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下快速上浮脱险不同退筒方法的比较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快速上浮脱险退筒时不同的脱险筒卸压方法,为提高紧急情况下的退筒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模拟在30、60、120、150 m深度进行快速上浮脱险时发生紧急情况,人员需要退筒,脱险筒采用排水或排气等方法卸压,分别记录脱险筒内压力值的变化情况。结果:2种方法的减压速率都出现先快后慢的情况,且最大速率超过10 m/s。结论:在脱险筒压力超过60 m时不宜采用上述二种方法直接卸压,可在脱险筒直通大气出口处增加手动阀门,以保证人员安全;在脱险筒压力低于60 m时,建议采用排水的方法卸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的内镜集中管理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肠镜为例,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对内镜集中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内镜中心常规肠镜检查使用后肠镜252条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条次,均采用智能追溯信息系统进行消洗、回收、取用环节的信息录入、读取。对照组采用内镜中心负责的分散管理,观察组采用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的集中管理。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两组内镜表面、阀门、腔道相对光单位值;比较两组内镜表面、内腔、活检口、注水注气口、负压吸引口采样物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比较两组内镜清洗环境气溶胶颗粒物含量;比较两组工作人员回收满意度和使用满意度;比较集中管理与分散合理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及内镜维修率。结果:观察组内镜阀门及腔道清洗合格率[94.4%(119/126)、93.7%(118/126)]高于对照组[90.5%(114/126)、88.9%(112/126), χ2=5.686、 χ2=8.841, P均<0.05];观察组内镜内腔、活检口、注水注气口、负压吸引口微生物菌落生长阳性率[19.0%(24/126)、17.5%(22/126)、1.6%(2/126)、12.7%(16/126)]均低于对照组[30.2%(38/126)、24.6%(31/126)、4.8%(6/126)、19.8%(25/126), χ2=12.215、 χ2=9.003、 χ2=6.446、 χ2=9.106, P均<0.05]。观察组洗消环境中空气产生的0.5 μm及2.5 μm气溶胶颗粒[(40 706 874±12 563 749)个/m 3、(226 530±87 632)个/m 3]均低于对照组[(46 892 654±13 209 872)个/m 3、(263 281±45 219)个/m 3, t=8.223、 t=4.265, P均<0.05]。观察组人力成本63 128.45元、运营成本56 320.13元,少于对照组人力成本208 258.25元、运营成本208 415.22元。观察组回收、使用满意度[96.1%(98/102)、97.1%(100/103)]均高于对照组[78.4%(80/102)、82.5%(85/103), χ2=13.211、 χ2=15.223, P均<0.05]。观察组无内镜维修,对照组维修内镜2条。 结论:基于智能追溯信息系统的内镜集中管理可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存放保管水平,减少人力消耗及运营成本,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及内镜使用科室工作效率及使用满意度,降低内镜的医源性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用高压氧舱阀门的维护保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氨甲环酸联合逐级调压治疗儿童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脑室-腹腔分流阀门逐级调压治疗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脑室-腹腔分流阀门逐级调压治疗的17例脑积水分流术后C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氨甲环酸每日治疗剂量(mg)=750×0.05×(年龄+2)。同时,所有患儿均检测分流管调压阀门的初始压力,并根据患儿的症状和颅内血肿的情况上调压力;分别于调压后3、7、14 d及之后每月复查头颅CT、再次调压。患儿症状缓解且CSDH基本吸收(血肿量≤5 ml)则停止治疗,并继续门诊随访>6个月;每周电话随访患儿,每月复查头颅CT和神经功能Markwalder分级。将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头颅CT或MRI平扫显示血肿吸收或(和)临床症状缓解定义为有效;治疗1个月时血肿量不变、甚至增加和(或)临床症状加重,因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不能继续保守治疗或失访,定义为无效。结果:17例患儿中,1例失访,16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0.1±2.4)个月(8~12个月)。至末次随访,治疗有效12例,无效5例。12例治疗有效的患儿治疗期间调压次数为(2.1±0.6)次(1~3次),上调压力的中位数为3.0 cm H 2O(2.0~4.5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头痛(10例)、肌力下降(5例)均于治疗2~8周缓解;治疗6个月时12例患儿的血肿均全部吸收;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复发,Markwalder分级均为0级。5例治疗无效的患儿中,1例失访;3例转行血肿清除术治疗;1例因患儿服药困难而停药,门诊随访6个月血肿量无变化。 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氨甲环酸联合脑室-腹腔分流阀门逐级调压治疗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CSDH可缓解患儿的症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500 m饱和潜水系统供水管路水锤现象对设备的影响及消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饱和潜水系统供水管路中水锤现象对管路、阀门等带来诸多危害,对设备安全和实验过程中潜水员健康造成影响。