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探究能力进阶培养的实验创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依据"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新课标理念,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实证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改进实验发生装置、终止装置,创新性地设计"半定量"到"定量"实验,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阶梯,切实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社会责任培养的高三复习课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传统的高三复习课常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课堂改革.结合"表观遗传"的具体案例,围绕社会责任的4个进阶水平,尝试为复习课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进行初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揭阳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科研影响因素及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揭阳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科研工作需求、问题和困难,提出适合本院科研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网络聊天群发放回收问卷,使用因子分析和多维偏好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医护人员科学研究的主要因子共有4个,影响显著的是信息平台缺失,其次为环境氛围不足、个人能力缺失和个人兴趣缺乏。医护人员的科研需求分两类,一类是初阶类技能需求,主要对象是女性、护士、本科学历、工作年限5~10年、中级职称、无科研知识及经历的人群。一类是进阶类技能需求,主要对象是年龄低、医师、低工作年限、低职称和有科研方法学知识的人群。结论:医护人员科研基础薄弱,建议通过系列培训讲座提升业务水平,构建医院科研交流平台,培养科研队伍,同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予以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塑造与临床能力提升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科研思维塑造与临床能力提升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核心要素。但现阶段的模式中科研思维培养的路径不清晰,且科研思维塑造较难与临床能力提升有机融合、螺旋递进。青岛大学以科学问题作为导向,以学生科研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同步提升为目的,通过"课程—项目—竞赛"三段式引导,形成"渗透导入—融合进阶—深度交融"三级螺旋递进式培养体系,经过15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科研思维与临床能力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培养模式的概述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基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简称Duke-NUS)实地调研结果,全面梳理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MD)项目的培养模式。Duke-NUS的MD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医学+X"潜力的卓越医师,其课程体系由临床专业课程、临床实践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和综合素养培训4大模块组成,其中临床专业课程模块主要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方法;临床实践训练模块包括临床实践基础、临床见习、临床进阶训练和实习训练4个阶段,体现了早期接触临床、充分接触临床的培养特点;科研能力训练模块在研究方法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科研训练;综合素养培训模块贯穿全程,帮助学生在学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为安全行医做好准备。总之,Duke-NUS的MD项目构建了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并改善了教学方法,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自2018年开始实施本科生教学改革,包括学业导师早期介入;构建以"早专业、早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多专业,医学基础课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相融合(三早、二多、一融合)"的课程体系,其中,口腔医学专业课前移至一年级并分别贯穿在各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中,口腔医学专业课占总课时的比例由37.2%(85.5/230)增至45.9%(112.5/245),实验操作课时由52学分增至72学分,按照疾病种类或治疗手段拆分现有专业课并将相关知识有机融合、由易到难地进阶授课,调整口腔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期并使之紧密衔接;构建口腔临床实习的综合带教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诊疗思维;构建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改革,2018级46名学生中,75.6%(34/45)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就对其专业有清晰的了解,95.6%(43/4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76.1%(35/46)的学生参与临床技能大赛,获奖人数为45.7%(21/46),分别是2017级学生参与临床技能大赛[22.0%(11/50)]和获奖人数[12.0%(6/50)]的3~4倍。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使其较早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提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岗位胜任力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超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并轨后的培养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并轨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8月,选取2014至2017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住培的26名专硕与4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医师本科学历有19人,研究生学历有25人,通过制定个体化培训目标、设置多元化教学课程以及开展定期评价和反馈进行分层分级进阶式培养,通过综合能力阶段考核成绩和北京市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评价培训效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在综合能力阶段考核中,专硕与住院医师的总成绩[573.75(55.50)分比569.75(89.00)分, P=0.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硕在操作技能[86.00(9.25)分比80.00(12.00)分, P=0.032]、腹部病例读片[89.00(10.25)分比76.00(27.00)分, P=0.005]、心脏与外周血管病例读片[91.00(18.00)分比71.00(31.00)分, P<0.001]等考站的成绩和总成绩[573.75(55.50)分比533.00(72.00)分, P=0.001]高于19名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专硕的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与住院医师[(92.3%(24/26),81.8%(36/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3),但高于19名本科学历住院医师[(14/19), P<0.001]。 结论:超声医学专硕与住院医师的整体培养效果相当,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的培训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化多模态进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护生培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高职护理专业护士应用智能化多模态进阶式培养的效果。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九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2022级学生200名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名,两组学生均由同一组授课教师予以培训,课程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长、考核标准均一致。对照组给予常规授课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多模态进阶式教学方式。以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两组学生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评分、临床核心实践技能掌握程度、教学模式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学生基线成绩(上学期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教学模式改革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实践成绩、在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团队协作、护患沟通、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评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科的临床核心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学生教学模式主观满意度93.00%(93/100)高于对照组的81.00%(8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智能化多模态进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考核成绩、OSCE评分、临床核心实践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改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主观满意度,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种教学方式在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培训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教导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和针对性教学方式3种教学方式应用到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并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估与持续改进规定,对每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经过多年累积应用效果较好,使得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得到"进阶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卫生毒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设计及实施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本文结合卫生毒理学课程特点,基于OBE理念研究案例为切入点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施.以第一章绪论的第三节"毒理学基本概念"内容为例,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契合的实际案例,以思政案例为导向,构建"课前自主学习(基础)-课中深度学习(提升)-课后延伸拓展(拓展)"3个进阶式教学层次授课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和价值培养型转变,有助于培养胜任公共卫生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