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AO分型34-A1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51.4±11.5)岁]。23例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A组),27例采用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及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4.1±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9±1.8)周,B组为(10.3±1.4)周(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9.2±9.7)°,优于B组的(122.3±11.0)°(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Bostman评分为(27.6±1.8)分,B组为(26.8±1.9)分( P>0.05)。A组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B组2例在骨折愈合后随访出现克氏针退钉张力带脱落,无明显不适,未予以特殊处理。 结论:对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较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度更好,且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股骨近端三角形结构重建失效对骨折手术失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端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端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 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 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近端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5例;年龄为37~93岁,平均77.9岁。按照股骨颈骨折的解剖位置、移位程度将此类骨折分为3型,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为稳定或不稳定型骨折:Ⅰ型骨折3例(完全囊外型),Ⅱ型骨折31例(囊内稳定型),Ⅲ型骨折10例(囊内不稳定型)。Ⅰ、Ⅱ型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Ⅲ型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转子部骨折复位克氏针、钢缆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术后获至少2年随访。3例Ⅰ型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6个月(4.4~6.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2例,良1例。31例Ⅱ型骨折患者中,30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2个月(5.1~9.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7.4%(24/31);并发症发生情况:头钉退出或切割6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10例Ⅲ型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优7例,良2例,差1例。结论:对于Ⅰ、Ⅱ型股骨颈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成角稳定的髓内固定是较佳选择;而对于Ⅲ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应作为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镜下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张力带固定治疗 30 例髌骨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ostman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10.0±2.2)个月.手术时间40~60(46.8±5.4)min,切口总长度1.8~3.0(2.4±0.4)cm.骨痂形成时间1~3(1.9±0.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4.0±0.8)个月.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2~6(3.2±1.2)d,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0.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110°~135°(129.0°±6.5°)、伸直0°~5°(1.9°±1.7°);Bostman评分 18~30(27.0±3.0)分,其中优 17 例,良12 例,差1 例,优良率29/30.术后1 例膝关节髌前疼痛,1 例前内侧入路处皮肤感觉减退,2 例钢缆滑脱,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髌骨针结合钢(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在3~4个月愈合.术后8个月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8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应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无需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熏蒸对克氏针钢缆内固定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骨折,患者大多由暴力外伤导致髌骨发生横断或粉碎性骨折[1].目前对于移位较大或关节面不平的患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2.但由于患者膝关节遭受了外力伤害,加之手术对膝关节软组织进一步的损伤,致患者围手术期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并发症较多,部分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降低髌骨手术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中药熏蒸可促进创伤部位血液循环,减轻伤口肿胀疼痛[3].因此,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了中药熏蒸对克氏针钢缆内固定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转子下侧后方皮质纵行条状开窗技术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侧后方皮质纵行条状开窗技术在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股骨转子下侧后方皮质纵行条状开窗技术取出股骨侧生物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及骨水泥患者共25例(25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2±12.1)岁,开窗长约6~13cm,宽约1.2cm.再植入假体均选用生物型翻修股骨柄,合并腔隙性骨缺损者予以髂骨或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开窗骨条7例(男5例,女2例)辅以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其余18例缝合骨膜覆盖.记录评价指标:术前 、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影像学评估(开窗骨条愈合时间,愈合率,假体位置,钢丝或钢缆位置).结果 本组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术前(35.9±14.7)分,术后(89.3±12.6)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92~156 min;失血量为568~980 mL.术中未发生股骨假体远端皮质骨穿孔 、近端劈裂骨折,开窗骨条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捆绑开窗骨条钢丝或钢缆均未发生断裂.术中2例股骨腔隙性骨缺损者随访3个月时股骨假体分别下沉0.8 cm、1.0 cm,术后6个月 、12个月随访对比观察发现假体稳定.结论 股骨转子下侧后方皮质纵行条状开窗技术在股骨假体固定牢固的翻修术中可以很好的暴露中远端股骨髓腔,以取出股骨侧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假体及骨水泥,开窗骨条愈合良好,不影响翻修植入假体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针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膝关节功能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髌骨下极骨折是临床髌骨骨折的特殊类型,需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以修复骨折端,恢复患者正常行走功能[1] . 髌骨下极在膝关节伸膝受力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此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患者远期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针钢缆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均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髌 骨骨折治疗手 段, 效果 确切, 笔者已作相应研究[2 -3] ,但髌骨下极骨折由于骨折线位置的特殊性,骨块往往较小,但功能要求较高. 目前关于骨针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优劣性研究开展不多,本次研究将其应用于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中,并与张力带内固定相比较,探讨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三方面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藏发现蓝翡翠和小黑背银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蓝翡翠Halcyon pileata2017年5月25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由竹瓦根镇前往古玉乡途中(28°49′25.96″N,97°29′24.46″E,海拔2 549 m),发现1只蓝翡翠停歇于路西侧约40 m外的电信钢缆之上,后跳至钢缆下方一木桩上站立.该鸟体型较大,体长约30 cm,头部黑色,颈部的白环延伸至颏及前胸,背、腰、尾及次级飞羽均为辉深蓝色,次级覆羽和初级飞羽端部为黑色,两胁及腹部为棕红色,喙和脚为红色(图1).其栖息生境为峡谷溪流两侧的灌丛与常绿阔叶林的交错地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O"张力带治疗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 AO"张力带原理的不同治疗方法在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非完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C组、对照D组,观察A组采用钢缆和带孔克氏针"8"字捆绑固定,观察B组采用钢缆和带孔克氏针"0"字捆绑固定;对照C组采用普通克氏针、钢丝"8"字捆绑固定,对照D组采用普通克氏针、钢丝"0"字捆绑固定,比较各组间患者术后半年膝关节活动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随访,观察A、B组与对照C、D组之间两两组间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及髌骨骨折愈合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与带孔克氏针、钢缆张力带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均能很好地治愈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效果良好,而且带孔克氏针、钢缆张力带术后并发症更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