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术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与KCC2/NKCC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术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与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40~540 g,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建立MCI模型。取MCI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组(SP组)。S组、P组、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方法:SP组吸入1.7%七氟烷复合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 -1·h -1 3 h,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kg -1·h -1 3 h。术后14 d行新异物体实验,计算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术后19 d行在体电生理实验,测定长时程增强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幅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KCC2和NKCC1的表达水平,计算KCC2/NKCC1比值。术后30 d行Golgi-Cox染色,计算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 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海马KCC2/NKCC1比值、CA1区突触棘密度和fEPSP幅值降低( 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新异物体识别指数、海马KCC2/NKCC1比值、CA1区突触棘密度和fEPSP幅值升高( P<0.05)。 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维持海马KCC2/NKCC1平衡,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马齿状回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齿状回(DG)钠离子渗漏通道(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9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取3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DG NALC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共表达情况。余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对照组(C组)和NALCN基因敲减组(KO组)。KO组于海马DG注射NALCN腺相关病毒,C组注射对照病毒。病毒注射后3周行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注射位置,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 结果:小鼠海马DG NALCN和NeuN存在大量共表达,提示NALCN在海马DG神经元广泛表达。与C组比较,KO组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下调,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P<0.05),社交能力及旷场实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DG NALCN参与小鼠社交记忆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导致小鼠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ravet综合征临床诊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Dravet综合征(DS)为婴儿期起病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约80%的患儿由SCN1A基因杂合变异所致。DS的临床特点包括1岁内常以热性惊厥起病;随后出现多种形式的无热惊厥;发作具有热敏感的特点;易反复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多有智力、运动发育落后。DS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丙戊酸、托吡酯和氯巴占,应避免使用钠离子通道阻断剂。DS患儿由于发热容易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少数患儿可出现急性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发性癫痫脑病伴暴发-抑制脑电图患儿30例的病因与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早发性癫痫脑病伴暴发-抑制(EOEE-BS)脑电图患儿的病因,总结临床特点,为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线索。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EOEE-BS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入组30例,男11例、女19例。24例(80%)检测到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基因变异,分别为 KCNQ2 8例、 SCN2A 5例、 STXBP1 5例, CDKL5、KCNT1、KCNQ3、HUWE1、MTHFR、NOTCH3各1例,新生变异18例、遗传性变异6例;9例存在脑发育畸形,为多微小脑回伴或不伴巨脑,其中4例合并上述钾或钠离子通道基因变异;病因不明2例。起病年龄2.5 h~4个月,中位年龄4 d。以局灶性起源的强直/强直-阵挛发作起病25例,其中14例合并或转型为痉挛发作;以痉挛发作起病5例。脑电图监测到暴发-抑制的年龄为3 d~9月余,于1~10月龄转变为高度失律或多灶性痫样放电。应用1~6种抗癫痫药物,13例应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患儿中11例有效,7例联合生酮饮食均有效。25例随访6个月~3年,13例于1月余~1.5岁抽搐缓解,但均有不同程度发育落后。 结论:EOEE-BS中超过半数患儿由单基因变异致病,起病早,发作类型及脑电图可随年龄增长而转变。预后与病因有关,离子通道基因变异者应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患儿,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家系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拷贝数变异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不同电压门控钠通道α1亚基( SCN1A)突变类型间癫痫发作控制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35/52例,67.3%)诊断为Dravet综合征、3例(3/52例,5.8%)婴儿痉挛症、14例(14/52例,26.9%)非综合征类EOEE。脑电图提示多量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45例(45/52例,86.5%)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正常,1例双侧额叶脑沟稍增宽,1例双侧颞极、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余5例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稍大。后期13例患儿复查头颅MRI,其中3例患儿轻度脑萎缩。52例患儿中 SCN1A突变43例(43/52例,82.7%),其中28例(28/52例,53.8%)为错义突变、5例(5/52例,9.6%)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7/52例,13.5%)、3例(3/52例,5.8%)剪切位点突变。 SCN2A突变3例(3/52例,5.8%),其中2例(2/52例,3.8%)错义突变,1例(1/52例,1.9%)移码突变。 SCN3A突变1例(1/52例,1.9%),为错义突变。 SCN8A突变5例(5/52例,9.6%),均为错义突变。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发作控制1年以上者13例(13/52例,25.0%),其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6例(6/52例,11.5%),3年以上者4例(4/52例,7.7%)。分析 SCN1A突变类型与癫痫发作控制程度,发现 SCN1A错义突变较 SCN1A截断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易控制( P<0.05)。