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B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血清CXCL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2.8±0.6)分比(4.2±1.2)分、(2.1±1.0)分比(3.4±1.1)分、(1.8±0.4)分比(2.5±0.7)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Ramsay镇静评分则均高于A组[(4.3±1.2)分比(2.7± 0.7)分、(3.5±1.1)分比(2.2±1.0)分、(2.4±0.9)分比(1.6±0.6)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2、24、48 h血清CXCL8水平均低于A组[(78±16)ng/ml比(87±19)ng/ml、(68±14)ng/ml比(75±15)ng/ml、(52±10)ng/ml比(61±13)ng/ml,均 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6)和13.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下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增加镇静效果,降低血清CXCL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翻身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翻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6月至8月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Vojta反射性翻身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胸廓主诱发带区域和腹肌区域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A区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量表(MAS)评估2组患儿上、下肢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分别为(39.45±4.91)分、(2.63±0.74)分和(2.67±0.6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翻身发育和肢体肌张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 2=7.081, 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 2=7.399, 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 t=-3.286, 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 2=5.065, 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 t=-2.417, 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 9/L比(11.5±4.5)×10 9/L, t=-1.190, 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 t=2.069, 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 2=4.808, 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 2=10.82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880, P=0.027)。 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力量耐力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方法:依据歼击机飞行员实战化训练的抗荷体能需求,研究制定出一套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并将HP抗荷动作的呼吸方式融入各训练项目动作中。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斜板卷腹、坐蹬以及呼吸肌训练。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照制定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进行12周训练,每周3 d,隔日训练;每个动作训练4组,训练强度按照"中-高-中-较高"、"中-较高-高-较高"的训练模式实施。测试受试者训练前后抗荷体能相关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评价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的效果。 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杠铃卧推的1次重复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1 RM)及10 RM均明显提高( t=6.382~16.767, P<0.01),3个训练项目的10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1.5%、27.6%、46.0%;1 RM分别平均提高了57.7%、34.0%、45.2%。训练后双腿负重加倍的条件下斜板卷腹抬腿次数平均增加69.9%( t=7.508, P<0.01);腹肌耐受时间相等时,训练后能够耐受的负重是训练前的2倍。训练后双下肢蹬力力量耐力平均提高188.7% ( t=8.213, P<0.01)。训练后呼吸肌最大呼气压力(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与最大吸气压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分别平均提高了42.4%和19.7% ( t=7.361、4.119, P<0.01);呼吸肌力量耐力平均提高了270.0%( t=7.800, P<0.01)。 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可有效提升与抗荷能力密切相关主要肌群的力量与耐力,对于提升抗荷体能水平效果明显,为进一步在我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试用验证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66~78岁,性别不限,体重46~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 -1·h -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 -1·h -1,PCA剂量0.025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 0)、麻醉诱导前即刻(T 1)、麻醉苏醒后1 h(T 2)、术后4、8、12、24和48 h(T 3~7)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TSG组T 2~7时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中心血管事件和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痛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内静脉减压治疗脑鸣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颈内静脉减压手术入路中所涉及的重要解剖学结构,明确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定位关系,为行颈内静脉减压手术治疗脑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3例(共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以寰椎横突为参照中心对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及显微观察,明确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结果: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以寰椎横突作为标志,可定位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部上部的副神经。显露外侧颅底及乳突,可见寰椎横突与周围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寰椎横突可作为颈内静脉减压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并掌握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识别并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兔腹腔高压对其腹肌、膈肌损伤的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兔腹腔高压持续时间不同其腹肌、膈肌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2只,体质量2.7~3.2 kg。2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只;模型1组~3组,每组6只。4组实验兔制作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加压水囊不注液;模型1组~3组加压水囊注入含龙胆紫溶液的生理盐水,每注入50 mL生理盐水测量腹腔内压力1次,最终使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完成模型制备后24 h进行标本取材,模型1组~3组分别于完成模型制备后24、48、72 h进行标本取材。按实验规划时间点使用空气推注法常规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实验兔左侧膈肌和6 cm×4 cm大小前腹壁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22只实验兔均成功完成模型制备,模型1组~3组兔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时腹腔加压水囊量为260~380 mL。所有实验动物制备模型后活动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实验兔摄食量轻度下降,模型1组~3组实验兔摄食量明显减少或不进食。实验过程中模型1组、3组各有1只实验兔死亡。(1)腹壁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腹壁横纹肌脂肪变性;模型1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模型2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出血,局部可见炎性坏死;模型3组可见横纹肌断裂,伴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坏死。(2)膈肌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模型1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部分肥大;模型2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萎缩,萎缩的细胞核聚集,部分区域可见横纹减少或消失;模型3组可见膈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肥大,部分萎缩,肌束间血管扩张充血。结论:腹腔高压可引起腹肌和膈肌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且随着高腹压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组(T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RSB组(R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和RSB组(S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麻醉满意度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和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R组和C组[(1.09 ± 0.23) mg比(1.49 ± 0.21)、(1.47 ± 0.26)和(1.48 ± 0.23) mg,(543.53 ± 41.78) mg比(618.96 ± 37.21)、(598.67 ± 37.86)和(607.87 ± 36.93) mg,(3.52 ± 2.03)次比(5.47 ± 1.83)、(6.63 ± 2.08)和(9.77 ± 2.16)次],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和C组[(18.13 ± 3.22)分比(21.43 ± 2.42)和(21.44 ± 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组拔管时及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C组和R组,术后12、24、48 h静息状态下VAS明显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67%(2/30)比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APB联合RSB可减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围手术期疼痛,效果优于全凭静脉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APB或RS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空肠异位胰腺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3岁,因发现"小肠结节"入院。患者2年前因"右胸壁恶性黑色素瘤"行手术治疗,平素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本次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差,近2 d有少量便血,小便无异常。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增强CT检查(图1):小肠结节状明显强化灶,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大。 18F-FDG(徐州原子高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PET/CT(美国GE Discovery MI型)显像(图2):中腹部小肠结节未见明显异常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行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距离屈氏韧带5 cm(空肠)小肠壁上有一肿物,椭圆形,约2~3 cm,边界尚清晰,质地较韧,肠腔未完全堵塞。术后病理:小肠灰红组织,大小2.3 cm×2.0 cm×1.2 cm,切面灰黄质软,部分包膜,光学显微镜下见胰腺腺泡组织,考虑异位胰腺(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