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部七线调衡疗法探析并病例汇报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卒中是威胁全球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颈椎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学说”提出颈椎病变可能通过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脑卒中。颈项部是气血流通的关键,是脑与躯干四肢连接的枢纽和沟通的桥梁,很多疾病发生、进展与颈项部气血失和相关,本研究课题组在传统中医经络循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颈项部解剖学特点,依据骨性标志定位法创新性提出颈部七线调衡疗法。颈部七线调衡疗法可改善脑供血、安神补髓、调衡项背部经络平衡、松筋理结止痛,组方简洁、规整,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慢病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房颤动类型,患病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其并发症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目前对于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治疗原则包括急性时间窗内的血管再通治疗和预防卒中复发治疗,其中抗凝药物是预防卒中复发治疗的首选,但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患者早期抗凝治疗最佳时间尚无具体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医药调控同型半胱氨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就中医药调控同型半胱氨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近年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与调控同型半胱氨酸密切相关.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调控同型半胱氨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医药调控同型半胱氨酸存在未能进行大样本、多区域的研究等不足,提出加强中医药基础实验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加大样本量、多中心开展研究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补体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缺少除再灌注治疗之外的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措施。补体系统蛋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炎症反应。补体的表达受缺血性卒中不同时期的影响。补体第1成分q(C1q)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与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有关。补体系统蛋白参与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C1q、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补体(C)3和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血清浓度与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相关,其中高水平MBL、C3、MAC提示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补体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关。C3和C5对卒中后功能恢复具有双重作用。C4对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病情更有意义。目前基础实验研究多通过调节补体受体的表达来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补体系统蛋白在缺血性卒中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研究,以期为缺血性卒中自起病到远期预后过程中的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缺血性脑卒中新型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多因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和复发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IS确诊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缺乏有效用于临床实践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IS诊治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发现多种血清标志物、蛋白质、代谢相关分子、非编码RNA、DNA甲基化分子等具有IS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能.该文旨在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新发现的IS新型诊疗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以期促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IS新型标志物的应用研究,推动IS的精准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针康法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缺血性脑卒中(IS)由脑动脉阻塞引起,并通过血栓形成或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针康法为针灸与康复的相互结合,即在留针期间进行康复训练.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决定了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针康法可调节细胞凋亡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Notch信号凋亡通路和p53介导的凋亡途径以减少细胞凋亡,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就针康法通过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综述,突显针康法的治疗优势,以期为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舌针是通过针刺舌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一种特殊针法,研究发现舌针不仅能够恢复舌的运动功能,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恢复.临床上发现,舌针单用可以有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与言语康复训练、头针及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笔者系统总结了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舌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流分数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功能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目前ICAS介入治疗指征大多数取决于脑血管造影显示的管径狭窄程度,但这仅限于形态学评估,未考虑狭窄血管的功能性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已被广泛认识.血流储备分数(FFR)是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性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金标准.基于"泛血管疾病"的启示,有学者将FFR的概念引入ICAS领域,称之为血流分数或者跨病灶压力比,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望基于血流分数的术前评估为ICAS的诊治提供更加精确的指导.本文对于血流分数在ICAS功能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82例,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99)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83),使用Logistic回归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 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年龄(P<0.001)、左心房内径(LA,P<0.001)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心病(P<0.001)、心力衰竭(P<0.05)、缺血性卒中(P<0.01)、糖尿病(P<0.05)、高尿酸血症(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P<0.001)等疾病的比例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A≥40 mm(OR=6.40,95%CI:4.35~9.40,P<0.001)、合并冠心病(OR=1.56,95%CI:1.09~2.22,P<0.05)是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和左房内径增大是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α-突触核蛋白、沉默调节蛋白1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SIRT1)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梗死体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资料.根据脑梗死病情变化情况,分为进展组(n=45)和非进展组(n=55).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梗死体积及预后,对进展组病例进一步亚分组.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和预后结局,进展组病例血清α-syn、SIRT1水平差异及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α-syn、SIRT1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进展组血清α-syn水平高于非进展组,SIRT1低于非进展组(均P<0.05).SIRT1与α-syn联合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1(0.849~0.97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和82.33%.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α-syn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SIRT1不断降低(P<0.05).随着梗死体积增加,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α-syn水平不断升高,而SIRT1表现为降低趋势(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水平较低,α-syn水平偏高(P<0.05).血清α-syn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713、0.821、0.739,P<0.05).血清SIRT1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预后不良均呈负相关(r=-0.694、-0.773,-0.633,P<0.05).SIRT1与α-syn联合检测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AUC为0.887(0.812~0.963),敏感度87.64%、特异度77.63%.结论 联合检测α-syn与SIRT1水平对预测脑梗死进展情况及预后不良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