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中山站越冬科考队员的伤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南极考察站越冬科考队员的伤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提高极地考察站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策略。方法:选取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9名越冬队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在站期间发生的各种伤病,按就诊次数、病种及所属科室计算疾病构成比,分析常见伤病可能的诱发因素。结果:第37次南极考察中山站19名队员越冬期间均出现伤病就诊;诊疗伤病91人次(不含复诊),前10种伤病依次为:急性软组织损伤(18.7%)、消化不良(12.1%)、皮炎(11.0%)、眼结膜炎(5.5%)、咳嗽(5.5%)、咽喉炎(4.4%)、嘴唇疱疹(4.4%)、失眠(4.4%)、慢性软组织损伤(4.4%)、口腔溃疡(2.2%);伤病所属科室前10依次为:创伤与骨科(23.1%)、皮肤科(14.3%)、消化科(13.2%)、耳鼻喉科(7.7%)、呼吸科(7.7%)、口腔科(6.6%)、眼科(6.6%)、普外科(5.5%)、精神科(4.4%)、泌尿外科(3.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重视野外个人防护、加强后勤补给、提高蔬菜产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适度身体锻炼、避免强烈对抗类运动、丰富业余生活、规律作息、控烟限酒等,以降低南极考察站越冬期间科考队员的伤病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服务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转运情况,探讨疫情下举办大型赛事医疗救治保障,为合理统筹并优化冬奥场馆和涉奥酒店急救资源和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正式启用至2月20日冬奥会闭幕期间北京和延庆赛区涉奥医疗急救转运情况,分析冬奥会与城市、场馆与酒店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涉奥人员平均每万人急救转运7.5人次,其中损伤与疾病类病例平均每万人为4.8人次、涉奥疫情相关病例平均每万人为2.7人次。涉奥酒店急救服务是场馆的1.7倍;主要疾病类型为疫情相关性疾病467例(39.51%)、外伤236例(19.97%)、呼吸系统疾病165例(13.96%)、消化系统疾病65例(5.50%)、心血管疾病48例(4.06%)、皮肤疾病38例(3.21%),手部冻伤3例。结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医疗急救服务平稳有序,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冬奥会期间最主要的伤病,运动员以外伤为主,无危重病例,工作人员急救转运比例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积极开展整体运动功能测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适量运动作为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已逐渐受到重视,科学运动带来健康获益,避免运动伤害甚至运动猝死,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是健康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针对有运动需求的、增龄性体能减退、心肺功能减退以及慢病人群,需要进行整体运动功能测评、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运动测评前风险评估有助于规避运动风险,运动系统查体有助于防治运动伤病、科学指导运动,体质成分评估营养与肥胖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提供必要信息,身体姿态、运动素质评估可以反映人体的肌肉骨骼等结构性改变是否影响人体的功能动作,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功能的协调性、是否增龄性退化以及潜在的异常信息。根据测评结果出具运动建议并实施,根据随访进行复测及调整,以形成基于运动功能测评与训练的健康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11 658例就诊病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成功举办,从9月9日亚运村预开村,至10月11日亚运村闭村为期28 d, 1个主办城市、5个协办城市,共有竞赛场馆54个,独立训练馆31个 [1]。全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团17 541人参赛,其中运动员11 830人、随队官员5 711人,为历届规模最大。本研究对亚运会比赛期间所有接诊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大型体育赛事中伤病特点和疾病发病率,探讨亚运会期间的医疗保障组织、运行和管理,为今后举办类似大型体育赛事或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大型水面舰艇远航期间疾病谱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型水面舰艇远航期间官兵疾病发生特点和规律,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为未来更好地执行远航卫勤保障任务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某舰艇医疗组在远航期间门诊、急诊及巡诊期间的伤病记录资料,根据记录信息将疾病按不同专科进行分类,分析远航官兵疾病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远航81 d,549人参与远航任务,共673例次伤病诊断结果纳入研究。