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6 d"于2021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伤史、吸烟史。浅表性胃炎病史3~4年;饮酒史3~4年。近2个月饮350~400 g白酒/d(根据患者提供饮用白酒的信息计算196~224 g乙醇/d,甲醇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停酒后手抖。眼部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01,左眼0.02;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02,左眼0.1;眼压:右眼16.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5 mmHg。双眼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未见异常;瞳孔直径:右眼3.5 mm,左眼3.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自然,黄斑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未见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黄斑区小片低自发荧光(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略薄,双眼颞下RNFL略增厚(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见图3)。血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查示:红细胞3.60×10 12/L,血红蛋白浓度129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8 g/L;谷丙转氨酶235 U/L,谷草转氨酶295 U/L,r-谷氨酰转肽酶217 U/L,总胆红素33.00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0 μmol/L;血钾3.43 mmol/L。免疫常规示:梅毒、HIV、乙肝、丙肝抗体均为阴性。头颅MRI(外院)示:脑实质MRI平扫未见异常,右侧中下鼻甲肥大。诊断:双眼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嘱患者戒酒,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3次,氯化钾缓释片0.1 mg/次,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次,每日3次;双眼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每日4次,溴酚酸钠滴眼液每日2次。患者遵医嘱用药20 d后复查视力,BCVA:右眼0.8,左眼0.9。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可见。嘱继续戒酒,改善营养治疗,半年后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凋亡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AMI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不结扎处理。建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给予每天150 mg/kg银杏叶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 d后,采用超声影像检测3组大鼠心肌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进行损伤评分,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7.28±0.30)、(5.00±0.28) mm ]低于模型组[(8.01±0.36)、(7.15±0.34) mm],而射血分数(EF)水平[(58.41±5.09)%]高于模型组[(43.2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81、3.017、3.001, P<0.05)。实验组大鼠心肌损伤评分[(4.02±0.57)分]显著低于模型组[(6.75±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3, P<0.05)。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数[(15.73±3.25)%]显著低于模型组[(33.97±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16, P<0.05)。实验组大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1.31±0.18、2.09±0.19)低于模型组(1.98±0.21、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3.158, P<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下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组织细胞凋亡,进而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叶提取物对鱼藤酮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对鱼藤酮所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鱼藤酮模型组(0.5 μmol/L鱼藤酮)和EGb761组(0.5 μmol/L鱼藤酮+100 mg/L EGb761),按照分组给予药物干预后,采用JC-1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美国海马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裂解caspase-3(cleaved-caspase-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 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ed mTOR,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3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89, P<0.05),EGb761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荧光强度比值:(1.30±0.16),(0.81±0.15)]( P<0.05)。(2)3组细胞的基础呼吸水平、ATP产生能力、最大呼吸能力和呼吸储备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07,64.18,64.42,34.62,均 P<0.05),EGb761组细胞的基础呼吸水平[(73.02±13.81)pmol/min]、ATP产生能力[(57.08±7.31)pmol/min]、最大呼吸能力[(177.70±17.14)pmol/min]和呼吸储备能力[(104.72±8.58)pmol/min]均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33.69±3.91)pmol/min,(18.08±2.50)pmol/min,(113.12±13.24)pmol/min,(79.43±9.35)pmol/min](均 P<0.05)。(3)3组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aspase-3、p-AMPK/AMPK、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8.05,28.68,33.73,45.81,17.39,均 P<0.05),EGb761组细胞的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1.95±0.36),(3.56±0.37)]和p-AMPK/AMPK比值[(1.49±0.19),(2.25±0.27)]均显著低于鱼藤酮模型组(均 P<0.05);p-PI3K/PI3K比值[(0.75±0.07),(0.44±0.07)]、p-AKT/AKT比值[(0.74±0.06),(0.36±0.09)]、p-mTOR/mTOR比值[(0.90±0.06),(0.62±0.07)]均显著高于鱼藤酮模型组(均 P<0.05)。 结论:EGb761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弱了鱼藤酮对AMPK的激活和对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作用、增强了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功能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系实验小鼠55只,留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45只小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最终有40只完成建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短程给药(GB1w)组、长程给药(GB2w)组、长程给药+拮抗剂(GB2w+PRI-724)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术后无药物干预;GB1w组MCAO术后1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GB2w+PRI-724组MCAO术后2周内鼻饲银杏内酯B(10 mg/kg)0.1 ml,且第8~14天银杏内酯B给药前3 h,给予选择性拮抗剂PRI-724 20 mg/d。比较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nt、β-catenin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模型组相比,GB1w组、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1w组相比,GB2w组和GB2w+PRI-724组的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上升,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GB2w组相比,GB2w+PRI-724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FGF4、TNF-α、IL-6和MDA水平及GSK-3β表达上升,TGF-β1、GSH-Px和SOD水平及Wnt、β-catenin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银杏内酯B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且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方法:利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卒中中心数据库,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发病48 h内接受双抗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双抗治疗组。