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患儿,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家系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拷贝数变异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不同电压门控钠通道α1亚基( SCN1A)突变类型间癫痫发作控制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35/52例,67.3%)诊断为Dravet综合征、3例(3/52例,5.8%)婴儿痉挛症、14例(14/52例,26.9%)非综合征类EOEE。脑电图提示多量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45例(45/52例,86.5%)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正常,1例双侧额叶脑沟稍增宽,1例双侧颞极、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余5例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稍大。后期13例患儿复查头颅MRI,其中3例患儿轻度脑萎缩。52例患儿中 SCN1A突变43例(43/52例,82.7%),其中28例(28/52例,53.8%)为错义突变、5例(5/52例,9.6%)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7/52例,13.5%)、3例(3/52例,5.8%)剪切位点突变。 SCN2A突变3例(3/52例,5.8%),其中2例(2/52例,3.8%)错义突变,1例(1/52例,1.9%)移码突变。 SCN3A突变1例(1/52例,1.9%),为错义突变。 SCN8A突变5例(5/52例,9.6%),均为错义突变。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发作控制1年以上者13例(13/52例,25.0%),其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6例(6/52例,11.5%),3年以上者4例(4/52例,7.7%)。分析 SCN1A突变类型与癫痫发作控制程度,发现 SCN1A错义突变较 SCN1A截断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易控制( P<0.05)。5例 SCN8A突变患儿中,2例添加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1年以上,智力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结论: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患儿中, SCN1A、SCN2A、SCN3A、SCN8A的遗传变异是EOEE遗传学病因的重要因素,以 SCN1A最为多见,突变率高达82.7%。Dravet综合征是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最常见临床表型。 SCN1A错义突变患儿较截断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容易控制,提示基因突变类型与发作控制程度相关。奥卡西平添加治疗 SCN8A脑病患儿有效,提示EOEE依然可根据基因功能类型选择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界理化因素和情绪改变等会诱发玫瑰痤疮患者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红,并伴有灼热、刺痛和瘙痒感。大量研究提示,离子通道激活后释放神经肽诱导的神经血管失调和神经源性炎症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以离子通道作为玫瑰痤疮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作为阿尔茨海默病合并癫痫病理机制关键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占晚发癫痫病例的20%,许多不明原因晚发癫痫的脑内存在AD病理特点,表明AD合并癫痫研究的重要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AβOs)近年来因其在AD病理早期阶段的突出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AβOs对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膜上各类与癫痫发病联系密切的离子通道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发现AβOs抑制某些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和活性,上调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及表达,调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及谷氨酸受体通道,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通道从而影响神经元及回路兴奋性,在产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同时也引起神经网络的过度兴奋甚至是癫痫易感性增加。最后,总结了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对AβOs引起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旨在为AD合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奥希替尼(osimertinib)、阿美替尼(almonertinib)和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等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 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心脏毒性不容忽视。目前发现的该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以校正的QT间期延长为主,其次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和心力衰竭。这些心脏毒性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发生。第三代EGFR-TKI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hERG钾通道(即由 hERG基因编码的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5)和L型钙离子通道等相关。临床需谨慎应用第三代EGFR-TKI,提前识别心脏毒性高风险人群并做好治疗药物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CN9A基因突变及其与癫痫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癫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是因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目前,临床对于癫痫的病因仍存在一定争议。随着临床对癫痫研究的不断深入,有遗传学与生物学研究表明,神经元细胞核中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导致膜通道蛋白改变引起通道性质与结构的变化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蛋白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打开与关闭能控制细胞电流的变化,实现对大脑神经元放电的调节。本文主要探讨编码钠离子通道Nav1.7的SCN9A基因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癫痫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主观性耳鸣相关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环境声音传入时患者自行感受到声音的一种现象。关于主观性耳鸣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听觉通路的神经元膜电位活动,包括其自发放电率增加以及兴奋同步性增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神经元的膜电位活动与其细胞膜表面的各类离子通道密切相关,包括与上下级神经元形成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联系所需的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如γ氨基丁酸(GABA)能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乙酰胆碱类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还有与细胞膜电位相关的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如L-型钙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和K +-CI -共转运体等。本文拟针对与主观性耳鸣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离子通道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外周神经BIP与Na v1.8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时外周神经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与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亚型1.8(Na v1.8)的关系。 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体重210~260 g。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大鼠分为2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和CCI组。实验Ⅱ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 n=8):假手术组(Sham组)、CCI+生理盐水组(CCI+NS组)和CCI+BIP抑制剂HA15组(CCI+H组)。