5例 SCN8A突变患儿中,2例添加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1年以上,智力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结论: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患儿中, SCN1A、SCN2A、SCN3A、SCN8A的遗传变异是EOEE遗传学病因的重要因素,以 SCN1A最为多见,突变率高达82.7%。Dravet综合征是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最常见临床表型。 SCN1A错义突变患儿较截断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容易控制,提示基因突变类型与发作控制程度相关。奥卡西平添加治疗 SCN8A脑病患儿有效,提示EOEE依然可根据基因功能类型选择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界理化因素和情绪改变等会诱发玫瑰痤疮患者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红,并伴有灼热、刺痛和瘙痒感。大量研究提示,离子通道激活后释放神经肽诱导的神经血管失调和神经源性炎症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以离子通道作为玫瑰痤疮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压治疗预防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时低血压(I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MH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透析时如发生低血压则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调节透析液温度、钠离子浓度、减慢血流速度、甚至停止超滤或结束透析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双下肢气压治疗,设定压力值为90 mmHg且以患者感受舒适为度。于干预前、干预12周期间对2组患者透析中IDH发生率、最低收缩压、最低平均动脉压、脱水量、透析持续时间等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2周期间观察组透析时IDH发生率(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5),单次透析持续时长[(3.81±0.31) h/次]、平均脱水量[(3.22±0.46)kg/次]、平均最低收缩压[(114.88±9.17)mmHg]、平均最低动脉压[(95.74±7.46)mmHg]均明显超过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气压治疗能有效减少MHD患者透析时IDH发生,延长单次透析时长,提升单次脱水量,从而获取更充分的血液透析效果,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 001例6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7例,女性674例,中位年龄81岁(范围:60~10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84例(58.34%),股骨颈骨折417例(41.65%)。低钠血症定义为血清钠离子浓度<135 mmol/L,根据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时间分为入院低钠血症和术后低钠血症,其中术后低钠血症分为术后早期低钠血症(术后24 h内)和出院低钠血症(出院或死亡前48 h内);根据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分为3种类型:持续性低钠血症、一过性低钠血症(入院时出现低钠血症,但术后血钠浓度正常)、术后新发低钠血症(入院时血钠正常,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统计老年髋部骨折后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发生比例、发生时间和类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入院和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 001例患者中,入院时低钠血症126例(12.69%,126/1 001),术后低钠血症161例(16.3%,161/987),其中术后早期低钠血症140例(14.6%,140/960),出院时低钠血症128例(14.0%,128/916)。916例围手术期血钠浓度资料完整的患者中,52例(5.7%)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低钠血症;64例(7.0%)为一过性低钠血症;77例(8.4%)患者为新发低钠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入院时低钠血症相关( P值均<0.05);入院时低钠血症、痴呆、全身麻醉与术后低钠血症相关(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1.788,95% CI:1.196~2.674, P=0.005)、白细胞计数( OR=1.116,95% CI:1.041~1.195, P=0.002)是入院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 OR=0.932,95% CI:0.891~0.982, P=0.004)是保护因素;入院时低钠血症( OR=6.481,95% CI:4.125~10.182, P<0.01)是术后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身麻醉( OR=0.614,95% CI:0.383~0.986, P=0.044)是保护因素。 结论:髋部骨折后低钠血症发生比例高,男性和白细胞计数高是入院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是入院低钠血症的保护因素。入院低钠血症是术后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身麻醉是术后低钠血症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幼鼠中枢神经毒性作用与NKCC1/KCC2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幼鼠中枢神经毒性作用与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1(NKCC1)/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7日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D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组(SD组)。S组置于2.5%七氟烷培养箱6 h构建七氟烷麻醉模型。SD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 μg/kg,随后行七氟烷麻醉。于麻醉结束后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leaved caspase-3、NKCC1和KCC2的表达水平;于麻醉结束后35 d时,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尼式染色法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D组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降低,海马cleaved casepase-3和NKCC1表达上调,KCC2表达下调,NKCC1/KCC2比值升高( P<0.05),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组比较,SD组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升高,海马cleaved casepase-3和NKCC1表达下调,KCC2表达上调,NKCC1/KCC2比值降低(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诱发幼鼠中枢神经毒性的机制可能与维持NKCC1/KCC2表达相对稳定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个Liddle综合征家系基因型、临床表型分析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3个Liddle综合征(Liddle syndrome, LS)家系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3例青年起病的高血压伴低血钾患者进行二代测序法基因检测,明确其均为LS,并对3个家系的患者进行基因筛查以及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家系1中3例患者携带上皮钠离子通道β亚基(sodium channel epithelia 1 beta subunit, SCNN1B)基因可能致病的杂合变异c.1859A>G(p.Y620C);家系2和家系3中5例患者携带SCNN1B基因致病的杂合变异c.1789dup(p.R597Pfs*11)。3个家系8例患者限盐和氨苯蝶啶治疗3个月后血压和血钾恢复正常。结论:LS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青年起病的高血压合并低血钾,但存在临床异质性。建议对疑诊患者尽早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及时使用有效药物治疗,更好的减少靶器官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