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踪方法学在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选取在该院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追踪管理方法开展时间将其分为实施前300例(2018年7~12月,对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行内镜常规护理管理)及实施后(2019年1~6月,对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实施追踪管理法)300例。分析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论:追踪管理能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目标管理法减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目标管理法减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的长效机制并评价其管理效果。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目标管理法。遵循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流程,通过成立领导和实施小组、确定控制目标、制订现场检查追踪内容和评价标准、加强全员培训、过程追踪并及时反馈等方法建立减少住院患者UE的长效机制,评价2014—2018年患者UE发生率、重置率和病区UE管理的合格率。结果:2014—2018年UE发生率及重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15—2018年住院患者UE发生率分别为0.21%(141/72 112)、0.08%(62/79 284)、0.07%(52/69 840)、0.06%(41/71 994);UE重置率分别为31.58%(48/152)、46.77%(29/62)、26.92%(14/52)、26.83%(11/41)。2015—2018年病区UE管理合格率分别为61.33%(92/150)、90.54%(134/148)、98.66%(147/149)、98.37%(181/184)。 结论:目标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可持续降低住院患者UE发生率和重置率,提高病区UE管理的合格率,提升护士对非计划拔管的正确管理能力,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提升中引入追踪管理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治疗的消化内镜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此组患者未实施追踪管理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消化内镜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该组别实施追踪管理法。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设备故障、交接班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提升中引入追踪管理法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中国创新药物态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过去的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4+7"带量采购、新药审批加速等,对中国创新药市场影响巨大.无论是大型传统药企,还是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都渐渐认识到,需要扎扎实实做创新.据了解,2019年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创新年,2019年8月,我国《药品管理法》实行了18年来的一次重大修订.本次修订涉及多项调整,例如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临床试验备案制;通过药品追踪确保问责;用自主申报和跟踪检查替代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等.而曾经长达8年没有调整的中国医保目录也在2019年迎来再次更新,在此状态下,预计医保目录的频繁更新将会成为常态.另外带量采购由"4+7"模式进一步扩大至全国范围,使未能进入集采名单的药企遭到一定的打击.国家药监局的持续改革掀起了新药上市的热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本原因分析及追踪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追踪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抽检2018年10月8日—2019年1月20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500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用根本原因法分析并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质量管理,用追踪法追踪改进措施后的消毒灭菌质量情况.再于2019年1月21日—7月30日间抽检灭菌器械500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同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追踪法管理法(联合管理法)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率.结果 联合管理法实施后无菌包标签日期错误发生率为0.20%,器械清洗不合格发生率为0.40%,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发生率为0.20%,与联合管理法实施前相比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管理法实施后医院感染率为1.20%,低于实施前的6.80%(P<0.05).结论 通过运用联合管理法改进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的作用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有效科学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为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追踪管理法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手段,目前主要应用于消化内科的内镜手术及诊疗的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2].采用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能够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进而在医疗物资及人为事件等几个方面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对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追踪,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护理人员,促进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提升,保障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秩序的严格[3].因此,本文特选取研究对象20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过程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追踪管理法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导管管理中的作用。追踪评价PICC导管在维护和使用中的质量,识别潜在护理质量问题,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使用追踪管理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1—6月PICC导管置入质量进行监测,并与2013年7—12月PICC导管置入情况对照,比较追踪管理法对PICC导管使用天数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施追踪管理后,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94.00±45.33) d,较实施前(138.00±51.53) d延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1.23%(59/47859),较实施前3.12%(99/3177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2.58,34.03;P<0.01)。结论追踪管理法对规范使用PICC导管、有效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保障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1/17
目的:探讨分析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处理;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查对制度和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护理行为规范化,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