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脊液葡萄糖及乳酸水平与创伤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发生创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的主要原因[1].TBI后PTE患病率从1.3%到53.3%不等,随着TBI的严重程度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但发生癫痫的潜伏期可以维持数年[2].PTE可以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因此,PTE发作不仅是TBI后早期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也是晚期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目前临床上的预防主要用于单次发生的急性PTE,对于复发性慢性癫痫效果较差.尽管给予预防性治疗但仍有15%~40%的TBI患者伴随有慢性癫痫发作[4].由于脑脊液提供了血液、炎症、感染以及退行性疾病的信息,可以对脑代谢有一些了解,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5-6].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寻找TBI后发生PTE的危险因素,以及脑脊液中葡萄糖与乳酸水平对PTE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黄酮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靶向性欠缺、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新药研发是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中药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但其干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偏少.本文从中药黄酮类、黄酮醇、异黄酮、黄酮苷、二氢黄酮醇及其他共6类,阐述近年中药黄酮干预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并归纳治疗策略,以期为中药黄酮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泌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泌体是一类纳米级别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的遗传信息在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且逐渐进展的特点,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外泌体在AD的发生和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外泌体携带的microRNAs(miRNA)在其中具有显著作用.miRNA不仅可以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还对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潜在益处.该文对外泌体的来源(包括间充质细胞源性外泌体和脑源性外泌体)及与AD治疗相关的药物进行全面综述,以期进一步探讨其在AD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空间转录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探索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转录组的变化,揭示其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CSDS实验范式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强迫游泳、糖水偏爱和社会交互实验分别检测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障碍抑郁样指标.选取正常对照小鼠和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进行纹状体脑区的空间转录组测序,筛选高表达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 CSDS模型小鼠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回避行为显著增加(P<0.05,P<0.01).纹状体空间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筛选得到193个纹状体高表达基因;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基因与纹状体发育、运动行为和药物成瘾行为调节相关,并与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钙信号、Ras相关蛋白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高度相关,同时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相关.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差异基因298个,高度富集于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空间转录组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揭示正常小鼠和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的转录组特征,纹状体可能与抑郁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有关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步深入.然而,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影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文献,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靶向肠道菌群的方法辅助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年性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推动医疗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该报告在2021、2022、2023年系列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中国AD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分析了疾病经济负担的最新情况,并全面评估了我国AD诊疗服务的现状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AD研究和防控方面的进步和努力,也彰显了全社会对老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报告将为A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期待通过这份报告的传播和应用,不仅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AD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持续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苯硼酸为载体的前药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OS是机体重要的信号分子,对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癌症、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组织出现了ROS异常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为治疗以上相关疾病提供了靶点,ROS型敏感型前药应运而生,近年来将苯硼酸基团作为载体引入原药中设计ROS敏感型前药成为基于ROS开发新药的有效途径.本文作者对近年来开发出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的设计思路及药效进行综述,所涉及的药物包括传统的化疗药物,生物小分子以及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以上药物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此类前药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作者探讨了这类前药连接臂的选择、合成方法以及释放效果等相关问题.希望为设计更好更合理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和提出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的散发型克雅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克雅病(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的错误折叠和积累引起,是一种罕见、致命、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CJD最常见的发病类型为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年发病率为(1~1.5)/100 万,占CJD的85%[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微小囊泡,携带了包括RNA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尽管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基于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疗法将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椎旁肌参数与退行性胸腰段后凸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椎旁肌参数与退行性胸腰段后凸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女性患者90例,年龄(67.62±4.98)岁(范围60~80岁),身高(1.58±0.05) m(范围1.48~1.70) m,体重(63.79±9.13) kg(范围47~90 kg),体质指数(25.48±3.35) kg/m 2(范围18.37~36.05 kg/m 2)。胸腰段后凸角为6.65°±10.38° (范围-17.34°~9.34°)。疾病诊断:腰间盘突出症32例、腰椎管狭窄症58例。摄站立位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段后凸角度;摄胸腰段定量CT并采用Osirix软件测量T 12、L 3、L 5水平椎旁肌参数,包括椎旁肌横截面积、骨骼肌面积和组织密度、脂肪浸润比例和身高矫正的骨骼肌面积指数。分析椎旁肌参数与胸腰段后凸角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胸腰段后凸角度的因素。 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段后凸角与T 12骨骼肌组织密度( r=-0.303, P=0.004)和L 5骨骼肌组织密度( r=-0.219, P=0.038)呈负相关。年龄与T 12骨骼肌组织密度( r=-0.263, P=0.012)、T 12身高矫正的骨骼肌面积指数( r=-0.221, P=0.036)、T 12椎旁肌横截面积(r=-0.280, P=0.007)、L 3骨骼肌组织密度( r=-0.266, P=0.011)和L 5骨骼肌组织密度( r=-0.290, P=0.006)呈负相关。骨密度与椎旁肌参数无相关性( 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T 12骨骼肌组织密度( β=-1.125, P<0.001)、T 12脂肪浸润比例( β=-0.849, P=0.001)、L 3骨骼肌组织密度( β=0.996, P<0.001)和L 3脂肪浸润比例( β=0.496, P=0.020)是影响胸腰段后凸角的独立因素。 结论:T 12和L 3椎旁肌密度和脂肪浸润比例是影响胸腰段后凸角的独立因素。T 12椎旁肌密度和脂肪浸润比例越小、L 3椎旁肌密度和椎旁肌脂肪浸润比例越大,胸腰段后凸角度越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