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控间歇脉冲给药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参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全世界公认的缓解分娩痛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给药(PIEB)相较于传统的连续恒速输注(CEI)是更加理想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注药模式,但其最佳参数设置目前还没有定论。文章总结和概括目前国内外PIEB的参数(包括脉冲容量、脉冲间隔时间、脉冲速率等)在椎管内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PIEB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和开拓新的思路及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 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 结果: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 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 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 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 2比例高于CEI+EP组( 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 2比例高于PIEB+EP组( 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BMI 22.4~42.6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00):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组(PIEB组)。于第一产程宫口开至1 cm时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负荷量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10 ml,PCE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药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 ml。CEI组给予负荷量后即刻给予背景量,输注速率8 ml/h;PIEB组负荷量后60 min,开始脉冲注入给药,80 s注入8 ml,1次/h。胎儿娩出后即刻停止给药。记录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泵药液用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 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缩短,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与连续硬膜外输注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用于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与连续硬膜外输注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与连续硬膜外输注(CEI)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无痛分娩的10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镇痛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CEI模式镇痛,观察组实施PIEB模式镇痛.比较2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血气指标[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乳酸(LAC)].结果 观察组在T1、T2、T3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胎儿娩出时,观察组ALD、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pH值、PO2、PCO2以及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EB镇痛模式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以及应激指标水平,同时还可缩短产程,且对新生儿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第一产程已进行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脉冲泵泵注0.0625%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脉冲量10m/h,泵注方案为:背景输注剂量6 m/h,患者自控镇痛(PCA)为8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最大量40 m/h],起效后出现暴发性疼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共120例(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采用0.08%罗哌卡因8 ml硬膜外注射后,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派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方案运行;舒芬太尼组(S组)是采用舒芬太尼5μg+0.08%罗哌卡因8ml硬膜外注射,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派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泵注方案运行;产妇自控镇痛组(P组)是产妇自控镇痛8 ml.记录无痛分娩至暴发性疼痛的时间、暴发性疼痛时的宫口大小以及暴发性疼痛至胎儿娩出时间;记录镇痛起效后、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30 min以及分娩时的VAS评分;记录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10min、30 min、分娩时的胎心率、子宫收缩间隔时间及宫缩持续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计算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CA按压2次以上的个体数.结果 与P组[(3.08±1.07)分,(3.63±1.00)分]比较,R组与S组在用药处理后30 min[(2.02±0.66)分,(1.85±0.62)分]与分娩时[(2.78±1.03)分,(2.50±0.85)分]的 VAS 评分更低(P<0.05);S 组在用药处理后 10 min[(129.00±26.07)次/min]、30 min[(129.98±23.26)次/min]的胎心率比用药处理前[(142.05± 8.70)次/min]、分娩时[(139.08±20.55)次/min]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P组在用药处理后10 min[(147.25±70.71)次/min,(147.45±8.00)次/min]、30 min[(144.83±9.02)次/min,(145.28±14.13)次/min]、分娩时[(146.35± 9.37)次/min,(149.88±12.90)次/min]的胎心率比较,S 组[(129.00±26.07)次/min,(129.98±23.26)次/min,(139.08± 20.55)次/min]的胎心率更慢(P<0.05);3组在暴发性疼痛时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50%)比R组(20%)、S组(17.5%)的PCA按压2次以上的人数更多,S组的瘙痒(22.5%)的发生率比R组(5%)、P组(10%)更高(P<0.05).各时段的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及在无痛分娩成功后与暴发性疼痛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时Apgar评分均≥9分.结论 3种用药方法对暴发性疼痛都有效,但推注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后再提高泵中罗哌卡因浓度的处理方法效果最佳,而推注罗哌卡因后再提高泵中罗哌卡因浓度的处理方法不良反应最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尼曼匹克病患儿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管理(附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总结尼曼匹克病(NPD)患儿行急诊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麻醉管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NP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过程及短期预后,对该类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女,4岁,因"头部摔伤6 h伴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入院.