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诊治的中度SAP合并PI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胃肠减压(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经鼻胃管置入负压引流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开放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改良胃肠减压可有效减轻中度SAP合并PI患者腹痛程度,促进肠梗阻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且未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式U型护理垫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消化道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床上进行系列活动时,口腔分泌物易污染病员服、床单位;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床上或床下活动时,胃管易与负压盘分离,胃液污染病员服、床单位,导致其更换频率过高,供应室回消次数增加,增加清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针灸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60)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改良Marshall 、Balthazar CT 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P<0 .05)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观察组腹痛消除时间、胃肠减压时间、AMY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中AMY 、CRP 、IL-6及TNF-α等含量均显著下降(P<0 .01)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或 P<0 .01) ;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针灸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肠胃功能,迅速解除其临床症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进展,从而显著控制其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胃肠减压法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肠减压法是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利用负压吸引和(或)虹吸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胃肠减压是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而常规的胃肠减压方式常常因负压的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减压的效果从而影响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本研究采取改良的经壁挂负压吸引的可调节压力的胃肠减压方式,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胃管置入空肠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观察改良胃管置入空肠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回顾性分析赤峰市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几率、胃管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再次置入胃管的病例数、术后消化道造影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病例组中2例发生胄排空障碍,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中11例发生胄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7.50% (P<0.05).病例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6.5)d(P<o.05).将改良的胃管置入空肠输出袢能有效的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斯的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新斯的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42例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镁钠和奥曲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腹内压、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drome,MODS)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4、5天腹内压为(14.25±1.03)、(13.52±1.23)、(12.73±1.14)mm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5.14±1.12)、(14.60±1.11)、(13.84±1.08)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7.24±1.35)d,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11.33±1.51)d、(8.36±1.63)d,腹胀缓解时间均(13.62±2.26)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56±1.17)d、(13.42±1.26)d、(10.45±1.54)d、(16.75±3.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MODS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斯的明可显著降低SAP合并IAH患者腹腔压力,改善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促进肠道的排气、排便,但对SAP合并IAH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无显著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一次性胃肠减压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一种安全、实用,又可以避免分离管路时造成的职业暴露的一次性胃肠减压器.方法 该装置由减压器主体桶、弹簧钢丝、吸引管、三通阀、固定带、排泄口6部分组成.结果 护士通过调节三通阀,可以便捷地完成负压吸引、注入药物和冲洗胃管,减压器底部排泄口的设计便于护士倾倒分泌物,固定带既可以将减压器悬挂在床边,也便于患者下地活动时携带.结论 改良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安全便捷,体现出对护士和患者的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梗阻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和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显著缩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尔凯胃管配合改良体位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必须给予留置胃管,可以行胃肠减压避免误吸,更主要的此类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必须通过胃管给予营养支持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使管壁软组织向后突起,间接压迫食管壁[1],使食管直径变小、狭窄,而一次性使用硅胶胃管,管壁光滑,管质柔软,遇较大食管阻力容易弯曲反折或角度不当使胃管盘入口腔内而导致胃管失败,增加留置胃管的难度, 且反复插入胃管使得局部黏膜损伤严重,故选择合适的胃管尤为重要. 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我院对不同胃管的留置成功率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实施胃液回输在ICU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的经验及通过此途径实施胃液回输技术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于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潴留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分级为Ⅱ,Ⅲ级﹐且每日胃肠减压量≥500 m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补液、预防/控制感染、器官功能支持保护等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改良的密闭式自体胃液回输装置行胃十二指肠液小肠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实施肠内营养﹐不进行胃液回输.监测患者行胃液回输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包括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达到目标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平均胃液回输天数、喂养不耐受情况等﹐记录实施该胃液回输方法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的一次成功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一次成功率91%;失败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不配合、体位受限等.2组在菌群失调、实施过程中发生误吸、原发性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严重电解质紊乱、喂养不耐受的患者数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天数、平均胃液回输天数分别为1、6、5、(5.74 ± 1.4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15、19、(13.94 ± 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9,7.294﹐P<0.05或0.01).结论 在ICU患者中经鼻盲放幽门后营养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密闭式"胃液回输﹐操作简单﹐护士易于掌握﹐降低患者内环境紊乱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