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钻孔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72例CSDH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于术后1周之后(平均12.52±2.53d)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连服8周.研究组于术后1周内(平均1.42±0.84d)开始服用同剂量同周期的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肿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术前血肿量对照组(73.53±17.64)ml、研究组(74.10±17.9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及研究组血肿量分别为(29.62±4.20)ml、(22.52±3.9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对照组及研究组血肿量分别为(13.09±2.24)ml、(11.87±2.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对照组术前(19.18±4.84)分,研究组术前(18.75±5.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及研究组CSS评分分别为(13.87±3.43)分、(9.87±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对照组及研究组CSS评分分别为(6.65±2.65)分、(5.25±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术前对照组(54.06±16.51)分,研究组(56.87±14.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DL评分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为(67.96±11.27)分、(75.37±1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DL评分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为(86.25±10.31)分、(90.37±8.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尽早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能促进CSDH患者近期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负压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主动负压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 例使用主动负压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CSDH治疗效果.头颅CT检查示:单侧血肿59例,双侧血肿19例;等密度血肿45例,低密度血肿17例,混合密度血肿16例.头颅CT检查示:单侧血肿59例,双侧血肿19例;等密度血肿45例,低密度血肿17例,混合密度血肿16例.结果 78例患者中有4例因血肿残留或者复发,再次钻孔置管冲洗后痊愈.无颅内感染,无脑组织损伤及脑内血肿,无癫痫发生.结论 主动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CSDH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住院费用低,可以避免脑组织损伤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脑积水可调压分流管分流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脑积水可调压分流管分流术后硬膜下积液/血肿(SEHS)的临床资料,为术后随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使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患儿共102例,其中发生SEHS 16例。16例患儿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2.5岁;总结这些患儿的年龄、临床表现、SEHS出现时间、治疗方式(单纯调压或联合钻孔引流)、预后情况等。调压治疗为每次调高10~20 mmH 2O(1 mmH 2O=0.009 8 kPa),间隔2~4周复查,如复查SEHS未减少,则建议调压联合钻孔引流治疗。 结果:16例患儿中,>3岁3例,≤3岁13例。11例为单纯调高压力治疗,5例需调高压力联合钻孔引流,且年龄均≤3岁。2例出现症状:1例为呕吐,另1例为头及肢体抖动;14例无症状。出现SEHS的时间距离分流手术时间:≤1个月者5例,均通过单纯调高压力治愈;>1~3个月者5例,2例需联合钻孔引流;>3~6个月者3例,1例需联合钻孔引流;>6个月者3例,2例需联合钻孔引流;5例需联合钻孔引流的病例SEHS出现时间距离分流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个月21 d、2个月7 d、4.5个月、7.5个月、25.0个月。出现SEHS的时间距离最近1次复查未出现SEHS的时间:≤1个月者7例,均通过单纯调高压力治愈;>1~3个月者5例,3例需钻孔联合调高压力治愈;>3个月4例,2例需钻孔引流联合调高压力治疗;需联合钻孔引流的病例SEHS出现的时间距离最近1次复查未出现SEHS时间分别为1个月14 d、2.0个月、3.0个月、7.0个月及8.0个月。16例患儿中因调压阀故障2例,其余病例均治愈。6例为单侧SEHS,SEHS量为11~75 mL,平均39.0 mL,均调高压力治愈;10例为双侧,双侧SEHS量共23~380 mL,平均158.2 mL。6例单侧SEHS中,5例为引流管置入侧。结论:儿童脑积水可调压分流管分流术后出现SEHS大多无症状,较少引起临床症状;SEHS大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尤以3个月内为多,发生在1个月以内的SEHS均通过单独调高分流阀压力治愈。因此,在分流术后早期只需适当缩短随访时间,尽早发现SEHS,即可通过调压治愈SEHS,降低钻孔引流术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治疗纽扣指畸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转至指背侧治疗纽扣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南京江北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纽扣指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指浅屈肌腱外侧近止点处向近端各劈出1束,形成双侧等长外侧腱束,于中节指骨基底部钻孔,再将双侧等长外侧腱束经骨孔转至背侧,与伸肌腱中央腱近断端编织缝合。术后用支具将患指伸直位固定4周,逐步加强患指近指间关节伸屈运动。术后随访观察近指间关节主、被动伸屈活动,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7指)患者,男5例5指,女2例2指;年龄22~64岁,平均42岁。受伤指别: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2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8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7例(7指)切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纽扣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末次随访时患指近指间关节均能主动屈曲、伸直,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伸直均达至正常范围,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为92.4°,患指TAM平均为271.3°。参照TAM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优6指,良1指。结论:应用双侧等长指浅屈肌腱外侧腱束转至背侧编织缝合能有效治疗纽扣指畸形,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颅压综合征合并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SIH)合并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6例SIH合并双侧CSDH患者(SIH组)进行研究,总结SIH合并双侧CSDH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32例非SIH所致双侧CSDH患者(非SIH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间人口学特征、初始症状、基础病史、CT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6例SIH组患者中有13例(81.3%)具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症状,3例(18.6%)的CT影像上可见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80.0%(12/15)的MRI影像上表现出硬脑膜弥漫性均匀强化,33.3%(5/15)的有脑下垂征象,27.3%(3/11)的脊髓MRI检查示椎管内脑脊液漏征象。