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要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1~83岁,中位年龄51岁。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中止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0±32)min,术中出血量(160±30)ml,术后住院时间(6.1±1.1)d,术后无胰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15个月,1例发生门静脉血栓,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论: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精准断流术,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医生完成,保留胃冠状静脉的主干和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是关键,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几点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严重和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甚高,外科治疗的最主要目的是控制和预防其严重后果的发生。由于我国引发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与欧美国家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欧美国家的外科治疗策略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同时当前我国的经济和医疗条件也不允许照搬欧美国家的外科治疗策略,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手术方式即选择性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仍起主导作用。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巧的不断完善,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患者术后恢复也很快,对肝功能损害也较小,但就从目前外科治疗现状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我国今后门静脉高压症学科的临床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男性10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61例行SDD-GSR纳入SDD-GSR组,73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和术后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SDD-GSR组手术时间165(110,198)min、术中出血量280(100,650)ml,少于对照组190(135,605)min、895(300,3 5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SDD-GSR组和对照组FPP分别为39(35,44)cmH 2O(1 cmH 2O=0.098 kPa)和38(34,44)cmH 2O,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DD-GSR组术后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DD-GSR组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D-GSR组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SDD-GSR具有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控胶囊内镜联合超声内镜静脉曲张选择性断流术诊治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临床症候群,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重要的内科急危重症,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超声内镜实时引导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选择性断流术自2007年在全球首次开展以来,其价值和优势得到了愈来愈多临床工作的证实,应用日渐广泛。现报告1例应用可分离式系线磁控胶囊内镜确诊并采用超声内镜实时引导静脉曲张选择性断流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个体化选择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个体化选择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29例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3例,年龄(48±11)岁,年龄范围21~71岁。采用术前门静脉CT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术中门静脉测压及超声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手术方法,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远期手术效果以胃食管静脉曲张(GEV)复发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术后内镜检查结果将GEV复发情况分为消失、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2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采用了13种手术方式:(1)单纯脾切除术11例;(2)断流手术176例,包括:脾切除联合彻底断流术86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的选择性断流术44例,重建自发性门体分流通道的选择性断流术39例(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通道34例、重建自发性脾肾分流通道5例),术后复发二次断流术4例,保脾断流术3例;(3)分流手术42例,包括:脾切除联合冠肾静脉分流术21例,脾切除联合冠腔静脉分流术11例,远端脾肾分流术6例,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断流术2例,胃网膜右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例,经肠系膜下静脉冠肾静脉分流术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Clavien-Dindo 3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6.6%(15/229)。208例获得随访,随访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术后复发重度GEV 21例(10.1%,21/208),其中GEV破裂出血5例(2.4%,5/208)。采用选择性分流术和重建自发性分流通道的选择性断流术治疗者的重度静脉曲张复发率(4.2%,3/72)低于采用其他断流术式治疗者(13.7%,17/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53, P=0.033)。 结论:基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相应手术方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采用选择性分流术和重建自发性分流通道的选择性断流术能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断流术中将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改道为选择性胃脾区静脉分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5例有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脾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脾-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三明治夹心法"行ESVD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三明治夹心法"行内镜下选择性曲张静脉断流术(ESVD)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疗效.方法 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GV患者10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 例和对照组53 例,给予所有患者护肝、降低门脉压和病因治疗,另在观察组采用"改良三明治夹心法"行ESVD术治疗.在治疗后3 个月行胃镜复查,评估疗效,并随访 1 年,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5 例(9.4%)存在曲张静脉未消除,行二次手术治疗;在治疗3 个月后复查胃镜,发现观察组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 84.9%;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6.2±1.4)μmol/L、(33.3±1.9)g/L和(11.3±0.4)s,与对照组[分别为(16.3±1.5)μmol/L、(33.4±1.8)g/L和(11.2±0.4)s]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3 例(5.7%)、胸骨后疼痛3 例(5.7%)、腹痛1 例(1.9%)、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 例(3.8%)、食管溃疡 5 例(9.4%);随访一年,观察组出现 EGVB者 5 例(9.4%),而对照组出现EGVB者17 例(32.1%),两组差异显著(x2 =5.079,P<0.05).结论 采用"改良三明治夹心法"行ESVD术治疗肝硬化并发EGV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消除静脉曲张,防止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腹腔镜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LSS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27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SSD 55例,行开腹脾切除及非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OSSD)72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LSSD组术中出血量[(243.9±25.1)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及术后住院时间[(9.5±1.9)d]显著低于OSSD组[(335.9±40.2) mL、51A%、(14.2±2.4)d](P<0.05),但LSSD组手术时间比OSSD组明显长[(230.9±24.9) min比(202.5±30.3) min,P<0.001)].术后1年随访显示LSSD组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显著低于OSSD组(9.7%)(P<0.05).LSSD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比例(9.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7±2.0)、门静脉内径[(14.3±0.6)mm]均显著低于OSSD组[23.6%、8.5±2.0、(14.5±0.5) mm](P<0.05).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LSSD组(16.4%)与OSSD组(2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SD创伤小、效果佳,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8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周肝功能、血小板计数水平;术后再发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肝功能、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中,肝癌切除联合选择性减断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肝功能等近期疗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选择性断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断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较术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2例获得随访6 ~36个月,随访率为81.8%,围术期无手术死亡患者,3年内死亡9例,6例因复发出血死亡,3例死于肝癌,3年生存率71.9%,其中门静脉系统血栓12例(16.7%);肝性脑病4例(5.5%);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其中5例为食管胃底曲张出血,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例(15.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4例(33.3%).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因其合理的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有效的降低了自由门静脉压力,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体现了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