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芪化浊方提取工艺的优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优选精芪化浊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虎杖苷、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的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CRITIC综合加权法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对比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分析的结果,选取最优提取工艺.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每次加入10倍量水提取(0.5h×3),该工艺条件的综合评分为92.01.结论 优选出的精芪化浊方最优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实际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克罗恩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4)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尤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多见,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作为慢性致残性疾病,克罗恩病可导致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肠梗阻和肛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3年研究报道,中国城镇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约为0.71/10万,男性好发于30~34岁,女性好发于25~29岁[1].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参与,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物质的异常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的肠道损伤[2-3].西医治疗克罗恩病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疗效存在"天花板效应",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4],而中医药治疗在预防机会感染、抗纤维化、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不良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本刊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时均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重;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质量合格证;⑩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所有动物数量准确;?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非遗传性疾病,目前其诊断和治疗仍面临挑战.目的:总结中国人CCS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2022年间收治的CCS病例.结果:研究共纳入9例CCS患者,男女比例为1.25∶1,确诊时平均年龄63.89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胃肠道息肉病、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以及至少一项外胚层表现,粪隐血试验均阳性,缺铁性贫血、低白蛋白血症、IgE升高常见.组织学表现为增生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见.患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哮喘、膜性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腹膜后纤维化、焦虑状态等合并症.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有较好效果,但激素减量或停用后疾病可反复.1例患者尝试应用硫唑嘌呤治疗,但效果欠佳.结论:CCS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感染、过敏、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等在CCS发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激素是目前CCS的主要治疗手段,存在激素抵抗或激素治疗禁忌的患者治疗仍面临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防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因素、相关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等引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将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黄酮用于高脂血症的防治.天然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生物活性丰富,可防治包括高脂血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然而,其防治高脂血症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应用药食同源植物黄酮治疗高脂血症周期长、见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疗效及安全性的判断.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代谢组及转录组学等多组学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认知思路,基于多组学技术对药食同源植物黄酮降脂机制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有助于揭示植物黄酮与高脂血症病理过程中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治疗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功能性食品提供指导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系统科学与生命组学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也为高脂血症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该文尽可能全面地阐述药食同源植物黄酮在高脂血症防治中的多组学联合作用机制,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血浆性血浆置换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免疫紊乱,进而导致活化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以及组织器官非可控性高炎性反应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噬血细胞增多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估现有分期系统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应用价值,构建双打击MM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纳入MM患者446例,将其以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95例)和验证组(15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预后情况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分层预测价值.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OS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采用C指数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ISS和D-S对MM患者的OS和PFS分层预测效能不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位OS和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ouble-hit、LDH、ISS评分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4个独立预后因素的Nomogram预后模型,对其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训练组与验证组中预测OS与实际OS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现有分期系统对MM的生存预测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建立以Double-hit细胞遗传学异常为基础的Nomogram预后模型具有对OS良好的预测价值,或可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 χ2=24.55, 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 χ2=22.74, 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 χ2=1.76, 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 χ2=15.03, 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 HR=0.11,95% 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 HR=0.47,95% 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 HR=0.25,95% 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 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对基线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亦是如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状腺结节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结节(TN)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遗传、体型、炎症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TN。本文对影响TN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为TN的科学防治、临床研究及患者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对妊娠决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心脏结构异常胎儿的临床特点及妊娠决策的影响因素,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协作对其妊娠决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的心脏结构异常胎儿4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为单发或多发及是否存在心外异常分为4组:单发无心外异常组(122例),多发无心外异常组(100例),单发伴心外异常组(115例),多发伴心外异常组(63例)。回顾性分析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类型、遗传学检测结果,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异常胎儿的致病性遗传学异常检出率、MDT咨询和管理情况及妊娠决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妊娠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1)400例心脏结构异常胎儿中,常见的4种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类型依次为室间隔缺损96例(24.0%,96/400)、法洛四联症52例(13.0%,52/400)、主动脉缩窄34例(8.5%,34/400)、房室隔缺损26例(6.5%,26/400)。(2)行遗传学检查的204例胎儿中,共检出致病性遗传学异常44例(21.6%,44/204)。(3)单发伴心外异常组致病性遗传学异常检出率(39.3%,24/61)、放弃妊娠率(86.1%,99/115)均显著高于单发无心外异常组[分别为15.1%(8/53)、44.3%(54/122)]和多发无心外异常组[分别为6.1%(3/49)、70.0%(70/100), P均<0.05],多发无心外异常组和多发伴心外异常组[82.5%(52/63)]的放弃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发无心外异常组( P均<0.05)。(4)校正年龄、孕产次、是否进行产前诊断因素后,孕妇年龄、诊断孕周、预后分级、伴心外异常、存在致病性遗传学异常、接受MDT咨询和管理仍是胎儿心脏结构异常放弃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 P均<0.05)。共计29例(7.2%,29/400)心脏结构异常胎儿接受MDT咨询和管理,与组内未接受MDT产前咨询和管理胎儿比较,多发无心外异常组[分别为74.2%(66/89)、4/11]和多发伴心外异常组[分别为87.9%(51/58)、1/5]接受MDT产前咨询和管理者的放弃妊娠率均较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孕妇年龄、诊断孕周、预后分级、伴心外异常、有致病性遗传学异常及接受MDT咨询和管理是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妊娠决策的独立影响因素。MDT咨询和管理影响妊娠决策,应推荐用于心脏结构异常胎儿的管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放弃妊娠,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