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分级预警护理在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改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病情分级预警护理对病情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 120例自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CCU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行常规CCU护理)与试验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情分级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护理后心率相关指标水平、各项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总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梗死再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心电图校正后QT(QTC)间期高于对照组,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生理评分、慢性生理评分及APACHEⅡ系统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情分级预警护理有助于降低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率及病情状态的改善,缩短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V-ONE"混合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开展"V-ONE"混合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生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某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 4 个班 219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9)实施传统实训教学,试验组(n=110)在传统实训教学基础上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理论和技能评估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 90%以上的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有较好的评价和认同;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也认同该教学模式.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联合学习通平台有助于提升护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 2018 年 4 月—2022 年 7 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80 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调查,根据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分为有损伤组(n=40)和无损伤组(n=40),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主观整体评估定量表(PG-SGA)、皮肤护理频次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12 d、APACHEⅡ>26 分、PG-SGA>10 分、皮肤护理频次>2h/次是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众多,责任护士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及机体体征变化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改善措施,制定科学膳食营养支持计划,强化日常皮肤护理行为,利于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加速患者早期恢复,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管饲早产儿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管饲喂奶前使用初乳涂抹口腔黏膜,每3 h一次,至出生后7 d;对照组按照科室常规每次喂奶前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其余护理措施均同观察组。分别在生后2 h、生后7 d收集并检测患儿口腔唾液中sIgA含量,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观察组(42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生后2 h[15.4(0.6,106.7)μg/ml比0.6(0.0,5.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39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与生后2 h[0.0(0.0,1.4)μg/ml比0.0(0.0,5.2)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唾液中sIgA含量与初乳涂抹开始时间成负相关( r=-0.330, P<0.05),与涂抹完成总次数成正相关( r=0.388, P<0.05)。 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以提高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沈阳市某产后护理中心一起由人呼吸道合胞病毒BA9型引起的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疫情暴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儿童和老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往报道其暴发主要发生在医院儿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婴儿中。2021年1月,沈阳市某产后护理中心暴发新生儿重症肺炎。采用TLDA技术对27种病原体进行了筛查,20份标本为HRSV阳性,其中包括16名新生儿和4名机构护理工作人员。16名新生儿中,7人病情较重住进ICU病房,9人住进普通病房。另外4名护理人员均为无症状感染者。本研究从6名新生儿和2名护理人员中获得了G基因第二高变区(HVR2)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条序列同源性为100%,属于HRSV的BA9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产后护理中心的HRSV引起了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暴发,该类机构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政府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严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在该类机构的再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翻转课堂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重症医学科(ICU)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并初步评价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80名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能考试,护理技能考试包括基础护理技能、专业护理技能和综合护理技能3个方面,同时调查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护理临床实践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使实习生对护理实践教学更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诊治的中度SAP合并PI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胃肠减压(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经鼻胃管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改良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中度SAP合并PI患者腹痛程度,促进肠梗阻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应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主动脉球囊反搏及俯卧位通气救治产后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报告1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术(IABP)、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方法:组建多学科团队,采取精细化的多设备一体化管理措施及严格的院内感染控制,同时给予人文关怀和康复锻炼。结果:经过47 d的精细化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多学科团队指导下严密监测病情是患者治疗的前提。多设备一体化管理措施、严格的院内感染控制、人文关怀及早期康复活动能有效地改善产后心肌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