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 ~76(43.5±4.2)岁.胸腔镜置于腋中线的第6~7肋间,探查肿瘤生长情况及毗邻情况后决定其他操作孔位置.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行1 ~ 24个月随访,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疗效.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7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2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1例因术中左侧无名静脉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 ~ 166(78.5 ±4.2)min,术中出血量20 ~200(70.5±10.2)ml,术后胸腔引流2~5(3.5±1.3)d,术后住院时间8~18(11.0 ±2.2)d.术后并发肺内感染2例,声音嘶哑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随访1 ~24(10.8±6.2)个月,1例胸腺癌术后8个月骨转移,余59例无复发或转移.重症肌无力缓解2例,稍缓解2例,无缓解1例,3例肌无力患者仍然口服药物治疗.B型胸腺瘤均接受放疗,胸腺癌接受化疗及放疗.结论 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对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影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6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腺切除术,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影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784,P=0.020)、Osserman分型(x2=7.369,P=0.018)、术前病程(Z=4.550,P=0.001)和Masaoka分期(x2=12.413,P<0.01)为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serman分型(RR=2.675,95% CI:1.243 ~5.678,P=0.021)、术前病程(RR=1.173,95% CI:1.067 ~1.487,P=0.001)和年龄(RR=1.719,95% CI:1.164~3.082,P=0.023)为影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sserman分型、术前病程和年龄为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今.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者的临床表现、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手术切除范围、有无合并重症肌无力、Masaoka分期,疾病是否进展或是否死亡等指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127例患者,死亡10例,男6例,女4例.死亡患者 WHO 组织学分型B2型1例、B3型2例、C型7例;Masaoka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7例;临床切除状态 R0为2例、R1为3例、R2为5例;单纯胸腺切除6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切除3例、胸腺加纵隔脂肪和心包垫切除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 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数(OS)存在显著相关(P <0.05),年龄与 OS显著相关(P <0.05);全切的Ⅱ期胸腺瘤中,术后辅助性放疗对 OS和PFS均无影响(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肿块大小、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临床切除状态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与 PFS存在显著相关,且为 OS预测因素(P<0.05).[结论]胸腺加纵隔心包垫切除、肿块大、Masaoka分期、WHO 组织学分型、临床切除状态、合并重症肌无力是胸腺瘤患者主要的预测因素;且对于Ⅱ期胸腺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并无延迟生存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对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IL-6的影响 ?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对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76例,其中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90例为观察组,行胸骨劈开术8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肌无力危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IL-6状况,分析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7细胞数量百分比、Treg细胞数量百分比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术对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作用更好,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其Th17、Treg及IL-6水平均会明显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POMC)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收治的78例 MG并行胸腺切除术的患儿,其中28例患儿出现POMC(POMC组),另50例未出现POMC(无POMC组),分析MG患儿胸腺切除术后POMC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OMC组、无POMC组MG病程分别为(34.0±4.8)个月和(11.0±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C组改良Osserman 分型 Ⅱa、Ⅱb、Ⅲ 及Ⅳ 型分别为 2 例(7.1%)、21 例(75.0%)、4 例(14.3%)及 1 例(3.6%),无 POMC 组分别为15例(30.0%)、32例(64.0%)、3例(6.0%),无Ⅳ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C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分别为18例(64.3%)和10例(35.7%),与无POMC组的45例(90.0%)和5例(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MC组和无POMC组术后发生肺炎者分别为13例(46.4%)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 自变量,将MG患儿出现POMC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G病程、术后肺炎是MG患儿出现POM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手术方式(电视胸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儿童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POMC发生与术前MG病程、术后肺炎密切相关,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能够显著避免POMC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