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技术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使外科进入新纪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使外科医生"千里眼"和"千里手"成为现实,高效整合资源,缩短医-患、医-医、师-生之间距离,扩大外科医生及培训者服务半径。3D打印技术强调精准手术理念,逐渐运用于术前规划、术中指导、模拟培训。5G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融合手术及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实现精准外科和实时外科的完美结合。本文旨在介绍5G技术特点及其在3D打印技术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远程手术是指外科医生通过高速网络在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对异地的患者进行手术的医疗手段。远程手术能够突破空间限制,高效进行手术,减少时间消耗,降低医疗成本,规避患者转运风险。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支持下,机器人之间传输信息更加快捷且准确,远程手术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5G通信技术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总结其在肝胆胰远程手术的应用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让医疗插上5G的翅膀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时延低、速度快、流量大的特点,2019年正式进入临床医疗领域。5G技术构建了万物互联的基础,目前在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远程检查操作等临床应用场景进行了初步探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相信未来5G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势必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催生出新的行业标准、新的业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远程医疗机器人手术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催生了远程医疗,其临床实践可极大缓解区域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为患者提供即时、优质的诊断与治疗服务。远程医疗的概念也被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随着高速通信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快速发展,远程机器人手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远程机器人手术对于远距离信息交互的速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通信技术逐渐无法适应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发展需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网络正凭借其高速率、高带宽、低延时等优点,给远程医疗领域,尤其是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团队开展5G远程机器人手术经验,详细介绍5G远程医疗机器人手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旨在促进该新技术的深度发展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通信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互联网技术与医学不断进行融合,远程医疗、虚拟现实技术(VR)、人工智能(AI)的新崛起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眼科学作为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要诊疗手段的临床学科,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下具有很大的优势。现笔者就5G通信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区块链”赋能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用于罕见病的精准防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罕见遗传病作为出生缺陷的重要组成,是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诊断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非整倍体高通量测序与连锁分析(mutated allele revealed by sequencing with aneuploidy and linkage analyses, MARSALA)新策略下,以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为核心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作为一种经济且有效的一级防控措施在阻断罕见遗传病的发生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商业化时代的到来,5G结合区块链技术给PGT精准控制罕见遗传病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总结目前PGT技术用于控制罕见病的发展现状,基于5G和区块链技术,提出建设基于“5G+区块链”的基因诊断云服务平台、远程协同诊疗平台、中国人群基因组突变数据库的设想,试图把握5G时代红利使我国罕见遗传病的精准防控走在国际前沿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G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的探索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网络通信与医疗领域相结合诞生了远程医疗。远程医疗的实施可改善区域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缩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诊疗的时效性,是一项不断发展、应用广泛的技术。目前最新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凭借其高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优点给移动通信及包括远程医疗在内的其他相关行业带来重大变革。本文回顾远程医疗的发展,介绍5G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于远程医疗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5G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远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5G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远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21年4至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远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61例患者。采用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中心构建的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系统,并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网络传输,操控异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螺钉置入。共有10家医院参与了远程手术,远程操作中心与手术现场的平均距离为1 617 km/例,最远距离超过3 000 km。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螺钉位置的优秀率与临床可接受率、术中通信、并发症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并与参与医院完成的本地机器人辅助胸腰椎内固定手术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远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92±32)min,共置入354枚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螺钉位置的优秀率为89.8%,临床可接受率为97.5%。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9±1.9)个月(范围16~24个月)。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4±1.30)分,出院时改善至(2.30±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002, P<0.001)。6例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跛行及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为62.78%±12.60%,术后恢复至85.3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977, P<0.001)。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围手术期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无机器人使用相关的并发症。5G网络确保了手术过程中机器人控制信号、图像和音频信号的稳定传输,未观察到信号延迟或通信故障。参与医院1(汕头新圣骨科医院)远程与本地机器人辅助手术螺钉位置的优秀率(90.2%和93.8%,χ 2=0.169, P=0.681)和临床可接受率(99.0%和100.0%, P=1.000)相似,参与医院2(贵州省人民医院)远程与本地机器人辅助手术螺钉位置的优秀率(87.0%和85.4%,χ 2=0.075, P=0.784)和临床可接受率(100.0%和96.6%,χ 2=0.580, P=0.446)相似。 结论: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胸腰椎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未出现相关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