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 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 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 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脑脊液葡萄糖及乳酸水平与创伤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发生创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的主要原因[1].TBI后PTE患病率从1.3%到53.3%不等,随着TBI的严重程度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也显著增加,但发生癫痫的潜伏期可以维持数年[2].PTE可以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因此,PTE发作不仅是TBI后早期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也是晚期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目前临床上的预防主要用于单次发生的急性PTE,对于复发性慢性癫痫效果较差.尽管给予预防性治疗但仍有15%~40%的TBI患者伴随有慢性癫痫发作[4].由于脑脊液提供了血液、炎症、感染以及退行性疾病的信息,可以对脑代谢有一些了解,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5-6].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寻找TBI后发生PTE的危险因素,以及脑脊液中葡萄糖与乳酸水平对PTE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急性严重创伤患者"零通道"启动的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对成人急性严重创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为急救工作"零通道"的启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检索专家共识、临床研究、指南、系统评价等文献,检索时间2013年1月至2023年11月.根据标准筛选出文献后,采用不同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分级.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4篇临床研究,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最终总结了10项成人急性严重创伤患者"零通道"启用的循证依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成人急性严重创伤患者"零通道"启动的相关指标,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启动急救"零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单纯性sTBI患者共328例,根据受伤后7 d内是否出现ARDS分为ARDS组(107例)和非ARDS组(221例);对患者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等)、创伤程度[头颅简明损伤评分(AI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输血及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相关血生化指标[包括碱剩余(BE)、血肌酐(SCr)、尿素氮、降钙素原(PCT)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sTBI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几乎所有sTBI患者出现ARDS的时间都是在损伤后7 d内,年龄>55岁、血糖、PCT水平、休克、输注血小板>10 U、GCS评分、血清BE<-6 mmol/L、SCr及血尿素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GCS低评分(<8分)、休克、输注血小板>10 U、血PCT≥10.01 μg/L是sTBI后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ARDS组患者病死率(61.5%vs.26.4%)、平均住院时间(d:14.8±3.4 vs.11.4±3.6)、机械通气持续时间(d:11.6±2.8 vs.7.8±2.1)等均高于未出现ARDS组(P<0.05).结论 GCS低评分(<8分)、年龄>55岁、输注血小板>10 U、休克、血PCT≥10.01 μg/L是sTBI后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应早期识别、及时联合干预,有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TBSS方法对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白质改变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研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探讨DKI在mTB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27例mTBI患者和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7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及DKI影像数据,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分析mTBI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的脑区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值、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值、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fractional anisotropy,KFA)值.结果 mTBI组左侧上纵束-颞叶部FA值(0.450±0.048)低于对照组(0.480±0.028,t=-2.253,P=0.0285);mTBI组胼胝体辐射线枕部AK值(0.68±0.05)低于对照组(0.72±0.05,t=-2.407,P=0.0197);mTBI组右侧扣带束海马部RK值(0.89±0.15)低于对照组(0.99±0.18,t=-2.044,P=0.0460);mTBI组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扣带束的扣带皮层部、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右侧上纵束-颞叶部KFA值[(0.49±0.19)、(0.50±0.32)、(0.48±0.30)、(0.49±0.03)、(0.54±0.59)]均低于对照组[(0.51±0.13)、(0.52±0.20)、(0.50±0.02)、(0.51±0.26)、(0.57±0.46),t=-2.15、-2.95、-2.37、-2.38、-2.25,P均<0.05];mTBI组MK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参数可作为评估急性mTBI患者脑白质改变的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可揭示脑白质微结构的微小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1月前后两年2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以ICU创伤单元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DT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厅滞留时间、开始急诊手术时间及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min:14.40±3.10 vs.26.00±5.28)、抢救厅滞留时间(min:32.90±10.65 vs.68.20±21.33)、急诊手术时间(min:39.8±13.72 vs.108.10±59.94)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以ICU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的建立,构建了严重创伤救治的一体化流程,能够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极大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静脉超声分级系统对多发性创伤患者住院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静脉负荷超声(VExUS)分级系统对多发性创伤患者住院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61)和未AKI组(n=10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VExUS得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K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xUS评分的预测价值.