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影剂肾病模型中GSH-px、SOD、MDA及病理组织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造影剂肾病(CIN)大鼠模型中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病理组织变化,明确氧化应激机制在CIN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3个大组、5个小组,造模结束后,每组取6只状态较好的大鼠进行实验.测定大鼠血清SOD、GSH-px、MDA水平;进行肾脏组织活检,比较肾脏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造模前、造模后24 h、造模后48 h组内血清GSH-px、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模前与造模后24、48 h血清GSH-px、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模后24 h和造模后48 h血清GSH-px、SOD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造模后24 h的血清GSH-px、SOD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8 h 3组及各组两两比较血清GSH-px、SOD及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及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实验组造模后24 h可见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但肾小管未见明显改变;48 h后,可见明显肾小管中度灶状萎缩,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及空泡样改变.结论 氧化应激机制在CIN中存在一定作用,造影剂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及肾间质,对于肾小球无明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对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衡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首次行PPCI术治疗的235例STEMI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6 h、24 h、48~72 h的血清HMGB1、胱抑素C(CysC)、肌酐(SCr)水平差异性.对术后CIN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PPCI术后CIN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33例发生CIN,发生率14.04%.与非CIN组比较,CIN组患者入院时血糖(A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升高[(9.66±3.49)mmol/L 比(7.85±2.35)mmol/L、(15.08±4.33)%比(13.10±5.12)%、(124.03±13.87)ml 比(118.81±11.74)m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既往肾病及心力衰竭病史占比也较高(均P<0.05).CIN组术前、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血清HMGB1、CysC水平均高于非CIN组.术后24 h和48~72 h的血清SCr水平也高于非CIN组(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6 h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G、术前和术后6h较高水平的HMGB1、CysC是PPCI术后CIN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CIN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的是术后6 h和术前血清HMGB1水平,分别为0.974(95%CI 0.947~1.000)、0.964(95%CI 0.934~0.995),术后 6 h 血清 HMGB1 特异度最高.结论 STEMI 患者PPCI术后6 h和术前HMGB1对预测术后CIN的发生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术后6 h HMGB1水平变化预测价值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防治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碘对比剂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虽然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其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不容忽视。为降低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防治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碘对比剂的结构和分类、已上市的碘对比剂品种及理化性质、碘对比剂的应用现状、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定义、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病理特征、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并充分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医、药、护、技更有效、更安全地合理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发生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848例,CI-AKI定义为应用碘造影剂48~72 h内血清肌酐升高≥44.2 μmol/L,或较基础水平升高25%以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CysC预测PCI术后CI-AK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CysC=1.3 mg/L)分为高CysC组(CysC≥1.3 mg/L,178例)和对照组(CysC<1.3 mg/L,670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及随访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848例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比例为9.4%。根据CysC水平,发现高CysC组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5.7%比9.3%, χ2=6.524, P=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高CysC(≥1.3 mg/L)水平是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最强预测因素( HR=16.244, P<0.001)。 结论:基线高CysC水平(≥1.3 mg/L)是老年患者PCI术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老年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的最重要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脂康预防造影剂所致糖尿病大鼠急性肾损伤机制的实验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诱导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4周后,取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造影剂肾病组、术前生理盐水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生理盐水组)、术前血脂康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血脂康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于造影剂给药24 h后处死,收集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生化、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病理等相关指标。结果:给予造影剂24 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血肌酐[(59.3±3.3)μmol/L比(73.2±4.1)μmol/L]、血尿素氮[(13.8±0.5)mmol/L比(16.3±0.6)mmol/L]、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sNGAL)[(41.4±2.0)ng/ml比(54.9±4.4)ng/ml]和尿肾损伤分子1(uKIM-1)[(11.1±0.5)ng/ml比(16.6±0.5)ng/ml]均降低(均 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小管扩张、刷状边界丧失和肾小管细胞坏死的程度较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丙二醛[(12.1±0.7)nmol/mg比(15.5±0.8)nmol/mg]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35.0±2.2)U/mg比(23.7±3.4)U/mg]和肾亚硝酸盐[(1.7±0.1)nmol/mg比(1.2±0.1)nmol/mg]升高(均 P<0.05)。炎症反应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 P<0.05)。 