10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有6例在术后出现病情恶化,其中4例接受了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在内的多次额外手术,1例患者因合并恶性肿瘤,病情恶化后放弃治疗于院内死亡。(2)SIH组患者的年龄、肌体无力比例、病程、高血压史比例、头部外伤史比例、年龄校正的共病指数、CT影像上双侧血肿总厚度及厚度差、钻孔引流术中血肿压力增高比例均明显低于非SIH组,体位性头痛比例、CT影像上均匀血肿比例均明显高于非S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依据年龄、初始症状及CT影像特征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甄别出由SIH所致的双侧CSDH患者,建议行头颅及脊髓MRI明确诊断SI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骨钻孔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收治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86岁,平均64岁。患者分为A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和B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各9例。比较两组创面肉芽培育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价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创面肉芽培育时间分别为(16.44±1.42) d与(29.11±13.3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6.00±3.32) d与(40.67±14.3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例与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皮片存活率分别为(97.11±3.44)%与(95.0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瘢痕VSS评分分别为(7.67±1.32)分与(8.78±1.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不仅可较好地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还可显著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AS-R-2无框架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简易性、疗效、安全性、社会经济负担和预后的不同。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65例(无框架组),应用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55例(有框架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无框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0.5±0.1) h vs. (2.2±0.5) h]、住院期间再出血率(0.0% vs. 9.1%)和颅内感染发生率(1.5% vs. 9.1%)均低于有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框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无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时间、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及m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相同,但前者操作简易性和安全性高,后者的费用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骨科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定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和对照组(采用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固定)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9±9.2)岁;Garden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1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7.9)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所有骨折均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倒三角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包括螺钉间距、螺钉至颈皮质距离、螺钉覆盖面积、螺钉间平行偏差、螺钉与颈轴线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4.4±1.9)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5.5)min]、透视次数[(13.7±2.2)次]、导针钻孔次数[(3.7±0.6)次]、螺钉至颈皮质距离[(12.4±2.8)mm]、正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2°±1.1°)、侧位X线片上螺钉间平行偏差(2.4°±1.0°)、正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4.0°±0.9°)、侧位X线片上螺钉与颈轴线偏差(3.2°±0.8°)均优于对照组[(46.5±8.6)min、(23.1±5.2)次、(11.0±2.2)次、(19.0±3.3)mm、6.5°±2.6°、7.1°±2.9°、7.7°±2.6°、9.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螺钉间距[(45.7±5.8)mm]、螺钉覆盖面积[(74.1±10.9)mm 2]均大于对照组[(31.3±7.7)mm、(55.5±9.0)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有1例骨不连,对照组有2例骨不连同时螺钉退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穿出或断裂、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相比徒手操作置入空心钉,自主设计的预定位三维蜂窝导向器辅助置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钻孔次数,有效提高螺钉置入精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皮肤神经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hosphorylated α synuclein,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特点,以及其作为帕金森病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名,进行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按照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迟缓( n=7)和静止性震颤( n=8)2个亚组,并以Hoehn-Yahr分级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0~2.5级为早期组( n=11),3.0~5.0级为中晚期( n=4)。采用环形钻孔器取帕金森病患者小腿和颈部皮肤,健康对照组只取小腿部位皮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α-syn在皮肤神经中的沉积情况并计数穿过单位长度基底膜的神经纤维数量即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 结果:12/15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皮下神经丛、真皮神经束、汗腺、立毛肌、血管或毛囊周围神经中可见点状或线状p-α-syn沉积,健康对照组皮肤中未见沉积。p-α-syn在单个部位沉积的阳性率分别为小腿6/15、颈部7/15,总阳性率为12/15。帕金森病组的IENFD为(6.85±1.94)根/mm,较对照组[(10.45±3.70)根/mm]明显下降( t=-3.303, P=0.002),与SFN-SIQ评分呈负相关( r=-0.561, P=0.046)。疾病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以及以震颤和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之间比较,p-α-syn沉积阳性率和IE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α-syn在帕金森病患者皮肤神经纤维中沉积,伴随IENFD明显下降。提示皮肤神经中p-α-syn沉积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外周病理改变,有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外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临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