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切除对肝硬化肝脏的综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肝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留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共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肝脏血管内径和血流,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血流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等肝再生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5.5±10.2)岁。自由门静脉压从脾切除前的(37.0±7.1)cmH 2O(1 cmH 2O=0.098 kPa)下降到术后的(26.1±5.7)cmH 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脾切除术后肝动脉内径(4.0±1.0)mm较术前(3.1±0.7) mm明显增加,门静脉内径(11.9±2.0)mm较术前(13.1±1.9)mm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肝动脉流速和血流量增加,门静脉流速和血流量减小。血清NO在脾切除术后即刻升高且持续处于高水平;血清ET-1在脾切除术后2 d下降且低水平波动。血清IL-6和HGF在脾切除术后2 d明显上升,在术后7 d和1个月缓慢下降。脾切除术后血清TGF- β1、MMP1明显升高,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脾切除术诱导了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重塑、肝细胞再生以及肝纤维化的逆转。对肝硬化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选择性断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断流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较术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2例获得随访6 ~36个月,随访率为81.8%,围术期无手术死亡患者,3年内死亡9例,6例因复发出血死亡,3例死于肝癌,3年生存率71.9%,其中门静脉系统血栓12例(16.7%);肝性脑病4例(5.5%);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其中5例为食管胃底曲张出血,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例(15.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4例(33.3%).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因其合理的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有效的降低了自由门静脉压力,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体现了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功能、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HT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保守治疗.检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肝动脉与门静脉的流量、内径、均速、谷速和峰速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质量浓度分别为(54.28±23.04)mmol/L、(88.05±33.72)U/L,治疗后显著降低至(41.63±20.11)mmol/L、(67.92±3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2.839,P=0.043、0.036),观察组治疗前PT、TBIL、ALB及ALT质量浓度分别为(19.83±2.80)s、(52.64±20.51)mmol/L、(25.06±4.15)g/L、(86.40±35.16)U/L,治疗后显著下降至(15.96±2.74)s、(28.78±11.30)mmol/L、(30.03±2.53)g/L、(41.37±24.3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4、7.059、7.084、7.291,P=0.013、0.024、0.008、0.005).(2)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门静脉流量及内径均显著降低(t=9.289、10.883,P=0.005、0.026),肝动脉流量、内径、均速、峰速和谷速显著上升(t=9.180、22.045、10.281、21.044、9.277,P=0.014、0.028、0.028、0.01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开腹后自由门静脉压为(29.09±1.37)mmHg,结扎脾动脉、脾脏切除后压力显著降低至(22.68±1.18)、(20.29±1.09)mmHg(t=24.561、10.308,P=0.035、0.042);断流后压力则显著升高至(23.39±1.2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8,P=0.036).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改善PHT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血流量,增加肝动脉的血流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及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同时对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肝功能、血浆内毒素、DAO活性、D-乳酸水平变化、门静脉宽度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肝静脉自由压、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肝静脉自由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以及门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门静脉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宽度,降低血浆内毒素、DAO活性与D-乳酸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屏障与肝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脏渡越时间在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压力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肝脏渡越时间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系, 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无肝病病史及肝病临床表现患者 (住院或门诊) 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肝脏超声造影, 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门静脉穿刺时建立手术通路并测量自由门静脉压 (FPP) .比较2组患者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 (HA-HVTT) 、肝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 (PV-HVTT) 和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 (PA-HVTT) , 分析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和PA-HVTT均明显缩短 (t=5.078, P<0.01;t=12.163, P<0.01;t=2.649, P<0.01) ;观察组患者HA-HVTT、PV-HVTT、PA-HVTT与FPP均呈负相关关系 (r=-0.799, P<0.01;r=-0.554, P<0.01;r=-0.735, P<0.01) .H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410X+7.254, PV-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355X+4.983, PA-HVTT与FPP线性关系为Y=-0.566X+4.997.结论:肝脏渡越时间可以成为判断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指标, 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Hassab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脉血流量,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腹水1例,原有腹水增加1例,发热2例,无术后再出血病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出现腹水1例,原有腹水增加2例,发热2例,术后腹腔内出血6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227,P=0.040).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食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自由门静脉压,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忆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5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取玻璃管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采用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检测肝脏储备功能,计算肝脏有效血流(ELBF),使用B超检测门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HAF)和肝总血流量(THF)的变化.结果 经过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56例患者手术成功,出现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瘘1例.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补充白蛋白或输注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步缓解或痊愈;术后FPP水平为(21.3±3.4)cmH2O,显著低于术前水平[(32.5±5.0)cmH2O,P<0.05];在术后,56例患者EHBF、THF和PVF水平分别为(0.5±0.1)ml/min、(1481.1±354.0)ml/min和(1046.1±258.0)ml/min,在术后3 m,分别为(0.5±0.3)ml/min、(1574.1±326.0)ml/min和(1131.0±304.1)ml/min,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分别为(0.7±0.3)ml/min、(1891.0±392.1)ml/min和(1523.1±291.1)ml/min,P<0.05];术后HAF水平为(435.0±142.1)ml/min,术后3 m时为(443.0±183.1)ml/min,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368.1±139.1)ml/min,P<0.05];术后患者ICGR15为(22.7±7.9)%,显著高于术前的(19.3±5.5)%,差异显著(F=7.327,P<0.05);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和术后3 m,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大幅升高[分别为(35.2±2.3)g/L和(36.8±1.7)g/L对(31.8±1.7)g/L,P<0.05];在术后1 m时,患者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144.5±7.2)×109/L和(13.8±0.6)×109/L,在术后3 m时则分别为(98.1±10.6)×109/L和(4.2±0.8)×109/L,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分别为(75.3±6.7)×109/L和(3.4±0.3)×109/L,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血细胞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对防治病情恶化和消化道出血有帮助,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58例.在TIPS过程中,分别测量肝静脉楔压、肝静脉自由压及门静脉压,计算得出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VPG).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HVPG与PVPG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HVP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VPG与PVPG呈正相关(r=0.796,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病因是HVPG的影响因素(F值分别为19.900、10.287,P值均<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病因是HVPG的独立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7.870、-2.178,P值均<0.001).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年龄和病因是HVPG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或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具有更高的HVP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胃冠状静脉分流的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Wistar大鼠行保留胃冠状静脉的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及结扎胃冠状静脉的DSCS,动态观察术后自由门脉压(FPP),自由脾静脉压(FSP)及门脉、脾静脉染色显影情况;结果表明保留冠状静脉分流的DSCS,区域性减压效果明显优于结扎冠状静脉的DSCS,术后早期可维持门脉压力,术后40天FPP开始呈下降趋势,同时染色显影发现脾胰间出现细条状侧支,术后60天出现索片状模糊侧支,表明DSCS(DSRS)随时间的延长出现脾胰离断后的新生侧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硬化家兔血浆内皮素含量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正常对照组家兔血浆内皮素含量,并研究血浆内皮素含量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结果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家兔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564±0.192pg/Lvs1.170±0.342pg/L, P<0.01),且与自由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内脏动脉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作为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状态存在密切联系,血浆内皮素含量下降是产生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