其中呼吸系统、创伤\运动损伤、消化系统疾病位于系统发病的前3位,占发病总例次的70.58%;上呼吸道感染、手外伤和口腔溃疡分别占21.86%、5.65%和5.28%;需要手术及深度医疗的疾病发生率较高(24.59%),且以外伤和感染性疾病为主,集中于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远航期间官兵的疾病谱可能与舰艇生活环境、个人体质、远航生活经验以及性别相关;疾病防控应注意卫生宣教和环境消毒,尤其注意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必要时建立个人卫生档案和疾病预警制度;同时,卫勤保障人员和卫勤物资的配备应与远航疾病谱的发生特点和分布规律相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踝部扭伤的再认识:不仅仅是外侧副韧带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踝关节扭伤是普通人群和运动员人群发病的常见原因。大多数扭伤涉及踝关节外侧,影响距腓前韧带。然而,损伤类型和程度将取决于损伤机制。骨性结构和韧带特点是导致踝部扭伤好发的主要原因。踝部扭伤导致的踝关节损伤不止是外侧副韧带损伤,还容易引起距骨骨软骨损伤、前踝撞击症、后踝撞击症等。踝部扭伤除了踝关节受累外,常常导致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损伤,甚至应力性骨折、特殊部位骨折或肌腱软组织伤病,也常常出现多种损伤并存,临床工作中务必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测量船远海调测期间疾病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某测量船官兵远海调测期间发生疾病的特点和规律,为更好地执行此类医疗保障任务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某测量船157名官兵2018年3月31日至9月4日执行远海调测任务期间的门诊伤病记录,统计航行时段的病例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发病特点及各系统疾病发病率与温度、湿度、风力、浪高的关系。结果:共436例次伤病员进入统计,发病率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运动系统伤病、皮肤和软组织损伤、消化系统疾病,占发病总例次的73.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损伤、腰背颈肩痛、过敏性皮炎、癣的构成比分别为19.6%,12.2%,8.9%,5.5%,5.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与平均浪高、平均湿度、平均风速呈负相关;皮肤病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平均浪高呈负相关;运动系统伤病发病率与平均浪高、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发病率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与平均浪高、平均湿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巴黎奥运周期竞技游泳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文梳理了巴黎奥运周期内竞技游泳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游泳中的应用,旨在揭示运动表现提升与损伤预防的关键因素,主要涵盖技术分析与优化、研究方法 与设备、表现评估与强化,以及损伤预防与康复 4 个方面.巴黎奥运周期竞技游泳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在优化游泳技术动作、评估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最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设备,如高精度传感器、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游泳技术的分析更加全面和精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结合多维度数据整合技术,通过高精度运动捕捉、流体力学测量及智能分析,深层次探索游泳技术的优化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分析近1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住院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疾病谱,了解致伤原因特点,并提出卫生保障对策,提高飞行人员健康水平,延长工作寿命.方法 通过分析101名飞行人员基本信息、入院诊断、年龄和飞行时间等,分析骨与关节损伤致伤原因与疾病谱特点.结果 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来院101例,运动性伤病占比为62.4%,其中占比第1的是膝关节损伤共26例(25.6%).2013-2016年因骨与关节损伤疾病住院患者占总人数的1.9%,2017-2022年占比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48,P=0.001);2013-2016年运动训练伤为病因的占20%(3/15),2017-2022年占比达到69.77%(60/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0,P<0.001).结论 飞行人员骨与关节损伤发生与运动训练计划有高度相关性,建议优化调整训练内容,降低运动伤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骨骼在卫勤保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8/17
介绍了外骨骼在增强单兵战救能力、促进战救装备的集成运用、保护战场医疗人员、辅助伤病员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外骨骼在卫勤保障领域应用中面临人机交互协调差、供电续航差、整体结构厚重、运动受限、成本较高等挑战,提出了加强技术研发、集成运用、交流合作、人员培训等建议,为外骨骼在我国卫勤保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