同时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院另外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35例多发性创伤并发AKI患者为验证对象,绘制ROC曲线验证VExUS评分预测多发性创伤患者并发AKI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SCr)、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VExUS评分是多发性创伤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Cr、PCT、Cys-C、CRP、VExUS评分预测多发性创伤患者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6(95%CI0.516~0.758,P=0.023)、0.742(95%CI0.633~0.850,P<0.001)、0.628(95%CI 0.521~0.735,P=0.022)、0.705(95%CI0.601~0.808,P=0.001)、0.793(95%CI 0.715~0.871,P<0.001),其中VExUS评分预测的ROC最高,最佳截断值为2分,敏感度为81.97%,特异度为61.66%.加以验证的ROC曲线结果显示,VExUS评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并发AKI仍具有良好预测价值,AUC为0.740(95%CI0.648~0.831).结论 VExUS评分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AK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影像学分型及其治疗效果分析(附126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影像学分型中各型IPN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26例IP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0例(55.6%),女性56例(44.4%),年龄[ M(IQR)]44(17)岁(范围:12~87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7例(53.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59例(46.8%)。所有病例均符合IPN诊断标准。根据CT图像中显示的感染坏死部位不同,将病例分为Ⅰ型(中央型IPN)、Ⅱ型(外周型IPN)、Ⅲ型(混合型IPN)和Ⅳ型(孤立型IPN),分别为21例、23例、74例和8例;另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创伤递升式(Step-up)治疗策略(Step-up组)和跨越式(Step-jump)治疗策略(Step-jump组),分别为109例和17例。分别采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差异。 结果:各型IPN患者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等级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其他三型IPN合计相比,Ⅳ型IPN患者的总住院时间[69(40)d 比19(19)d]及总住院费用[32.3(41.9)万元比6.0(7.8)万元]均明显增加( Z=-4.041、-3.972, P值均<0.01)。Ⅳ型IPN患者残余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型IPN合计( χ2=16.350, P<0.01)。各型IPN患者不同治疗分组之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tep-up组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少于Step-jump组[19(20)d比33(35)d, Z=-2.052, P=0.040;5.9(8.0)万比12.2(10.9)万元, Z=-2.317, P=0.020]。Ⅳ型IPN中Step-up组住院费用高于Step-jump组[33.0(57.8)万元比14.1万元, Z=-2.000, P=0.046]。Step-up组残余感染发生率[17.4%(19/109)]低于Step-jump组(10/17)( χ2=11.980, P=0.001)。 结论:Ⅳ型IPN患者的感染坏死程度较其他三型更重,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Step-up模式治疗IPN是安全有效的,Step-jump模式可用于治疗位置深在、常规引流方式难以抵达或以“干性坏死”为主的感染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严重多发伤后免疫紊乱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免疫紊乱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205例,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AG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GI组与不伴AGI组(N-AGI组);AGI组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AGI组(L-AGI组)与重度AGI组(S-AGI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于伤后1、7、14 d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AGI发生的免疫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79.5%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AGI(163/205例)。与N-AGI组患者相比,AGI组在伤后1 d总T淋巴细胞(Tc)、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比率;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h/Ts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14 d的IL-8与IL-10水平,Ts、Th/Ts及Treg比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AGI组患者相比,S-AGI组在伤后1 d的Tc、Th比率,IL-6与TNF-α水平;7 d和14 d的Ts、Th/Ts与Treg比率,IL-8与IL-10水平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 7 d( OR=2.018,95% CI:1.105~5.364, P=0.013)、Treg 14 d( OR=3.612,95% CI:1.375~8.476, P=0.006)、IL-6 7 d( OR=1.824,95% CI:1.011 ~5.835, P=0.024)、IL-10 14 d( OR=2.847,95% CI:1.241~6.216, P=0.014)、TNF-α 7 d( OR=1.754,95% CI:1.215~5.441, P=0.018)是严重多发伤后伴发AGI的高危因素。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机体免疫紊乱易诱发AGI,且伴发AGI将导致伤后免疫紊乱的持续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诊疗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属于急诊科和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很高,与年龄及行为方式有关,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仍普遍遵循经验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急性期疼痛管理缺乏共识。为推动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国情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促进国内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及疼痛管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