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化定制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在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胸壁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应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其中胸骨柄肿瘤1例、胸骨体肿瘤4例。基于患者术前胸廓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患者胸骨以及与之连接的部分肋骨、锁骨的三维骨骼及肿瘤模型,同时设计并数字化定制个体化的钛合金胸骨假体;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肿瘤切除术,再将钛合金假体植入缺损的胸骨模型中进行匹配,模拟假体植入手术。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植入术前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其中1例胸骨柄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肌腱重建了胸锁关节。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胸壁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生存状态、胸锁关节重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胸骨假体移位或断裂、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全组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L。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例、髓系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和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全组均无需进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植入物感染;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有1例术后因胸腔积液延迟拔除胸管。全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生术后植入物断裂、移位,或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胸锁关节重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手术方案可行,操作简单,术后胸壁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中心甲状腺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35例cN0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7例,女性98例,年龄(43.2±8.8)岁(范围:21~59岁)。51例接受改良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腔镜组),84例接受传统颈部切口手术(开放组)。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两组手术结果。 结果:所有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 M(IQR)]稍长[73.5(22.5)min比90.0(30.0)min, Z=-5.831, P<0.01],引流量更多[60(25)ml比95(45)ml, Z=-6.275, P<0.01],住院费用更高[22 687(3 488)元比26 652(2 431)元, Z=-6.944, P<0.01],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率更高[15.5%(13/84)比60.8%(31/51), χ2=29.651, P<0.01]。两组的中央区完全显露率、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比值及手术前后甲状旁腺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改良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的创伤和安全性与开放手术相当,手术时间稍长,引流量略多,住院费用略高,下位甲状旁腺原位保留难度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淋巴瘤治疗后的肠系膜病变:残余肿瘤还是假阳性病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55岁,2021年4月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无发热、盗汗、体质量下降,查体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大径1~3 cm。既往史:23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外院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经本院会诊考虑为滤泡性淋巴瘤(WHO 1~2级),免疫组织化学: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2(滤泡中心+),Bcl-6(滤泡+),CD3(滤泡间区+),CD10(中心及滤泡间+),CD20(++),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中心5%),CD19(+),C-MYC(-),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1, Mum-1;-),CD5(滤泡间区+),CD23(少量+),CD30(Ki-1)(散在+)。患者为治疗前分期行 18F-FDG PET/CT检查(图1),结果示双侧锁骨上/下区、右腋下、小肠系膜、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双髂、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最大、代谢最高者位于左侧腹股沟,最大径3.3 cm,SUV max为1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例1,女,71岁,汉族。2021年5月21日因“双下肢浮肿、气憋、乏力10余天,加重2 d”入住舟曲县人民医院内一科。10余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气憋、憋闷、喘促、乏力等症状,上坡时气憋明显加重,未给予药物治疗。近2 d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就诊。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出院后饮食较差,营养欠佳。3年前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平时间歇性腹痛。体格检查:结膜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长约8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甲床微苍白,双下肢中度浮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2.85×10 9/L,红细胞(RBC)2.25×10 12/L,血红蛋白(Hb)96 g/L,血小板(PLT)87×10 9/L。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为胆囊颈部结石(多发)(见图1A)。入院诊断:胃癌术后,胆囊炎并结石(多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后行CT检查:(1)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积液,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胃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B)。经过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会诊后转入外科,完善术前准备,患者近亲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为避免肠管损伤,建立气腹时取脐下1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分离进腹并放置10 mm Trocar,成功建立气腹,进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在右侧腋前线平脐无粘连处置入5 mm Trocar,用电凝钩紧靠腹壁由近及远,从下往上,循序渐进地仔细分离粘连。建立一定空间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下方2 cm处打孔置入5 mm Trocar,继续分离粘连最终到达肝脏下缘,在剑突下打孔置入10 mm Trocar。成功分离腹腔粘连并建立操作孔后进行胆囊Calot三角解剖(见图1C),仔细辨别胆囊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然后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及远端,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后,顺行分离切除胆囊。手术总共用时18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术后1周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1)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8岁(范围:26~33岁);主诉为腹痛3例(其中2例伴有盆腹腔巨大肿块并多发转移),咳嗽2例(其中1例伴上腔静脉闭塞综合征),面部肿痛1例,食欲差并发现上腹部肿物1例;自出现症状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30 d(范围:15~188 d)。(2)孕期仅3例明确诊断,分别为右鼻前庭区肿块活检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肺穿刺活检1例,活检后病理检查诊断为NHL;1例为孕期行骨髓穿刺,疑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于剖宫产术后37 d因脾脏明显肿大伴腹胀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余3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病灶活检或部分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NHL。