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预防应用0.1 mg/kg和0.15mg/kg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7月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进行预防性镇痛,对照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静脉注射,观察组羟考酮0.15 mg/kg进行静脉注射.记录2组患者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静态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胸腔镜手术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手术操作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相关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和6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术后24 h 2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觉醒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0.1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羟考酮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羟考酮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气腹开始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10 mg。于气腹开始前(基础值,T 0)、气腹后1 h(T 1)、气腹后2 h(T 2)、气腹结束时(T 3)和术后24 h(T 4)测定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清硫酸肝素(HS)、多配体蛋白聚糖1抗体(DPT-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观察两组并发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烦躁、瘙痒、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 结果: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3、T 4时HS、DPT-1、VCAM-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HS[(15.7±4.8)μg/L]、DPT-1[(31.5±6.4)μg/L]、VCAM-1[(609.7±90.4)μg/L]在T 4时较对照组[(18.6±5.4)μg/L、(36.9±7.3)μg/L、(653.2±91.8)μ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9、3.518、2.135,均 P<0.05)。与T 0时比较,两组在T 2、T 3时NE、E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NE[(124.6±14.5)μg/L)]、E[(106.4±11.5)μg/L)在T 2时均较对照组[(132.9±12.4)μg/L、(111.8±10.4)μ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51、2.203,均 P<0.05)。观察组术后烦躁发生率及VSA评分均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予盐酸羟考酮10 mg静脉注射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腹腔镜手术因气腹导致的内皮糖萼降解,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该研究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70 g,来源于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3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缺血再灌注(I/R组)和盐酸羟考酮组(Oxy组)。I/R组夹闭腹主动脉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Oxy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后6、12、24 h评价后肢功能运动评分。再灌注24 h时取脊髓组织,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结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率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Sham组(7.00、7.00、7.00分)比较,I/R组和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分]、12 h[(3.33±0.52)、(4.83±0.41)分]、24 h[(4.17±0.75)、(5.67±0.52)分]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 F=161.250、141.150、43.40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3.42±0.90)%]比较,I/R组[(29.58±6.40)%]和Oxy组[(9.42±2.11)%]细胞凋亡率升高( F=146.26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6.83±1.27、7.08±1.56、4.58±1.08)比较,I/R组和Oxy组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水平升高( F=308.000、214.530、381.6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Oxy组在再灌注6 h(2.67±0.52、4.33±0.52)、12 h(3.33±0.52、4.83±0.41)、24 h(4.17±0.75、5.67±0.52)时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升高( F=152.460、126.480、46.750, 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轻,细胞凋亡率[(29.58±6.40)%、(9.42±2.11)%]降低( F=109.320, P<0.05),脊髓组织中bcl-2(36.75±5.17、36.75±5.17)表达上调( F=165.310, P<0.05),bax(50.92±7.03、29.42±5.37)和Caspase-3蛋白(45.25±5.22、30.58±3.40)的表达下调( F=159.350、142.13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实施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50例)实施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KPS评分。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0.79±0.22)h,与对照组的(2.56±1.02)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95, 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的74.00%(37/50)(χ 2=11.960,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0.00%(15/50)(χ 2=11.977, P<0.05);观察组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患者治疗后KPS评分(79.45±1.23)分,与对照组KPS评分[(65.34±1.9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56, P<0.05)。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评分)、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22±0.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1±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15,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高于对照组的6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720,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盐酸羟考酮预处理组(Oxy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2 h恢复再灌注。Oxy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L。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缺血侧脑含水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缺血侧脑皮质中的TNF-α、IL-1β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Oxy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均 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IL-10、NF-κB和MP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Oxy组与I/R组相比,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明显减少[(1.7±0.9) vs (2.6±1.1);(79.2±2.4)% vs(84.7±4.2)%;(23.0±5.4)% vs (34.8±6.0)%;(25.2±12.4)% vs(54.8±14.8)%,均 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含量、NF-κB相对表达及MPO活性明显降低[(4.4±1.2) pg/mg vs (6.5±1.2) pg/mg;(5.4±0.7)pg/mg vs(7.8±0.8)pg/mg;(0.83±0.11) vs (1.23±0.33);(0.27±0.09)U/g vs(0.36±0.14)U/g,均 P<0.05],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20.9±4.5) pg/mg vs (9.2±1.6) pg/mg, t=6.036, P=0.000 1]。 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期间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羟考酮组)或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尼组)且用药时间≥1周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对镇痛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698例,羟考酮组535例,芬太尼组163例。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72.5%(388/535)比51.5%(84/163), χ2=25.139, P<0.001)。羟考酮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为便秘、恶心呕吐、口干、嗜睡和头晕,芬太尼组为便秘、恶心呕吐和头晕。羟考酮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60.9%(326/535)比40.5%(66/163), χ2=21.209, P<0.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良反应的分级均≤2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3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均较安全,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治疗可缓解。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比芬太尼透皮贴剂更易导致便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毓璜顶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2例老年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6例)和对照组( n=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法评估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疼痛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2, P=0.036)。观察组患者治疗7、14、21、28 d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情绪、活动能力、工作、与他人交往、睡眠、享受生活及BPI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14、28 d后,血清5-HT和CG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普瑞巴林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老年患者PHN,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F组比较,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 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放射性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疼痛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