患儿1岁时诊断为NPD,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重度肿大及肺间质性改变,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均低于正常.急诊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前使用扩展创伤超声重点评估(eFAST)技术评估患儿心肺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重点关注肝、肾、肺的保护与循环功能的监测与支持.患儿术后转入ICU继续治疗,术后第10天拔除气管导管,随访患儿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NPD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器官系统,急诊手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腹腔脏器及胃肠道功能,以确定适宜的麻醉诱导方案及监测重点;围手术期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可结合氧合指数、肺超声动态评估肺部情况;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必要时可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对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精准判断、精细管理,避免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实现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在肥胖产妇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的抑制和母婴安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通过观察肥胖产妇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中应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后的分娩疼痛、爆发痛发生率、分娩相关情况,探讨PIEB在肥胖产妇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8月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产足月单胎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IEB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CEI)组,每组50例.比较2组分娩镇痛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爆发痛情况、镇痛药用量、产程和分娩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和产妇满意度.结果 最终PIEB组44例,CEI组42例纳入研究.VAS评分的组间、各时点间比较、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EB组爆发痛发生率较CEI组低[27.3%(12/44)vs.50.0%(21/42)],首发时间延迟[(281.27±77.88)min vs.(201.20±48.26)min],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减少[(1.46±0.65)次v s.(2.29±1.15)次],PCA>1 次占比更低[15.9%(7/44)vs.38.1%(16/42)],单位时间麻药用量较少[(8.32±1.60)mg/hvs.(9.12±2.01)mg/h],侧切发生率更低[13.6%(6/44)vs.33.3%(14/42)],但使用缩宫素例数增多[52.3%(23/44)vs.30.9%(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EB用于肥胖产妇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减少爆发痛,延迟爆发痛出现时间,减少麻药用量,母婴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硬膜外持续输注曲马多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是公认的世界级疼痛性疾病.其疼痛持续时间短则1~2年,如无有效的镇痛方法,疼痛可长达3年以上,个别病人甚至长达10多年,病人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对于个人及其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不利影响.PHN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治疗方法有限,神经阻滞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口服曲马多是治疗PHN的常规用药,但是持续硬膜外给予曲马多的治疗PHN经验很少,也鲜有报道.本实验拟观察持续硬膜外给予曲马多治疗PHN的疗效;将病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组两组,在硬膜外腔侧间隙穿刺置管后,两组不同给药方案连续给予镇痛3~4周,旨在观察两组方法的镇痛效果、伴随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8例,年龄45~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50~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9):连续硬膜外阻滞组(PCEA组)和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PCEA组于L1,2间隙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然后连接自控镇痛泵:将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20 min.TAPB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双侧腹横肌平面置管,分别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毕连接自控镇痛泵:0.15%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背景输注速率6 ml/h,PCA剂量6 ml/次,锁定时间3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24 h(T0)和术后48 h(T1)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2 ml,采用RT-PCR法测定血清人趋化因子CXC配体8(CXCL8)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血清CXCL8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表达.记录术后补救镇痛、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2组血清CXCL8 mRNA、CXCL8和STAT3的表达上调(P<0.05);与PCEA组比较,TAPB组T1时血清CXCL8 mRNA和STAT3的表达下调,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血清CXCL8表达、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椎间隙硬膜外术后镇痛结合APS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同椎间隙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并行APS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016年1000例不同椎间隙硬膜外术后镇痛行APS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配方为:A:高位硬膜外(C5-T6,150例)0.1%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共250mL;B:中位硬膜外(T6-T12,386例)0.12%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共250mL;C:低位硬膜外(T12-L5,454例)0.1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共250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输注5mL/h,冲击剂量3mL/次,锁定时间15 min;在术后8 h、24 h、48 h、观察病人静息和咳嗽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多科室协作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管理.结果:镇痛有效率及满意率达100%,共发生并发症57例(5.7%):其中恶心呕吐21例(2.1%);皮肤瘙痒2例(0.2%);单侧下肢麻木19例(1.9%);单侧上肢麻木2例(0.2%);低血压1例(0.1%);硬膜外导管脱落11例(1.1%);硬膜外穿刺点感染1例(%);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无后遗症.结论:不同椎间隙连续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安全且效果满意,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部位及留置导管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术后有效的急性疼痛管理及多科室协作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