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癌组织驻留CD8 +T细胞分布特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组织驻留CD8 +T(CD103 +CD8 +T)细胞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浸润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数据,分析食管癌组织中CD103 +CD8 +T细胞与经典1型树突状细胞(cDC1)、经典2型树突状细胞(cDC2)、3型树突状细胞(DC3)浸润程度的关系。通过上海芯超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收集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食管癌患者的78份食管癌组织和75份癌旁组织的组织标本,通过电话随访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采用多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多光谱组织成像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CD8 +T细胞、CD103 +CD8 +T细胞的浸润分布。比较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D8 +T细胞、CD103 +CD8 +T细胞浸润数量,以及CD103 +CD8 +T细胞与CD8 +T细胞比值百分数(以下简称为CD103 +CD8 +T/CD8 +T)的差异。通过R语言"survminer"程序包绘制CD8 +T细胞、CD103 +CD8 +T细胞不同程度组织浸润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获得最佳临界值。分别比较CD8 +T细胞、CD103 +CD8 +T细胞高度浸润与低度浸润患者的TNM分期、病理分期等临床参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上述指标的预后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103 +CD8 +T细胞浸润程度与cDC1、cDC2、DC3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 r=0.67、0.53、0.47,均 P<0.001)。食管癌组织中CD8 +T细胞浸润率高于癌旁组织[63.09%(42.14%,76.21%)比2.56%(1.68%,5.38%)],食管癌组织中CD103 +CD8 +T细胞浸润率高于癌旁组织[7.92%(1.60%,20.61%)比0.04%(0.01%,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41.00、857.50,均 P<0.001)。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8 +T细胞高度浸润者占比低于Ⅲ+Ⅳ期患者[57.9%(33/57)比85.7%(18/21)],TNM分期Ⅰ+Ⅱ期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103 +CD8 +T/CD8 +T高值患者占比低于Ⅲ+Ⅳ期患者[21.6%(8/37)比48.8%(2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25、6.23, P=0.022、0.0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CD8 +T细胞高度浸润患者总生存期长于低度浸润患者( HR=0.57, 95%置信区间0.34~0.96, P=0.034),CD103 +CD8 +T细胞高度浸润与低度浸润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R=0.66,95%置信区间0.40~1.08, P>0.05)。 结论:食管癌组织中高度浸润的CD103 +CD8 +T细胞有望用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是构成食管癌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拉曼光谱技术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拉曼光谱技术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拉曼光谱""共焦拉曼光谱""拉曼显微镜""滴液沉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光纤拉曼光谱""拉曼光谱带""骨关节炎""软骨",以及"Raman spectroscopy""Raman microspectroscopy""confocal Raman spectroscopy""drop deposition Raman spectroscopy""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fiber-optic Raman spectroscopy""Raman bands""osteoarthritis""cartilag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8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应用的文献1 432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以及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最终纳入34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拉曼显微镜、共焦拉曼光谱、光纤拉曼光谱技术可对骨关节炎早期软骨微观改变进行评价;液滴沉积拉曼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可为骨关节炎早期滑膜液、血液改变提供诊断依据。结论:拉曼光谱技术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检验标准及实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脑血氧饱和度与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关系: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期间进行NIRS监测的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 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 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的NIRS rSO 2初始值(SMD=0.72,95% CI: 0.50~0.94)、平均值(SMD=1.12,95% CI: 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 CI: 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的脑氧饱和度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的平均rSO 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 CI: 0.68~1.19;SMD=1.65,95% CI: 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的平均rSO 2测定值与ROSC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 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的NIRS脑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 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癌组织中异质性细胞核核糖核蛋白A2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异质性细胞核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GSE160269数据集下载食管癌单细胞数据,数据更新时间为2020年11月29日,分析HNRNPA2B1的表达情况。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转录组测序的每千个碱基的转录每百万映射读取的片段数(FPKM)定量数据(包含173例食管癌患者样本,其中162例为食管癌组织,11例为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生存数据。利用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的FPKM定量数据进行分析,选取HNRNPA2B1相关度最高的前250个基因,通过R4.3.0 clusterProfiler包对选取的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的FPKM定量数据导入CIBERSORTx网站,获得免疫浸润细胞丰度评分,分析HNRNPA2B1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收集人食管癌组织芯片(包括11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66例癌旁正常组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手术时间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采用多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IHC)检测食管癌组织芯片中细胞角蛋白(CK)、HNRNPA2B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多光谱组织成像。TCGA数据库中数据通过R4.3.0 survival包和survminer包计算HNRNPA2B1基因表达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组织芯片中数据通过CK + HNRNPA2B1 +细胞比例计算HNRNPA2B1表达的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食管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总生存(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的影响因素。 结果:GSE160269数据集食管癌单细胞数据中,HNRNPA2B1在肿瘤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上皮细胞,在免疫细胞不同亚群中呈现高表达。HNRNPA2B1高表达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初始B细胞、记忆性CD4 + T细胞呈正相关。GO富集分析显示HNRNPA2B1主要参与核分裂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主要富集于染色体区域;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ATP水解活性。KEGG富集分析显示HNRNPA2B1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剪接体、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mIHC和多光谱组织成像分析结果显示,CK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胞膜,HNRNPA2B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及正常食管细胞胞核;食管癌组织中HNRNPA2B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U=2 984.00, P<0.05)。