于术后第4天开始,CCI+NS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 ml,CCI+H组腹腔注射HA15 0.7 mg/kg,连续3 d(1次/d)。实验Ⅰ和Ⅱ均于术前1 d、术后1、3、d及7 d(T 0-T 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术后第7天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与Na v1.8的表达。实验Ⅰ于术后第7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和Na v1.8的表达及共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评价BIP和Na v1.8相互作用情况。 结果:实验Ⅰ 与Sham组比较,CCI组T 1-T 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Na v1.8表达下调,BIP表达上调,坐骨神经Na v1.8和BIP表达上调( P<0.05),CCI组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BIP与Na v1.8存在明显共定位,背根神经节BIP可以免疫共沉淀出Na v1.8,Na v1.8也能免疫共沉淀出BIP。实验Ⅱ 与Sham组比较,CCI+NS组T 1-T 4时MWT降低,TWL缩短,背根神经节Na v1.8表达下调,BIP表达上调,坐骨神经Na v1.8和BIP表达上调( P<0.05);与CCI+NS组比较,CCI+H组T 3,4时MWT升高,TWL延长,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Na v1.8和BIP表达下调( P<0.05)。 结论:BIP可介导外周神经Na v1.8的再分布,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1.7在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voltage 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痛觉的产生与传导。其中钠离子通道1.7(sodium channel 1.7, Na v1.7)在痛觉的产生和痛觉信号的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Na v1.7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在部分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文章主要阐述Na v1.7与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关系、Na v1.7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综述Na v1.7基因突变在痛觉异常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a v1.7作为潜在靶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发Na v1.7靶向药物进行疼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 (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beta 2B,SCN2B)介导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改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SCN2B基因敲除小鼠(SCN2B -/-)与APP基因敲除小鼠(APP -/-)、APP基因杂合子(APP +/-)以及APP基因过表达小鼠(APP +/+)配对杂交,用PCR基因检测技术对同窝小鼠尾组织进行基因分型,分为SCN2B -/-APP -/-组,SCN2B -/-APP +/-组以及SCN2B -/-APP +/+组,C57BL/6野生型小鼠则为野生型(wild type,WT)组,每组9只。并将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SCN2B -/-APP -/-、SCN2B -/- APP +/-、SCN2B -/-APP +/+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与Y迷宫行为学实验来检测每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取6、12、18月龄SCN2B -/-APP -/-、SCN2B -/- APP +/-、SCN2B -/-APP +/+的三种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起的检测,同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基底及远端突起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为学实验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1)水迷宫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18月龄小鼠中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 F时间×组别=3.63, 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18月龄小鼠中,与SCN2B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SCN2B -/-APP +/+组小鼠第4~6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天:(47.00±2.00)s,(43.11±1.96) s,(41.89±3.06)s, t=-4.16,1.00,均 P<0.05;第5天:(45.22±2.54) s,(36.33±2.78) s,(37.00±2.45)s, t= -7.08,-0.54,均 P<0.05;第6天:(38.11±2.03)s,(34.11±2.32)s,(33.00±2.91)s, t=-3.90,0.90,均 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18.00±1.73)s,(25.56±1.33)s,(24.33±1.94)s; t=10.37,1.56,均 P<0.05]。(2)Y-迷宫结果显示,与SCN2B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 -/-APP +/+组小鼠新颖臂进入次数减少[(50.22±3.68)次,(57.22±3.74)次,(58.44±5.14)次; t=3.40,-0.48,均 P<0.05],在新颖臂内停留时间减少[(10.89±0.62)min,(14.33±0.59)min,(13.89±0.74)min; t=8.16,0.44,均 P<0.05]、在新颖臂活动距离明显减少[(37.26±2.01)m ,(45.67±2.45)m,(46.11±3.27)m ; t=7.81,0.91,均 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与SCN2B -/-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 -/-APP +/+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顶端树突数量[顶端树突数量:(1.78±0.37)个,(3.67±0.81)个,(3.00±1.21)个; t=3.36,1.41,均 P<0.05]和基底树突数量[基底树突数量:(1.11±0.50)个,(3.11±0.50)个,(2.56±0.69)个; t=4.06,1.21,均 P<0.05]均显著减少。 结论:SCN2B敲低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过表达APP可以部分抵消SCN2B敲低引起的小鼠认知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基底及远端的突起数量而发挥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葛根素对慢性偏头痛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钠离子电流及动作电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观察葛根素对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三叉神经节细胞钠离子电流抑制率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取 6 只雄性C57BL/6 小鼠,处死后分离三叉神经节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抑制率.建立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小鼠模型,给予药物干预后,qRT-PCR检测三叉神经节细胞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α1-subunit gene,SCN1A)mRNA表达;用膜片钳记录各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结果 葛根素对正常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抑制率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 29.96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0~30、30~60、60~90、90~120 min各时间段抓头次数及 2 h内抓头次数总和显著增加(P<0.05、0.001),三叉神经节细胞中SCN1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静息膜电位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50、100、200 mg/kg)组 30~60 min抓头次数和 2 h内抓头次数总和显著减少(P<0.05、0.01),葛根素(200 mg/kg)组 90~120 min抓头次数显著减少(P<0.001);葛根素(100、200 mg/kg)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中SCN1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葛根素(50、100、200 mg/kg)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静息膜电位显著下降(P<0.001).结论 葛根素通过阻断三叉神经节细胞钠离子电流和SCN1A mRNA表达,降低动作电位静息膜电位和发放频率,减少慢性偏头痛发作,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辅助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