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由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生操作的重症超声在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4位PICU医生通过中国重症超声协作组规范培训,获得合格证书阶段为过渡期。过渡期后2年即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CCUE组( n=22)。在过渡期前2年即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对照组( n=18)。两组患儿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案对患儿进行液体管理。CCUE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急会诊超声检查(critical care chest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emergency consultation,CCUE)流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结果:CCUE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入院后48 h内液体入量、液体出量均少于对照组[(4.68±2.06)d比(7.33±0.49)d,(6.34±1.85)ml/(kg·h)比(8.55±0.39) ml/(kg·h),(2.47±1.22)ml/(kg·h)比(6.18±1.72)ml/(kg·h); P均<0.05];而CCUE组患儿入院后48 h内液体正平衡量,咪哒唑仑、芬太尼用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2.33)ml/(kg·h)比(2.37±2.10)ml/(kg·h),(5.62±2.39)μg/(kg·min)比(1.68±0.82)μg/(kg·min),(1.41±0.39)μg/(kg·h)比(0.95±0.56)μg/(kg·h); P均<0.05]。CCUE组患儿平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呋塞米用量、PICU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UE组容量复苏1 h后插管率为54.5%(12/22)、病死率为8.3%(2/24),均高于对照组[33.33%(6/18)、5.3%(1/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CCUE流程对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动态检查评估,可优化液体管理方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超声对ICU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critical consultation ultrasonic examination, CCUE)对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以及诊断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8例纳入研究.重症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分析、NT-B型钠尿肽及胸片做出初步诊断(常规检查组).随即由另外1名重症医师对该患者采用CCUE(重症超声组)分别对肺部、心脏及下腔静脉进行扫查并存储图像信息,整合信息做出初步诊断;观察两者在初步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常规检查组和重症超声组在诊断急性呼吸衰竭上的价值.结果 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心源性肺水肿26例(26.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哮喘30例(30. 6%),肺炎28例(28. 6%),其他因素14例(占14. 3%).诊断准确性从常规检查组的53% (52/98)增加到重症超声组的80% (78/98) (P = 0. 002).常规检查和重症超声在诊断急性呼吸衰竭为心源性肺水肿所致的AUC分别为0. 761和0. 965,诊断为COPD/哮喘所致的AUC分别为0. 753和0. 778,诊断为肺炎所致的AUC分别为0. 603和0. 877.结论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重症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改善重症医师总的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也能显著改善肺炎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症介入超声的诊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下我院急症介入超声工作的诊疗过程及体会,为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介入超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超声诊疗科紧急实施的3例急症患者介入超声诊疗经过,重点分析疫情形势下急症介入超声工作中对COVID-19重型患者的排查、介入穿刺适应证的选择、介入超声围手术期的防护及术后管理.结果 经流行病学筛查,患者1曾与COVID-19确诊患者有近距离接触史,胸部CT提示两肺下叶弥漫间质性渗出,经医院专家组会诊为COVID-19疑似病例,入院诊断为"咽后间隙感染",需迅速清除感染灶;患者2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需迅速引流胆汁,解除胆囊梗阻;患者3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需迅速引流心包积液.3例患者均经严格COVID-19排查流程,明确介入穿刺指征,术中患者1采用三级防护措施,另外2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措施.3例重症患者介入超声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平均耗时较短,出血量极少.结论 介入超声有微创、便捷、高效等诸多优势,非常贴合COVID-19疫情下急诊救治的需求,可成为某些急诊手术的替代方案或为重型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提供一定的安全窗口期.我们的诊疗实践对于COVID-19疫情期间介入超声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5G超声机器人及专家会诊系统的2种远程超声模式在急诊超声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基于5G超声机器人及专家会诊系统的2种远程超声模式在急诊超声检查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ICU病区病情平稳的患者及其他志愿者共10人,先由门诊超声医师远程操作5G超声机器人(远程超声模式1)对受检者按照胸腹部扩展的创伤重点超声评估(EFAST)检查流程采集7个标准切面图像,然后由急诊医师在门诊超声医师远程会诊系统指导下(远程超声模式2)按EFAST检查流程采集相同切面图像.对比2种远程超声模式下超声图像获取的难易度、操作者满意度、受检者体验度评分、图像质量、阳性检出和漏诊情况、检查时间.结果 利用仰卧位左上腹纵切面扫查左侧前下胸壁及脾肾间隙时,远程超声模式1超声图像获取的难度较远程超声模式2高,操作者满意度较远程超声模式2低[(6.20±0.79)分vs(6.95±0.80)分、(5.95±0.72)分vs(6.75±0.89)分,P=0.049、0.041];仰卧位扫查右侧前上胸壁时,远程超声模式1超声图像获取的难度较远程超声模式2低[(7.40±0.57)分vs(6.60±0.70)分,P=0.012].远程超声模式1下受检者的紧张度高于远程超声模式2下受检者的紧张度[(4.95±0.98)分vs(3.30±0.86)分,P<0.001].远程超声模式1、远程超声模式2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0±0.51)分vs(29.50±0.46)分,P=0.270].10名受检者中6例有阳性发现,远程超声模式1检出5例、漏诊1例,远程超声模式2检出4例、漏诊2例.远程超声模式1的检查时间长于远程超声模式2[(8.30±0.89)min vs(4.20±0.98)min,P<0.001].结论 基于5G超声机器人及专家会诊系统的2种远程超声模式在快速胸腹部超声检查的急诊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可辅助一线急诊医师快速检伤分类并实时提供超声预诊断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