基于组织芯片和TCGA数据库数据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NRNPA2B1低表达食管癌患者OS均优于HNRNPA2B1高表达患者(均 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HR=1.919,95% CI:1.158~3.182, P=0.011)、TNM分期( HR=2.404,95% CI:1.374~4.207, P=0.002)、T分期( HR=2.349,95% CI:1.150~4.789, P=0.019)和肿瘤上皮细胞HNRNPA2B1的表达( HR=2.160,95% CI:1.280~3.647, P=0.004)是食管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食管癌组织中HNRNPA2B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食管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涠洲岛海水中可培养细菌的溶藻活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分析甲藻胞外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并通过KEGG和CAZy数据库预测目标菌株合成溶藻物质的能力.结果 从24株细菌中筛选到15株对至少一种甲藻表现出溶藻活性的菌株,总阳性率为62.5%,菌株M026对3种甲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溶藻效果.添加10%的M026发酵无菌滤液,共培养3d后,3种甲藻细胞死亡率均高达95.0%.生理生化响应表明,在M026发酵无菌滤液胁迫下,甲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3种抗氧化相关酶(SOD、CAT和AP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到藻细胞内溶产物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菌株M026含有溶藻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及多种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结论 菌株M026可作为微生物溶藻菌剂的候选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 2020 年 1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 例,其中肝病组41 例(临床型11 例和亚临床型30 例)和神经病组21 例(临床型6 例和亚临床型15 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ATP7B基因突变谱,登录ATP7B突变数据库,比对突变结果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4h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结果 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6.1±2.5)岁、17.0%、(149.6±51.3)U/L和(157.0±25.7)μg,与神经病组[分别为(9.6±2.9)岁、76.1%、(67.1±11.0)U/L和(272.2±30.8)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6.8±1.9)岁、54.5%、(158.5±23.6)μmol/L、(279.6±17.5)U/L和(196.6±62.8)μg,与亚临床型肝病组[分别为(5.1±2.3)岁、3.3%、(16.1±4.1)μmol/L、(90.5±12.1)U/L和(118.1±41.0)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神经病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h尿铜水平分别为100.0%、(26.8±5.8)μmol/L、(96.7±10.1)U/L 和(376.5±48.9)μg,与亚临床型神经病组[分别为 66.7%、(14.4±3.2)μmol/L、(48.5±5.2)U/L和(214.7±55.4)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TP7B基因突变谱中,c.2333G>T(Arg778Leu)见于41 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33.1%,其次为c.2975G>T(Pro992Leu),见于10 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8.1%,再次为c.2621C>T(Ala874Val)、c.1708-5t>g(Ala874Val)和c.994G>T(Glu332stop),等位频率占比分别为4.8%、3.2%和3.2%;检测到错义突变34 种,插入突变15 种,剪切突变8 种,无义突变5 种;复合杂合突变45 例,杂合突变7 例,纯合突变 10 例;肝病组与神经病组前 5 致病变异基因(p.Arg778Le、p.Pro992Leu、p.Ala874Val、IVS4-5:t>g和p.Glu332stop)突变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D儿童以肝脏受累多见,排名前 5 位的致病变异有Arg778Leu、Pro992Leu、Ala874Val、Ala874Val和Glu332stop,因此为诊断可以优先选择检测这些热点基因,但基因检测可能无法预测临床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癫痫患者拉莫三嗪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拉莫三嗪(LTG)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 年 11 月的LTG治疗药物监测相关文献,从治疗窗、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药动学特征及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总结LTG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结果 LTG是治疗癫痫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需参考最新治疗窗;临床监测样本以血浆为主,头发和唾液也可作为非入侵样本;血药浓度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正逐渐被应用.LTG生物利用度约为 98%,蛋白质结合率约为 55%,达峰时间不受给药剂量限制;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有潜在生育能力的癫痫女性用药首选LTG,用于老年癫痫时更适用于新发患者,对于癫痫患儿应重点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尿苷 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糖基转移酶是参与LTG代谢的主要酶,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也是血药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采用合适的样本和方法检测LTG血药浓度,并关注不同人群及不同基因型,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脑卒中领域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有关脑卒中和fNIRS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Scimago软件对发文量、国家(地区)和机构、国际合作、共引参考文献、共现关键词和突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79篇文献.该领域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前期略有波动.发文量前5的机构中中国的机构占据4位.共现分析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两个机构在合作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本研究中涉及1 787位作者,核心作者120位,最常被引用的前5位作者分别是Li Zengyong、Li Wenhao、Huo Congcong、Dou Zulin和Song Ying.该领域发表期刊主要集中在神经学、精神学、眼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期刊双图叠加显示,医学、临床和神经病学等学科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表明,研究聚焦于脑卒中康复,整合多种技术模式,强调创新训练策略和脑区激活连接的探索.fNIRS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进展显示,初期采用光电二极管设备用于脑缺血再灌注监测.随后,通过改进激光光源、雪崩二极管、单一任务实验设计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手段,进行皮质激活的精细研究.此后,研究拓展至全脑检测、多模态刺激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与视听刺激相结合,显著增强了脑区激活效果.直至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促进运动功能的直接修复.结论 fNIRS技术在脑卒中领域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重点为脑卒中后的康复,结合多模态融合、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与感官刺激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个性化神经康复训练策略,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拓展与新技术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人工智能结合光谱诊断技术在肺癌组织鉴别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对现今光谱技术在肺癌组织鉴别领域的相关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以阐明人工智能结合光谱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方向.使用特定策略对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总结在病理诊断领域表现较佳的光谱技术,并进行简要对比.当前主流的光谱技术为高光谱成像、漫反射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多光谱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增强光谱技术的诊断效能.人工智能结合光谱诊断有实现即时鉴别肺癌浸润程度的潜力,但当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和确定肿瘤边界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