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穿刺正染技术在解剖性后上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解剖性后上肝段切除术一直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方式,如何准确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域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精准肝脏外科时代的新要求。门静脉穿刺荧光正染技术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其在解剖性后上肝段切除术中具有一系列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技术要求。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能够直观显示肝段流域的立体范围,是一种更精准的导航模式,有助于肝脏外科医师对后上肝段范围的识别,从而更加安全、规范地开展手术。笔者查阅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腹腔镜下穿刺正染技术在解剖性后上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到2022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术中使用ICG荧光引导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男性53例,女性19例,年龄(55.5±12.9)岁(范围:42.6~68.4岁)。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其中接受超选择性经肝动脉荧光正染13例(动脉正染组),接受门静脉反染43例(门静脉反染组),接受门静脉穿刺正染16例(门静脉正染组)。三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手术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肿瘤最大径[ M(IQR)]分别为2.5(2.4)cm、3.0(2.5)cm、3.0(2.4)cm,距肿瘤最小切缘分别为1.1(1.1)cm、1.0(1.0)cm、1.1(1.6)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64、0.878)。动脉正染组、门静脉反染组、门静脉正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48±93)min、(277±112)min、(295±116)min,出血量分别为80(150)ml、200(350)ml、100(15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34、0.743)。所有病例术中均未输血,均未中转开腹。动脉染色组术后第1、2天的ALT水平较门静脉反染组高[(559±398)IU/L比307(257)IU/L, q=235.5, P=0.004;(611±389)IU/L比(331±242)IU/L, q=265.2, P=0.002]。门静脉正染组和反染组均有1例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均降至正常范围内。 结论:经动脉流域或门静脉流域进行ICG荧光引导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较为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理论与技术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解剖性肝切除旨在对荷瘤门静脉流域进行系统性切除,以提高肝细胞癌手术疗效,但由于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存在偏差,其肿瘤学疗效尚存争议。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PT-AR)基于真实门静脉流域分析进行手术规划,以荧光染色引导荷瘤门静脉流域切除同时,显露代表性流域间静脉,实现完整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同时可保证剩余肝脏完整功能。PT-AR基于经典解剖性肝切除核心理论,从技术层面修正经典解剖性肝切除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偏差,有望更好实现肝细胞癌肿瘤学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16例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行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共入组16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59.1±10.9)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术后并发症等。采用门诊复查和打电话的方式随访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无中转开腹,其中10例为术中超声引导下肝实质入路的腹腔镜肝Ⅷ段切除,6例为术中超声引导下Glisson蒂穿刺注射吲哚菁绿染色肿瘤所在门静脉流域的肝Ⅷ段切除。16例患者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手术时间为(274.8±82.8)min,术中出血量为[ M( Q1, Q3)]100.0(50.0,200.0)ml,无术中输血,无术后并发症,术后5~7 d均顺利拔除引流管出院。16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均存活,2例患者术后复发。 结论: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可视化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肝脏增强CT检查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20~83岁。使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CT检查薄层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数据测量。每例健康体检者均重建肝脏、门静脉以及肝静脉,了解其解剖情况。观察指标:(1)肝脏体积。(2) 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5)肝中静脉属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肝脏体积: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肝脏体积为1 248.8 mL(785.5~3 745.6 mL)。(2)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Rex-Cantlie线重叠75例,偏右25例。(3)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左右半肝分界线的位置关系:100例健康体检者中肝中静脉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完全一致76例,肝中静脉起始段位置偏右而近下腔静脉段一致24例,无肝中静脉偏于门静脉流域划分的左右半肝分界面左侧者。(4)模拟解剖性肝切除术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解剖性肝切除离断肝实质长度为121.7 mm(91.3~177.2 mm)。胆囊窝距肝中静脉的距离为17.8 mm(6.5~35.8 mm)。(5)肝中静脉属支情况: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肝中静脉属支重建共507支,其中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支总数分别为61支、147支、190支、109支。每例健康体检者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支数目分别为1支(0~1支)、1支(0~3支)、2支(0~4支)、1支(0~2支)。S4a段、S4b段、S5段、S8段肝中静脉属支根部直径分别为3.6 mm(2.2~8.1 mm)、3.7 mm(2.0~6.6 mm)、3.6 mm(2.2~6.8 mm)、3.5 mm(2.3~7.9 mm),属支根部距胆囊窝的距离分别为103.9 mm(76.9~130.0 mm)、59.1 mm(12.0~115.3 mm)、54.2 mm(22.8~95.9 mm)、103.9 mm(66.5~144.2 mm)。根据肝中静脉各段属支根部位置、直径范围绘制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的肝中静脉属支根部位置图。