(8.5% vs 0.0%, χ 2=8.114, P<0.01)、咳痰(19.2% vs 7.9%, χ 2=10.310, P<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其咳嗽和(或)喘息对运动及睡眠产生严重影响者(16.1% vs 0.0%, χ 2=5.436, P<0.05)及病程>4周者(25.1% vs 3.7%, χ 2=6.244, P<0.05)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 结论: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以发热和咳嗽症状最为常见。3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相对较少;3~6岁过敏儿童和支气管哮喘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更易出现咳嗽、喘息,且病程相对更久,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防治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且处于COVID-19确诊后3~8周的13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分为哮喘控制良好组(84例)与哮喘控制不佳组(54例)。比较2组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确诊哮喘时长、吸入过敏原阳性比例、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比例、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史)。分析哮喘患儿COVID-19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和影像学表现)。比较2组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前3个月内和就诊当日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一秒率(FEV 1/FVC)、呼气流量峰值、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 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 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脉冲振荡技术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共振频率(f res)、5 Hz下的电抗(X 5)、5 Hz下的阻力(R 5)、20 Hz下的阻力(R 20)、5 Hz与20 Hz下的阻力差值(R 5-R 20)和电抗面积(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后肺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哮喘控制良好组男6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岁;哮喘控制不佳组男39例,女15例,中位年龄8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33例(96.38%)为轻型COVID-19,5例(3.62%)为中型COVID-19;临床表现有发热[132例(95.65%)]、咳嗽[106例(76.81%)]、喘息[18例(13.04%)]、腹泻[14例(10.14%)]等。所有患儿治疗均以解热镇痛药和中成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型COVID-19患儿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磨玻璃影。哮喘控制不佳组患儿的咳嗽时长和喘息发生率均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组[6(4,8) d比4(3,6) d,22.22%(12/54)比7.14%(6/84),均 P<0.05]。COVID-19确诊后,哮喘控制良好组FEV 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FEF 50%pred、FEF 75%pred和MMEF%pred较COVID-19确诊前均降低,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pred、FEV 1/FVC%pred、FEF 50%pred、FEF 75%pred和MMEF%pred较COVID-19确诊前均降低;哮喘控制良好组X 5%pred、R 5-R 20和AX较COVID-19确诊前均升高,哮喘控制不佳组f res、R 5-R 20、AX较COVID-19确诊前均升高(均 P<0.05)。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FEV 1/FVC、FEF 75和MMEF下降率均较哮喘控制良好组高,f res和R 5-R 20上升率均较哮喘控制良好组高(均 P<0.05)。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下降≥8%、MMEF下降≥25%比例均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组[35.19%(19/54)比14.29%(12/84),51.85%(28/54)比21.43%(18/84),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控制不佳是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后肺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OR=8.000, P=0.008)。 结论:COVID-19会导致哮喘患儿肺功能水平下降,且哮喘控制不佳的患儿肺功能水平下降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CEP)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要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CEP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1例,女8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47岁。5例合并支气管哮喘,1例合并过敏性鼻炎,1例有花粉过敏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9)、咳痰(9/9),胸闷(9/9)、憋喘(9/9),少数伴乏力(3/9)、发热(1/9)、胸痛(1/9)。影像学上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高密度影(9/9),纵隔淋巴结肿大(7/9),支气管充气征(2/9)和网格状改变(1/9)等。9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均不同程度升高。5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EOS百分比均升高,其余4例经皮肺活检的患者组织病理均提示肺泡腔或间质中EOS浸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0.5~1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病灶均见吸收,随访中4例复发。结论:对于有过敏史,血EOS计数、总IgE升高并伴肺部多发高密度影或实变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临床医生应警惕其可能为CEP。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但复发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5岁年幼儿哮喘学龄期转归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年幼儿确诊哮喘3年后至学龄期疾病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6年至2017年北京市5家医院诊断的2~5岁哮喘患儿共494例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并分析其近3年哮喘发作情况、症状控制水平以及伴发过敏性疾病情况等资料。结果:完成电话随访并纳入本研究387例,男261例(67.4%),女126例(32.6%)。3年内哮喘无发作(临床缓解)246例(63.6%),3年内有哮喘发作(临床未缓解)141例(36.4%)。3年内有哮喘发作患儿,其症状表现为喘息116例(82.3%)、反复咳嗽59例(41.8%)、气促45例(31.9%)、胸闷或夜间憋醒22例(15.6%)。其哮喘发作诱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80例(56.7%)、变应原暴露46例(32.6%)、气候改变或寒冷空气刺激59例(41.8%)、剧烈运动36例(25.5%)、刺激性气味3例(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年龄、出生后烟草暴露史、哮喘起病前反复呼吸道感染、个人过敏史、打鼾、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等在近3年临床缓解组和近3年临床未缓解组患儿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烟草环境暴露、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为哮喘症状持续至学龄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年幼儿哮喘至学龄期,仍有1/3以上的患儿临床症状未缓解;出生后烟草环境暴露、近1年存在过敏性鼻炎、近1年存在过敏性结膜炎是哮喘未缓解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机制、检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指发生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都是在暴露变应原之后(以吸入方式为主)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及反复喘息等临床症状。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模式虽然可使多数患儿得到较好救治,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难以控制,后者则需要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或更精准的抗IgE治疗。该文就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的概况、机制、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儿科医生提供临床诊治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特发性日间尿频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儿童特发性日间尿频(extraordinary daytime only urinary frequency,EDOUF)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手段。方法: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诊断为儿童EDOUF的患儿病历资料包括湿疹史、荨麻疹史、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病史、皮肤瘙痒史(包括揉眼睛动作等)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患儿,男127例、女139例,平均年龄(5.60±2.04)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EDOUF的危险因素包括湿疹( OR=8.393,95% CI 5.292~13.311, P<0.001)、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 OR=4.459,95% CI 2.637~7.540, P<0.001)、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 OR=3.879,95% CI 2.371~6.348, P<0.001)、血清总IgE水平增高( OR=7.927,95% CI 4.809~13.065, P<0.001)。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为89.1%。 结论:全身或局部过敏状态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是儿童EDOU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可能缓解症状,临床医生对这种情况应该加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4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 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 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 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 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例1,女,13岁,因"呼吸困难、咳嗽、喘息2 d"入院。入院前2 d患儿"拔草"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伴喘息,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肺CT提示双肺炎症,左下肺局限性肺气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儿16个月时患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好转后间断咳嗽、喘息2个月余,肺CT检查见马赛克征,于我院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口服泼尼松半年,期间逐渐减量,间断口服阿奇霉素半年,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6岁时调整为吸入信必可都保。期间患儿时有咳嗽,多次合并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下降。近1年患儿吸入冷空气后易打喷嚏,近半年曾有2次接触过敏原后喘息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后喘息明显缓解。父亲有过敏性鼻炎。入院查体:患儿一般状态较差,呼吸急促,呼吸48次/min,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弥漫哮鸣音及痰鸣音。心率122次/min,心音有力,律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仁汤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介绍《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治疗儿科咳嗽、厌食及过敏性紫癜验案三则,认为小儿常出现饮食过盛,致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调,食积生热,脾虚聚湿,湿热交结中焦,故而发病,临证紧扣其湿热病机,以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