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脾边缘区淋巴瘤1例,鼻腔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Ⅳ期6例。6例晚孕期终止妊娠患者中,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其中1例肿瘤转移至胎盘。(3)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中期引产1例;晚孕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5例,均为早产;足月产钳助产1例。6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7例妊娠合并NHL患者中,终止妊娠后5例接受化疗(其中1例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治疗),1例接受化疗+鼻咽部放疗,这6例患者随访期内(随访至2022年10月)均无复发;另1例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合并NHL孕期诊断困难,需重视孕妇主诉,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当病变累及多器官时,需考虑淋巴瘤可能。妊娠合并NHL对化疗敏感,即使为晚期患者,经规范化治疗仍能获得良好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涎腺异位于泌尿生殖系统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异位涎腺是指除正常涎腺部位以外区域存在的涎腺组织,最常发生于外耳道与锁骨内侧连线附近的区域,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极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睾丸扭转患者,行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异位涎腺。此类患者一般无症状,若无瘘管通向皮肤或黏膜表面,临床较难发现。本病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对于异位涎腺,无论位置如何,均需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期重点号内容是肿瘤切除与修复。述评《迎接头颈外科功能修复时代的到来》介绍了头颈外科重建已经从早期的缺损创面封闭过渡到精准结构重建阶段,并开始走向功能重建,未来的皮瓣研究将致力于改善供区的功能保留和受区的器官功能重建等方面。《游离腹直肌肌皮瓣在晚期鼻窦癌手术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认为对于晚期鼻窦癌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在充分评估肿瘤可切除性以及缺损性质和范围的基础上,采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是一个理想的策略和方法。《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了38例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及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认为此皮瓣质地柔软,具有供区瘢痕隐蔽且供区功能损失小等优点适合用于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术后的肩功能评估》回顾性分析了56例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病例资料,并对锁骨上皮瓣术后患者的肩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认为术后患者存有肩功能障碍,且与皮瓣的分型相关。《锁骨上岛状皮瓣在气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通过总结10例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颈胸部肿瘤手术后气管缺损的临床资料,认为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气管缺损厚度合适,制取技术简单,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疗效与分析》通过对39例采用折叠腓骨瓣进行修复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为期2年的问卷评估,认为进行折叠腓骨瓣修复能够较好地满足语言和咀嚼功能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继续教育园地《头颈局部皮瓣“岛状”设计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胸大肌和锁骨上皮瓣为例,介绍了局部轴型皮瓣“岛状改良”的设计技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实施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mplet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CET)治疗甲状腺癌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锁骨下组(经锁骨下入路CET)48例和经口组(经口腔前庭入路CET)48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美容满意度评分,术前、术后1、3及7 d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 +/CD8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组织激肽释放酶11(kallikrein11,KLK11)、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术后1、3及7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评估颈部功能。 结果: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58±10.87)min和(101.84±11.35)min( 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4.31±0.86)d和(5.12±0.91)d( P<0.001),引流量分别为(65.13±12.49)mL和(78.65±15.32)mL( P<0.001)。术后1、3及7 d,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CD3 +分别为(41.53±3.86)%和(38.29±3.51)%( P<0.001),(46.21±4.35)%和(42.81±4.06)%( P=0.001),(48.23±4.47)%和(45.10±4.23)%( P<0.001);CD4 +水平分别为(33.27±3.90)%和(30.18±3.45)%( P<0.001),(36.28±4.15)%和(33.46±3.87)%( P=0.001),(38.69±4.22)%和(35.17±4.10)%( P<0.001);CD4 +/CD8 +水平分别为(1.31±0.22)和(1.16±0.21)( P=0.001),(1.40±0.23)和(1.20±0.22)( P<0.001),(1.58±0.24)和(1.45±0.25)( P=0.011)。术后1、3及7 d,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血清SIL-2R、KLK11、MK水平、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22.92%(11/48)( P=0.049),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5.83%(46/48)和81.25%(39/48)( P=0.025)。 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锁骨下入路行CET治疗甲状腺癌均对颈部功能造成损伤,前者能减轻免疫功能损伤,有助于术后早期病情恢复,同时能提高安全性及患者美容满意度,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22年10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诊治的7例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7例患者初诊年龄[ M(IQR)]为49(23)岁(范围:27~64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阴囊肿大7例,鞘膜积液2例。3例患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肺,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 结果:3例患者初治即接受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2例在外院接受了经阴囊睾丸切除术,2例因诊断为鞘膜积液在外院先接受了睾丸鞘膜切除术,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后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接受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均未明显升高。2例患者PD-L1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1例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2例患者在肿瘤复发后接受了一线化疗。使用的化疗方案包括顺铂+培美曲塞方案等。随访截至2022年10月,3例复发,其中2例因肿瘤进展死亡。中位总体生存期35个月(范围:4~87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6个月(范围:2~87个月)。结论: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早期可积极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转移性肿瘤的全身治疗可选择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否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