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下的住院病案首页质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住院病案首页质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报质量,保证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方法 对2022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出院的12 971份住院病案首页进行回顾性质控,通过PDCA质控循环管理后,再对2023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12 529份病案进行质控,追踪质控效果.将收集到的两组数据用SPSS 2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对两组的各项缺陷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质控并提出措施进行改进,住院病案首页的总体缺陷率由24.45%下降到10.51%,P<0.001.患者信息由10.43%下降到4.53%,其中地址不详由3.95%降到2.08%,职业不符由3.56%降到1.72%,出生地、籍贯错误由3.36%降到1.10%;与诊断相关内容由5.48%下降到3.20%,其中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缺陷率由2.51%下降到1.72%,病理信息遗漏由0.86%下降到0.31%,出院转归错误由0.73%下降到0.22%;手术操作相关内容由3.25%下降到0.93%,其中手术级别错误由1.26%下降到0.44%,主要手术操作错误由1.06%下降到0.28%,手术顺序错误由0.97%下降到0.22%,其他手术操作错误由0.48%下降到0.20%;其他相关内容由5.72%下降到2.76%,其中签名不完整由4.42%下降到2.69%,单病种管理缺陷率由1.60%下降到0.44%,临床路径管理错误由0.60%下降到0.22%.结论 改进质控体系后住院病案首页填报质量得到提升,但是仍需要完善质控措施,特别是需要建立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江苏省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省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推动超声心动图规范化临床应用,进一步提升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水平,特别是在我国超声心动图检查设备和从业人员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下,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评价标准,在参考国际成熟报告体系标准基础之上 [1,2,3,4,5,6],推行超声心动图标准化存图及结构化报告,达成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及国家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结合国内外指南、共识和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经胸超声心动图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目的是:明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基本构成,推荐超声心动图检查流程,规范超声检查报告书写格式与内容,以期推动和提高我国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规范化应用,从而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有效实施。同时,本共识将有助于监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质控指标,使超声心动图检查水平得以持续改进,特别是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以期达到经胸超声心动图报告相互认可的目的。本共识的实施亦将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解读超声心动图报告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科学的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办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全部工作人员(67名)的岗位类别、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风险级别、本专业人员层级划分、专科带教培训、岗位说明书修订、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设置管理,应用竞聘机制,在护理部按消毒供应中心总人数发放绩效总金额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科研、服务满意度等对岗位绩效二次考核分配及岗位晋级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行绩效二次考核分配管理前后,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科室质控检查质控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工作人员民主测评中,对绩效分配非常满意43人,不满意的3人,不满意的内容为哺乳期岗位系数同其他岗位无差别。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二次考核的实施,激发了各层级护士的潜能,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全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取得了满意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的质量保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T)是一种集调强放射治疗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考虑其与常规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包括国内医疗机构HT用于临床工作的验收项目、操作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了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检测频率。指南结合国内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给出了推荐性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机械精度、剂量输出与分布、激光定位系统、治疗床运动精度、MVCT影像系统质控检测、临床治疗计划验证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使得指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指南能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指导,使HT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可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国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规范HT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定量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室内质控体系的完善及多中心推广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完善的BCR-ABL(P210)监测室内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长期稳定性和室间可比性,并在3家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病研究室(H1)利用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质控物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完善质控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赴其他3家医院(H2~H4)现场进行测定前质量控制检查,同时邮寄给各家医院25套质控物进行检测;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方法,对各家医院的标准曲线斜率、截距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的质量判断,作出质控评价。结果:①成功建立并完善了测定前质控检查、测定中质控统计判断、测定后质控评价的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监测的室内质控体系。②4家医院标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均在控。③多中心质控物判断结果:H1医院中、低浓度质控物各出现1次"1 2s"警告,判断为在控;H2医院3种浓度质控物各出现1次"1 2s"警告,判断为"2 2s"失控;H3医院高浓度质控物违反1次"1 3s"规则,低浓度质控物出现1次"1 2s"警告,判断为"1 3s"失控;H4医院各质控物均在控。④质控评价及纠正:2家医院在控,另2家医院各出现1次失控,查找原因进行纠正后未再出现失控。⑤多中心质控物原始数值比较:4家医院之间高浓度质控物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低浓度质控物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多中心质控物国际标准值(IS值)比较:H2、H3医院的IS数值显著高于H1医院,H2医院显著高于H3医院。 结论:建立了一套完善稳定的BCR-ABL(P210)转录本室内质控体系,有效地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室间可比性,并成功完成了多中心的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持续监控体系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持续监控体系,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14个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4个病房的护士纳入研究。随机将7个病房作为对照组,7个病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7名,护士68名;对照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1名,护士57名。对照组采用护理部质控科—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常规三级监控方法进行跌倒预防质量监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对跌倒的预防质量进行持续自我监控。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分和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采用照顾者跌倒知信行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者干预前后防跌倒知信行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护士自我效能情况。采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质量评价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2例,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跌倒效能评分(70.77±16.85)分,对照组(62.77±1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9, P<0.01)。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跌倒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干预后预防跌倒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的持续监控体系,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跌倒预防质量及跌倒效能,提高照顾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质控督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加强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建设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雾化中心(雾化室)建设,涵盖环境与布局、设备与雾化诊疗装置配备、人员资质配备、诊疗流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患儿教育与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等内容。上海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专家参照相关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制定了《儿童雾化中心(雾化室)质控督查专家共识》,用以科学合理指导区域雾化中心(雾化室)的建设,规范、安全、有效开展雾化吸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手术后随访指标体系与结构化随访系统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麻醉手术不同时间点随访指标体系,研发建立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以满足麻醉医疗质控和科研需求。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构建完备的随访指标体系,向全国多家医院麻醉科医师发送电子问卷,对构建的随访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并形成推荐的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1年随访指标体系;运用互联网、标注化语义定义、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结果: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通过问卷星发放随访指标集调查问卷,共回收来自24个省94家医院的有效匿名回复问卷185份,随访体系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525~0.566,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30~0.98。推荐的术后7 d随访体系包含8个系统30个条目;术后30 d随访体系包含2个系统,共计2个条目;术后1年随访体系无推荐条目。成功研发建立基于上述随访指标体系的结构化、智能化随访信息系统。目前,可通过院内电脑或移动设备访问该随访系统,已完成临床试用并常规用于随访。试运行期间结果表明,随访人员对该系统满意度较高,随访平均准确率提高了16%,随访时间降低10~15 min/例。结论:依据与麻醉相关性的不同,在麻醉手术后不同时间需重点关注的结局指标存在差异,结构化随访信息系统可提高随访效率及准确率,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增加不同临床研究的可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单病种数据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通过构建一套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来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医院单病种管理过程中,每个病种的上报涉及电子病历等各系统数据,数据整合较为困难,而传统的手工上报方式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院通过整合医院现有人力、信息数据资源,设计出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全闭环单病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单病种内网填报、单病种智能上报元素深度抓取、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单病种实时智能化管控等功能于一体,以促进病种管理更精细化、智能化,从而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