结论:血脂康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糖尿病大鼠造影剂诱导的肾功能不全和组织病理学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氧自由基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冠心病、脑梗死发病率显著升高,其影像诊断、经皮介入治疗时常用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且不被肾小管吸收,但造影剂在肾脏积聚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内分泌器官之一,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受到广泛关注。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增龄性减退,造影剂相关的肾损害发病率高、预后差。目前氧自由基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氧自由基在老年人造影剂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1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 2微球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变化,记录2组患者术后CIN发生率。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结果:术后第3天,干预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 2微球蛋白、NAG分别为(81.06 ± 15.60) μmol/L、(9.43 ± 2.73) mmol/L、(256.87 ± 18.99) μg/L、(19.56 ± 2.44) U/L,对照组分别为(87.87 ± 19.60) μmol/L、(10.55 ± 2.18) mmol/L、(270.45 ± 40.85) μg/L、(20.60 ± 2.13) U/L,干预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β 2微球蛋白、NA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87~2.464, P<0.05)。干预组CIN发生率为3.4%(2/59),对照组为13.6%(8/59),干预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33, P<0.05)。术后第3天,干预组SAS、SDS得分以及PSQI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总分分别为(44.71 ± 8.20)、(41.36 ± 6.52)、(0.78 ± 0.11)、(1.02 ± 0.15)、(1.20 ± 0.19)、(0.97 ± 0.27)、(6.42 ± 0.54)分,对照组分别为(48.85 ± 6.52)、(46.49 ± 8.29)、(1.03 ± 0.21)、(1.23 ± 0.28)、(1.44 ± 0.30)、(1.30 ± 0.28)、(7.79 ± 0.69)分,干预组上述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033~12.016,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指标,降低术后CIN发生率,同时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与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造影剂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CM/eGFR)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3例符合标准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CIN将患者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血中的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导致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IN组患者的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均明显高于非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CIN组患者的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率均高于非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是影响CIN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慢性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CIN患者体内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率均升高,且UACR、CM/eGFR水平和MACE发生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489例——急性肾损伤、肉眼血尿、肾病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81岁。以发热、腰痛起病,诊治过程中使用造影剂、多种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病程中突发少尿(300 ml/d),血肌酐1周内自72 μmol/L进行性升高至660 μmol/L,维持出入量+500 ml至+800 ml后尿量恢复,血肌酐一过性下降后很快再升高(660 μmol/L?337 μmol/L?565 μmol/L),同期出现以正常细胞形态为主的肉眼血尿、肾病范围蛋白尿(5.41 g)及低白蛋白血症(28 g/L),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予甲泼尼龙500 mg冲击治疗3 d,序贯口服泼尼松50 mg/d×20 d,逐步减量至10 mg/d,联合口服环磷酰胺(累积6.0 g)治疗后血肌酐下降至144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造影诊断小儿球旁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10岁,因"高血压1年,加重4 d"入院,体检测血压波动于180~190/120~130 mmHg(1 mmHg=0.133 kPa),偶有头痛,无胸闷、气短、心悸,无恶心呕吐、腹痛、尿少等不适。行高血压三项检查示肾素、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增高;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①血压平均值增高;②血压负荷重度异常;③昼夜节律消失。为明确是否为肾血管病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及MR血管造影,结果均显示两侧肾动脉呈双支显影,右侧双支肾动脉较对侧肾动脉纤细。患儿父亲、哥哥及父亲家族中多位亲属均患有高血压,患儿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74/126 mmHg,四肢血压对称,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半小时后复测右上肢血压为162/109 mmHg,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后为排除醛固酮瘤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立位及卧位血浆肾素活性、肾素及醛固酮均增高,且立位高于卧位(表1);余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先后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病变及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为进一步了解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行双肾及肾动脉超声,结果为双肾大小正常,右肾实质部可见大小约2.0 cm×1.5 cm不均质低回声实性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抱球征"(图1),右肾可见1支副肾动脉,双肾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在患儿血压平稳状态下与患儿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使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超声诊断仪及SonoVue(Bracco公司)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机械指数为0.07,经左手浅静脉快速团注六氟化硫微泡0.9 ml,右肾病灶约12 s开始强化,18 s近乎均匀强化呈低增强,27 s开始廓清呈极低增强(图2);相比于周围正常肾组织,病灶强化程度较低,达峰时间较长,时间-强度曲线见图3;病灶边界清晰,大小约1.8 cm×1.5 cm,未见明显包膜效应,右肾实性肿瘤,考虑肾素瘤。右侧主肾动脉宽窄不等(较对侧纤细),起始部宽约0.42 cm,中段宽约0.23 cm,右侧副肾动脉全程纤细,宽约0.25 cm(图4),倾向肌纤维发育不良。为进一步明确患儿右肾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对超声造影结果进行补充,行双肾增强CT及增强MR检查,均显示右肾低增强实性肿瘤。双肾肾小球滤过率未见明显异常。患儿血浆肾素活性、肾素及醛固酮升高,进一步行分肾静脉取血,结果示右侧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左侧(表2),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右肾占位与此有关,经多学科会诊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家属要求行超声引导下右肾病灶活检及射频消融术,监测术中血压平稳时行超声造影,经左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六氟化硫微泡2.0 ml,可见原病灶位置动脉期至静脉期持续无增强,手术效果满意,肾周无明显出血,术前血压144/105 mmHg,术中见血压波动,最高达170/100 mmHg,术后血压138/91 mmHg。术后病理提示(右肾占位穿刺)符合球旁细胞瘤(图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灶+)、CD34(+)、CgA(-)、CKpan(-)、Desmin(-)、Ki-67(1%+)、PAX-8(-)、S-100(散+)、SMA(-)、Syn(+)、Vimentin(+)、β-catenin(部分+)。术后第4 d,未用降压药情况下血压为122/90 mm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