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对医院药品控费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促进合理用药,观察医药费用控制效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协调性的干预措施,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合理药品准入制度,发挥医院药师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设置临床用药权限,对抗菌药物和重点监控的辅助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观察鹤山市人民医院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前后5年合理用药指标及医药费用指标的变化[2017-2018年(干预前);2019-2021年(干预后)]。结果:实施多部门联合干预后,鹤山市人民医院的合理用药指标和药品费用指标明显持续优化。处方合格率逐年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分别从2018年(干预前)的5.2%、15.7%和47.2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2.2%、10.9%和37.3,降幅分别为57.7%、30.6%和21.0%。用药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上升了51.0%。辅助药物金额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明显下降,由2018年(干预前)的20.9%、35.2%、79.1元和1 952.1元分别下降到2021年(干预后)的10.5%、21.8%、57.0元和1 751.0元,降幅分别为49.8%、38.1%、27.9%和10.3%。但非药品费用大幅上升,次均医药总费用呈上升趋势。结论:采取多部门联合药事干预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效果明显,有效推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推行应用。建议以此类推应用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全面提高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某区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区药品监管平台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处方点评的效果及点评处方不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某区药品监管平台自2018年6月开始实施处方点评,提取其6—12月所有重点监控药品的点评处方及关联信息。以6月的处方不合格率作为基线数据,采用 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2018年6—12月,临床药师共对19 084张门急诊处方和10 607张住院处方进行点评。门急诊和住院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从6月的16.52%和23.28%下降为12月的4.45%和13.80%。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门急诊处方的点评不合格率低于住院处方,医院点评处方不合格率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辅助用药和营养药物的处方不合格率低于抗菌药物的。结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处方点评能够有效促进合理用药,今后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对临床医生、药师的专业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层医院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管控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更精准地管控重点监控抗菌药物,对基层医院该类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品种进行原因分析,为降低药品费用提出管控思路.方法 计算重点监控抗菌药物总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计算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绘制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堆积图.计算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量及占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比例.结果 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分别为35.44%、34.51%、40.53%、59.11%、59.65%.总金额较高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金额占比稳步上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金额占比较为稳定.近5年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分别40.67%、42.75%、46.26%、53.71%、56.61%.针对问题较突出的品种分析可能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金额较高的品种关注同品种集采药品的引入和使用,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品种重点关注耐药性和可替代性,并加强处方审核及点评.结论 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科学管理(AMS)团队作用、多学科联动促进,总体上减少药品费用支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某院重点监控药品全程管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促进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及合理用药.方法 参考《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制订医院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通过健全药事管理体系,进行前置审方系统的信息化干预、强化处方/医嘱审核和点评,结合合理用药管理的绩效考核、预警控量、指标公示、宣教培训等行政干预手段,采取全程管理、分类管理,并应用多维工具实施监控.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对 2022 年 8 月至 12 月(干预前)和 2023 年 2 月至 6 月(干预后)统计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干预前后的销售金额占比、处方合理率.结果 干预后,处方/医嘱合理率由干预前的 93.80%升至 96.07%(P=0.002).药品消耗总金额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干预后 2023 年 6 月最低,为 6.65%.结论 药师参与重点监控药品用药管理,有助于降低药品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干预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提升和应用安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的产品众多,管理类别既有中药也有西药,且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监控品种.厘清各种制剂的药学特性、质量标准和风险管控点,有助于合理遴选药品及安全用药,并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本文拟通过探究不同国家对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管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标准的提升,帮助药师了解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管理,明确上市后药品质量监控对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某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实践及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对某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包括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实施用药点评与监管措施、建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管理体系,对该院干预前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使用金额较前下降 1951.21 万元,下降率达 64.03%;使用金额在全院药品中占比由 12.92%下降至 4.04%;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下降23.08%,次均重点监控药品费用下降 61.90%;处方合理率逐年提高.结论 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有效降低患者药品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超说明书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重点监控药品的超说明书合理使用建议,引导医务人员进一步规范应用国家重点监控药品.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定手册进行国家重点监控药品超说明书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的研究设计.通过系统检索,广泛收集各省份存在的国家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的常见超说明书用药问题,采用德尔菲法调研专家并确定重点监控药品常见超说明书用药条目,采用文献调研、专家经验法整理形成相关证据体后,按照GRADE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再次通过德尔菲法对推荐意见及证据级别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国家重点监控药品超说明书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结果 通过对 60 位专家进行网络调查问卷调研,采用德尔菲法对超说明书用药条目达成共识,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品种,最终确定了 37 个临床问题,共形成 38 条推荐意见.结论 该共识为医疗机构制订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应用规范和处方(医嘱)审核点评规则提供参考与补充,确保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重点监控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临床药师动态监测的药物超常预警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介绍临床药师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中承担的工作,包括医嘱审核、药物重整、用量分析及异常增长监控、科室指标的解读及实施、持续监测、超常预警的后续跟进与反馈等工作,通过比较 2020-2022 年我院销售金额排名前 20 位药品类别变化、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变化、次均药费和例均药费增幅变化,评估临床药师在此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2020-2022 年我院销售金额排名前 20 位药品类别组成更加合理;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例均药品费用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22 年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金额较 2021 年降低 10.07%;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较 2021 年下降了 7.20%;住院例均药品费用较 2021 年下降了 17.70%.由此可以看出临床药师在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控制了医院用药成本,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某三甲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药事管理措施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探讨某三甲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药事管理措施的效果,为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某院自 2020 年起通过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设立监控指标、开展专项点评、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药事管理,对 2019-2022 年重点监控药品品规数、采购金额、用药金额占总药品用药金额比值、住院患者使用率和平均用药金额等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某院重点监控药品品规数由 2019 年的 40 个逐年下降至 2022 年的 26 个;采购金额下降 66.42%;用药金额占比从 10.59%下降至 6.46%;住院患者使用率从 70.51%下降至 44.59%,住院患者平均用药金额从2104.65 元下降至 1515.08 元,降幅 28.01%.结论 通过系列药事管理措施,该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各项用药指标均明显下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较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