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疗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属于急诊科和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很高,与年龄及行为方式有关,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仍普遍遵循经验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急性期疼痛管理缺乏共识。为推动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国情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促进国内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及疼痛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8例儿童滑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62/98),女36例(36.7%,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51/98),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患儿中,软组织损伤15例(15.3%,15/98),以膝关节扭伤(33.3%,5/15)及大腿损伤(20.0%,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83/98),以胫腓骨干骨折(38.6%,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14/51)及小腿(27.5%,14/51),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摔倒受伤,19.4% (19/98)的患儿因装备型号不匹配受伤,6.1 % (6/98)的患儿因雪板脱离装置失效受伤,其余受伤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被人撞伤、跨级别滑雪及疲劳。15例软组织损伤患儿中,1例(6.7%,1/15)患儿因大腿软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其余保守治疗。83例骨折患儿中,11例(13.3%,11/83)患儿接受手术治疗;24例(28.9%,24/83 )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7例(56.6%,47/83)接受原位石膏或支具固定;1例(1.2%,1/83)患儿予制动休息观察。结论:我国儿童滑雪伤与传统滑雪国家报道的临床特征整体类似,但又具备自身特点:①我国儿童参与单板运动比例较高,上肢伤比例相对较高;②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体验式滑雪受伤比例较高;③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外伤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在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收治5例大面积头皮及软组织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57(38.0±2.1)岁,创面面积为16.0 cm×8.0 cm~18.0 cm×12.0 cm。术中行头皮创面清创后,安装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安装后第3天开始对创面进行牵张,每天牵张1 mm,并均分成3次完成,牵张过程中,注意创缘的血运变化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当创面牵张至创缘行创面挤捏闭合式试验阴性时,停止进一步牵张,维持最后的牵张状态3 d后,直接拉拢缝合。观察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牵张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牵张5、10、15、20 d剩余创面面积。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5例患者创面经牵张治疗19~23 d后直接缝合。牵张过程中创缘无张力性水疱形成,创面缝合后创缘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发生。牵张治疗5~20 d,创面面积逐渐缩小。术后随访时间2~11(4.5±1.5)个月,牵张处的头皮组织弹性、色泽、感觉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似,新生毛发接近正常,创缘可见线性瘢痕,创面无瘢痕形成。结论:可持续型皮肤牵张器的应用降低了头皮缺损创面的治疗难度,治疗后新生毛发生长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旋股外侧动脉分叶皮瓣修复下肢复杂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分叶皮瓣修复下肢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下肢复杂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9岁[(42.2 ± 3.7)岁]。创面位于小腿7例,足踝部7例,足背11例。单处宽大不规则创面15例,缺损面积10 cm × 9 cm~18 cm × 12 cm;2~3处创面10例,每处缺损面积4 cm × 3 cm~12 cm × 5 cm。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分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均直接闭合。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与质地、供区瘢痕形成情况及患肢行走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分级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 7~30个月[(12.1 ± 1.8)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患肢可以正常行走。末次随访时BMRC分级S3、S4级为23例,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 P < 0.01);VSS评分为4~8分[(6.0 ± 1.3)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7~13分[(9.9 ± 1.6)分]( P < 0.01)。 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分叶皮瓣修复下肢复杂创面,皮瓣外形、质地及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性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修复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患者手术修复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开封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70例(70只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创面修复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变化;随访时间9~45个月,观察眼睑及眶周修复美容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7 d,血清IL-1β、TNF-α、IL-8浓度分别为(51.26±3.85)g/L、(7.51±1.58)pg/mL、(6.26±1.98)ng/L,均低于治疗前的(95.67±5.42)g/L、(21.77±3.46)pg/mL、(27.57±3.19)ng/L( t=55.89、31.37、47.49,均 P<0.001);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血肿、瘢痕形成、眼睑闭合不全、睑外翻或睑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为阴性,泪液分泌试验(17.75±1.87)mm/5 min;修复美学效果理想度为100.00%。 结论:手术修复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控制炎症反应,获得理想修复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解剖型跟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3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B型2例,ⅢAC型2例,ⅢAB型3例,ⅢBC型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8例,按AO闭合软组织损伤分级:Ⅰ级5例,Ⅱ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为Ⅲb型,该患者清创后行皮瓣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在一期(8例)或二期(1例)手术过程中应用解剖型跟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协议评定疗效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男性患者为79~93分(平均84.7分),优6例,良1例;女性患者为82~91分(平均86.5分),优1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协议评定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3 d即可下床行康复锻炼。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型跟骨外固定装置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其具有解剖构型、内置物占位少、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部分负重进行康复锻炼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OBS)治疗复杂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应用OBS治疗的64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4.3岁;骨折类型: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的患者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0 d,平均13.6 d;根据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皮肤软组织缺损覆盖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康复情况评估疗效。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12~50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术后3~8个月骨折端开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术后9~18个月已达骨性愈合,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皮肤缺损患者在行固定术后3~6周达完全愈合,皮肤完全覆盖骨面。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定患肢功能:优28例,良30例,中6例,优良率90.6%。结论:OBS对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性等复杂胫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修复急性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五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对5例急性腘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根据患肢临床表现和下肢CTA检查,确诊为腘动脉急性闭塞性损伤,无下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肢肿胀明显。探查发现腘动脉外膜挫伤严重,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损伤导致完全闭塞长度为6.5~12.8(8.4±0.2)cm。移植健侧大隐静脉(长8.5~13.8 cm)重建闭塞腘动脉,术后常规抗凝、解痉、预防感染、消肿对症处理。根据患肢切开减压创面愈合情况指导早期正规患肢功能康复锻炼,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时间至少半年,观察患肢恢复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本组5例闭塞性腘动脉损伤血管顺利重建血供,从手术开始到腘动脉血供重建恢复正常通血,时间为2.5~3.2(2.7±0.3)h,肢端循环良好,无肌肉坏死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经过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肌力恢复至Ⅳ~Ⅴ级,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腕关节轴向骨折脱位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轴向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我们共收治8例腕关节轴向骨折脱位患者。根据Garcia-Elias分型:尺侧轴向骨折脱位4例(均为开放性损伤),桡侧轴向骨折脱位2例(均为开放性损伤),桡尺侧联合轴向骨折脱位2例(1例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损伤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张、神经减压、复位并固定骨折与脱位,开放性损伤患者行清创复位固定骨折与脱位,修复肌腱、神经、血管;2例患者二期行植皮术修复软组织缺损。早期开始康复治疗。结果:术后8例患者随访4~15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腕关节轴向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程度远大于骨与关节损伤程度,应重视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及术后系统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采用专用减张系统和包含大剂量抗生素原位滴注及氧气输送的负压治疗使战创伤相关的软组织损伤治疗简单化:一项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战争中,由枪伤、爆炸伤导致的大面积软组织战创伤发病率高、易感染,创面常延迟愈合,造成伤员活动障碍、功能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医疗费用增加。为了实现大面积软组织战创伤的早期Ⅰ期闭合,以色列梅尔哈维姆阿迪·内盖夫康复医院的Moris Topaz等评估了该团队的治疗方法,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表题为《Minimizing treatment complexity of combat?related soft tissue injuries using a dedicated tension relief system an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augmented by high?dose in situ antibiotic therapy and oxygen delivery: a retrospective study》的回顾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