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根初感证舌诊理论撮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俞根初为清代绍派伤寒的名家,工于辨治感证,疗效突出.其著作《通俗伤寒论》中舌诊部分论说精辟,尤具深意,惜其论述以舌苔、舌质为大纲,理论精粹,但眉目略粗.故笔者以舌苔、舌质为研究对象,以感证为研究着眼处,以舌形、舌色、舌质、舌势为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为目,重新梳理了俞根初的舌诊理论,使学者明析俞根初感证察舌原理、诊察方法和辨舌要点,促进俞氏舌诊理论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明清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析内伤”在流感辨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药诊治流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宗《本草纲目》治腰痛用药规律辨治关节疼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草纲目》治腰痛,常以辛香流气,祛风活血,疏畅络脉,温阳益肾等为治则治法.笔者认为腰痛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均因致络中气血受伤而成络病,总不离乎络[1].而腰为肾之府,肾主骨,李时珍治腰痛用药规律可以推广至全身各骨关节痛的治疗.《通俗伤寒论》日:“塞则病,通则安”,笔者认为全身关节痛以虚为本,风、寒、湿、瘀为标.运用辛味风药和温药开通玄府,升阳通络,燥湿化痰,松透病根,祛邪活络是治疗关键.这也是笔者宗《本草纲目》用辛温药物开通玄府、疏通络脉治疗腰痛,进而尝试治疗关节疼痛疾病的一点收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俗伤寒论》,注重实用;六经形层说,独出心裁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俗伤寒论》为清代著名医家俞根初所著,后经何廉臣等人多次重订.本书既能传承经典,又能有所创新.既能独树一帜,又能融合寒温各名家的思想,以六经统摄外感病.提出六经形层说,创制蒿芩清胆汤等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通俗伤寒论》,不仅要学习先贤立法处方的思路,更要领会承于经典,源于临床,实践创新的精神,以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何廉臣临床学术思想举要钩玄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何廉臣(1861-1929),名炳元,晚年又号“越中老朽”,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一生致力于中医发展事业,精通内、妇、儿科,对外感热病学术贡献尤多,因其医学造诣精深,与裘吉生、曹炳章并称“医林三杰”.何氏勤研历代医籍精华,博采众长,得古人之真诠而融化,其议论精辟,见解超群.他的主要著作有《重订广温热论》《感症宝筏》《湿温时疫治疗法》等等.其重新校勘的《噌订通俗伤寒论》,被推为“四时感证之诊疗全书”.何廉臣晚年向全国发起征集名家医案活动,汇编成《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以保存民国名医的宝贵临床经验,成为治疗急性热病的重要参考书[1].除了著作等身外,何氏也是清末民初临床大家,无论外感内伤,他都轻车熟驾,每有鬼斧之巧.今试将其临床学术思想加以粗略地剖析归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从经典转向通俗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伤寒论》从经典范式逐渐转化为能够应对整个热病的通俗方法.《伤寒论》中涉及的临床基本问题,如鉴别诊断、辨证规律、治法宜忌、兼症处理、瘥后调理等,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体系,可以视为经典范式.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从临床治疗的角度将《伤寒论》从经典转向通俗,书中格局不变,轮廓更加清晰;概念不变,见解越发深刻;病证不变,内容明显扩展;治法不变,方药推陈出新,这是俞根初从临床角度对经典《伤寒论》的最好诠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玉峰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陈玉峰教授推崇中医经典,主张精读《黄帝内经》,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深思活用,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重视五运六气理论,视为岐黄理论之本,为医者必知之理;讲授运气之学,注重因材施教、通俗易懂;临床善用运气理论,强调治病求本,遣方用药灵活,药量精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论俞根初和解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仲景《伤寒论》以小柴胡汤为代表,开创了伤寒"和解少阳"理论与实践的先河.清代医家俞根初提倡"寒温一统论",将伤寒与温病相贯通,扩展了张仲景和解少阳法的适用范围.文章基于俞根初"六经形层"与"六经分主三焦之部分"说,及其六经"标本中气"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解析和解表里法、和解三焦法及和解胆经法等,以揭示俞根初和解少阳法的理论及应用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俞根初经验方对仲景方的继承和发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俞根初为绍派伤寒代表人物,在临床上对仲景之学多有发挥,其经验方多沿用、化裁、合用仲景方.俞氏运用仲景方,从药味上进行加减,从药量上进行变化,在比例上进行调整.此外,他还仿仲景之意自创新方,如苏羌达表汤和蒿芩清胆汤,师其法而活用其方,拓展了经方应用的范围.其组方配伍结合地域,重视治湿和痰,重视调畅气机,重视顾护脾胃.本研究可以为临床灵活运用经方提供参考,为提高临床化裁配伍水平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代名医赵晴初用药特色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赵晴初为清代末叶绍派伤寒的重要临床医家.赵公早年细研医理,诊务繁忙,晚年谢绝酬应,潜心著书,著有《存存斋医稿》《存存斋医话稿》《存存斋本草撷华》《存存斋教子学医》等15部著述.赵公受绍派学术思想影响最深,其师承及其薪传是绍派伤寒除以《通俗伤寒论》为传承体系外的另一支脉.文章通过对赵晴初手写稿《存存斋医话稿》《存存斋医稿》等著作的系统整理研究,浅析其在临床制方用药特色方面的独到经验与认识,为当今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