END定义为发病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目评分增加≥1分。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联合治疗组84例,双抗治疗组71例。发病7 d内共有21例(13.5%)患者发生END,其中联合治疗组6例,双抗治疗组15例。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血病例。单变量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卒中分布、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等因素可能与END有关( P均<0.1)。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卒中分布等混杂因素后,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END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233,95%可信区间0.078~0.796; P=0.009)。 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抗治疗可降低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发生率,且不会增高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细菌脂多糖及28 d病死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细菌脂多糖(LPS)水平及28 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清TNF-α、PCT与LPS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690, P=0.039);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01)分、(6.25±1.83)分,(18.62±1.75)分、(8.54±2.19)分]( t=8.931、5.383,均 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NF-α、PCT和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3.62±3.39)ng/L、(1.46±0.79)μg/L、(23.62±7.19)ng/L,(56.28±4.54)ng/L、(2.12±1.03)μg/L、(33.75±8.67)ng/L]( t=14.989、3.411、6.033, P<0.001、 P=0.001、 P<0.001);研究组28 d病死率为6.67%(3/45),对照组为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160, P=0.017)。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度至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重度至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特点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听力恢复与血清NS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单侧中重度至极重度突发性聋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激素、银杏叶注射液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HBO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0 d进行纯音测听以获得听力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SE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SE变化及与听力变化水平的关联。结果:突发性聋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且与听力下降水平相关( P<0.01);极重度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中重度和重度患者( 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2.2%)高于对照组(60.0%)( P<0.05);2组患者听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纯音听阈均值低于对照组( P<0.05)、听阈增益高于对照组( P<0.01);2组患者NSE水平均下降,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NSE下降值大于对照组( P<0.01)。2组患者血清NSE下降值与听阈增益值均呈正相关(观察组 r=0.686, P<0.01;对照组 r=0.418, P<0.01)。 结论:中重度至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且与听力下降的严重程度有关,而治疗后NSE下降值与听阈增益相关。联用HBO治疗可改善患者听力、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突聋患者血清NSE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加曲班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常规组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7, P=0.012)。治疗后,研究组巴氏指数[(65.3±7.3)分]高于常规组[(59.8±7.5)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2±0.4)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6±0.7)分]均低于常规组[(2.4±0.6)分、(7.6±1.1)分]( t=-4.07、12.89、17.82,均 P < 0.001);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ɑ均低于常规组( t=10.10、18.25、14.15,均 P < 0.001);研究组一氧化氮高于常规组,而内皮素1、血栓素A2均低于常规组( t=-7.65、10.77、21.90,均 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其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整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代对照品内标法测定银杏叶片中总黄酮醇苷含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以硝苯地平为替代对照品同时测定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硝苯地平为替代对照品,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JADE-PAK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2.2)-甲醇(50∶50),硝苯地平检测波长为236 nm,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 ℃,通过测定硝苯地平与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内标法,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结果:硝苯地平、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进样量分别在0.12~1.16 μg、0.07~0.73 μg、0.06~0.56 μg、0.03~0.27 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硝苯地平与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82 2、0.768 5、0.808 8;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8%、98.03%和94.55%。结论:用硝苯地平作为替代对照品,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含量进行测定和质量控制具有经济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银杏二萜内酯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并影响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以及慢性应激+银杏二萜内酯低剂量(1.5 mg·kg -1·d -1)组、中剂量(3 mg·kg -1·d -1)组和高剂量(6 mg·kg -1·d -1)组。除对照组,各组造模3周后给予药物治疗,持续给药3周并同时造模。应激期间和结束后测试行为学,取血清和海马下丘脑组织用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等试剂盒检测。 结果:慢性应激造成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持续给予银杏二萜内酯可以改善大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旷场试验评分。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改善CUMS造成的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1β、IFN-γ分泌减少,显著升高IL-10、IL-4分泌水平。此外,CUMS造成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亢进,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的分泌,负反馈调节海马中神经递质释放,造成CUMS大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含量降低。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抑制HPA轴功能亢进,增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结论:银杏二萜内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抑制HPA轴亢进,增加神经递质释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