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通过肝中静脉属支解剖数据及肝中静脉属支根部位置图展示肝中静脉支流的解剖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解剖性肝切除的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0±3.7)岁。2例为肝右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右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1例为肝右前叶肿瘤,肿瘤侵犯门静脉右前支腹侧段,采取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为肝左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左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4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实施了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指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合适的肝癌病例可以采用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的解剖性肝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可视化下Laennec入路联合术中超声行腹腔镜解剖性缩小右半肝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解剖性缩小右半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anatomical narrow right hemihepatectomy,LANRH)的1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门静脉分支及流域分析,术中超声定位肿瘤和目标肝蒂,并沿Laennec膜控制目标肝蒂后行LANRH,其中Ⅴ-Ⅵ-Ⅶ段切除6例、Ⅵ-Ⅶ-Ⅷ段切除9例、Ⅴ-Ⅵ-Ⅷ段切除2例、Ⅴ-Ⅶ-Ⅷ段切除2例,流域分析提示与右半肝切除相比平均提高16.3%的功能性残肝体积,手术时长150~280 min,术中出血量100~550 ml,术后住院时间5~13 d,术后出现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4例(腹腔积液2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好转,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术后小肝综合征和死亡。本研究表明三维可视化下Laennec入路联合术中超声行LANRH是安全可行的,相比右半肝切除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残肝体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于肝脏解剖的复杂性和手术操作的风险性,腹腔镜肝切除术仍是具有较高技术挑战的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肝切除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充分评估,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解剖性肝切除术、流域切除技术和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肝脏微创外科的全面发展。腹腔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联合超声引导、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方法、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革新,使得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有望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技术推广应用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入路选择、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理念转变、技术革新、并发症的防控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理念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肝细胞癌的治愈性治疗措施之一,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都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我国肝细胞癌患者>80%合并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肿瘤常跨越肝段生长、累及多个肝段,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因切除肝脏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术后肝衰竭而应用受限。基于肝细胞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局限性,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理念应运而生并用于实践。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又称保留肝实质的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指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参考平面,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与亚肝段和(或)肝段的解剖关系,切除肿瘤及其所在亚肝段和(或)肝段门静脉流域,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实质。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亚肝段切除、肝段切除和保留肝实质的联合亚肝段和(或)肝段切除术,其适应证主要是位于(亚)肝段之间的小肝癌或微小肝癌,采用三维可视化、腹腔镜超声检查和吲哚菁绿融合荧光等导航技术,通过多个亚肝段的拼接组合,实现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切缘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可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的肝组织,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脏结构和体积的目的。目前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肿瘤学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将成为肝细胞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深入阐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论和技术支持、肿瘤学安全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理论及技术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传统解剖性肝切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针对肝细胞癌实施荷瘤门静脉流域切除的效果欠佳。腹腔镜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借助现代三维重建流域分析技术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系统,可更高质量地完整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以获取肝细胞癌的外科肿瘤学和围手术期疗效。因此,《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展开深入讨论,经反复论证,制订《腹腔镜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理论及技术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旨在完善和规范腹腔镜门静脉流域解剖性肝切除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更深入地探索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和进行安全、规范的推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