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醒脑开窍针刺法探针刺治神之内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视角,探讨针刺治病的理论内涵,为当前针刺治神的临床实践提供思路.[方法]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切入点,从辨证、选穴、操作、医者、患者等针刺涉及的各方面、各环节归纳其核心理念,后追本溯源分析针刺各环节与治神的关系,并就当前针刺治神的临床实践进行思考.[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理念是治神,其将醒神、调神、养神等"治神"思想贯穿针刺始终,且将"治神"思想融合于辨证、选穴、操作、医者、患者等针刺涉及到的各方面、各环节.追本溯源发现,针刺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且每一环节都有神的参与.经络乃神内传外使之载体,腧穴是神游行出入之处,得气乃人神被针刺调动起来的标志,补泻法是"神归其室"的关键操作.针刺治病的核心要义是对主宰人身各项机能的功能之神——人神的调动和调节,对患者意识、精神等的调节则是对这一核心要义的辅助手段.而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都应该被视为"疾病之本"而加以治疗干预.[结论]针刺治神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思想,也是针刺临床实践的理论核心,更是针刺临床疗效的保证,故明确针刺治神的重要性对针刺临床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石氏醒脑开窍理论探讨针灸脑病的辨证论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挖掘醒脑开窍理论的核心思想,分析醒脑开窍理论与中医脑病的关系,探究针灸辨治中医脑病的必要性,以明晰针灸脑病当如何辨证论治。“醒脑开窍”是调神理论的核心,是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的原则而确立,其调神思想与中医脑病证治密不可分。基于针灸疗法的特色及中医脑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针灸治疗脑病理应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针灸实践过程中,中医脑病证治当以“脑”为本,以“醒神调神”为总治则,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基础上化裁,针对不同脑病配合相应的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脑网络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网络重塑作用并与临床疗效建立联系,从脑网络重塑的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机制。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招募2018年8月-2019年10月上海市闵行区中西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13位急性脑梗死受试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临床量表评估,同时在首次针灸治疗过程中(进针前、留针时和拔针后)采集患者脑电数据。基于相锁值构建脑网络并对其聚类系数(CC)、特征路径长度(PL)和小世界指数(S)等特征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系数检验脑网络拓扑特征变化与临床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首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过程中,进针前与留针时比较,患者脑网络CC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 t=3.306, P=0.006;0.12: t=2.909, P=0.013;0.14时: t=2.331, P=0.038),PL在delta频段(稀疏度为0.12时: t=3.236, P=0.007;0.14时: t=2.754, P=0.017,0.18时: t=2.878, P=0.014)和alpha频段(稀疏度为0.10时: t=2.432, P=0.032)均显著下降。“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后14 d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NIHSS的改善与脑网络CC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稀疏度为0.12时,CC变化与NIHSS变化相关性最强( r=0.78, P=0.002)。 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网络具有一定的重塑作用,且脑网络调控的即时效应与长期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李淑荣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中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医大师石学敏治疗中风后失语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醒脑开窍"法为石学敏院士所创,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打破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中风以阳经为主的治疗思想,选用阴经及督脉穴为主,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通过整理一则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案,发现醒脑开窍针法不仅具有后续效应,还具有即刻效应,临床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先后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版诊疗方案,其中推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临床合理用药的角度分析了第六版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的特点,认为COVID-19重型和危重型病机以血瘀为基础,疫毒炽盛进而导致闭证和脱证同时并现,提出:重型疫毒闭肺证可使用喜炎平注射液;重型气营两燔证可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使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固脱,但必须与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注射液开窍合用,且须辨明阴阳,阳脱者使用参附注射液,阴脱者使用生脉注射液,阳闭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血瘀证是重型和危重型的共有病机,应选用血必净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保证各组织器官充分灌流,为调动人体抗病潜能,截断扭转病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和和手运动功能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手运动功能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1),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EP潜伏期和MEP波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MEP潜伏期和MEP波幅分别为(23.53±0.92)ms和(0.98±0.19)m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电生理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参照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核心穴位,并预测核心穴位治疗ICV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以醒脑开窍法为原则的针刺治疗ICVD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对穴位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获取核心用穴;运用Cytoscape软件将穴位-靶点-疾病互作网络可视化;运用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Bioinforma-tics免费在线平台对富集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共纳入文献70篇,相关腧穴17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醒脑开窍针灸的核心用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及委中;通过穴位-靶点-疾病网络可以看出作用于核心用穴可使TIMP-1、BDNF及VEGF等33个表达因子上调,使MMP-9、NSE、IL-6及TNF-α等49个表达因子下调;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得出核心用穴的核心作用靶点包括AKT1、IL6、TNF及IL1B等17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出,醒脑开窍法治疗ICVD可能是作用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和委中为醒脑开窍法治疗ICVD的核心用穴,核心用穴通过调控AKT1、IL6、TNF与IL1B等核心靶点,参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治疗ICV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石学敏调神法治疗内科杂病举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医大师石学敏从医数十载,博采众方,古为今用,善于辨证论治.石老独创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可"醒神、调神、安神",不仅可以有效治疗中风病,而且在治疗内科杂病过程中获得奇效.现总结石老的调神思想,并列举石老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痫病、瘈疭、虚劳、梅核气验案4则,通过对上述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总结石老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证经验,以示国医大师石学敏的辨证思路,以期为临床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干预脑出血的铁死亡应激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铁死亡应激,针刺作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其治疗脑出血是否与铁死亡应激有关,目前证据不足.该研究以铁死亡应激为切入点,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干预措施,观察针刺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脑出血的铁死亡应激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0±10)g,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DFO(铁死亡抑制剂)组.10只同体质量的雄性SD大鼠为对照组,接受与模型组相同的操作,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不注血.针刺组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每日1次,一共3日.DFO组腹腔注射50 mg/kg的DFO,每日1次,共3日.采用Ludmila Belayev 12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铁沉积,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4)表达.结果 针刺可提高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缺损症状.透射电镜示模型组神经元内细胞器降解,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嵴排列紊乱,针刺组较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及形态改变减轻,DFO组线粒体结构较完整.脑出血大鼠铁沉积增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MDA水平升高,GPX4表达下降,针刺可减少铁沉积,降低ROS、MDA水平,促进GPX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铁死亡应激,针刺可抑制铁死亡应激减轻神经缺损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