针对水锤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在管路中安装蓄能器、开放式水箱等设备以及对部分管路进行软连接改造等措施,有效消除了水锤现象对设备的不利影响,确保了系统安全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的C3AR1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其恶性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补体C3a受体1(C3AR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方法:(1)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脑胶质瘤图谱(CGGA)数据库中分别获取607例和65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肿瘤组织中 C3AR1 mRNA数据,分析不同WHO分级胶质瘤间 C3AR1 mRNA的表达差异,并应用GEPIA平台比较TCGA数据库中 C3AR1 mRNA低表达组患者与 C3AR1 mRNA高表达组患者间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差异,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C3AR1相关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TIMER网站在线分析 C3AR1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2)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手术切除的3例非肿瘤脑组织与9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C3AR1蛋白的表达。(3)体外培养U87、U251细胞并分别分为对照组和 C3AR1敲低组(通过慢病毒转染方式敲低 C3AR1),采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率、集落形成个数、穿膜细胞数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1)TCGA数据库中,WHO分级Ⅱ、Ⅲ级、Ⅳ级肿瘤组织中 C3AR1 mRNA的表达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GGA数据库中,WHO分级Ⅳ级肿瘤组织中 C3A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GEPIA分析显示, C3AR1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均明显高于 C3AR1 mRNA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C3AR1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更多地富集在钙离子稳态、膜结构阀门、质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以及NF-κB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中。TIMER分析显示,胶质母细胞瘤及低级别脑胶质瘤中 C3AR1 mRNA表达均与B细胞、CD4 + T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P<0.05),胶质母细胞瘤中 C3AR1 mRNA表达与CD8 + T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P<0.05)。(2)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C3AR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C3AR1敲低组细胞的增殖率、集落形成个数、穿膜细胞数量以及NF-κB、磷酸化(p)-NF-κB、p-NF-κB抑制蛋白(IκB)α、p-IκB激酶(IKK)α、N-钙黏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钙黏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3AR1在脑胶质瘤中呈高表达,并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其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端胃切除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及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食管胃侧壁吻合术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讨论改良食管胃侧壁吻合术(mSOFY)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成功实施mSOFY吻合技术的9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mSOFY吻合的重建步骤如下:(1)食管残端右侧和残胃前壁前各做一小切口;(2)45 mm线性切割吻合器置入食管和残胃的预置吻合口,将食管沿轴线逆时针旋转90°,食管右侧壁与残胃吻合,从而将胃壁缝合至食管左侧;(3)倒刺缝线缝合食管和残胃共同开口;(4)将食管左、下侧与残胃缝合,使食管平贴于胃壁;(5)打开缝合完毕的共同开口:由于假穹窿的压力,食管下段后壁被压扁成类似阀门状的结构。主要观察患者术后反流情况和营养改善情况,并记录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完成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mSOFY吻合)的胃上部癌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69.4±10.4)min,吻合重建时间为(51.7±7.1)min,术中出血量为(98.9±43.4)ml,清扫淋巴结数为(27.2±6.7)枚。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主诉反流性食管炎;术后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及吻合口漏。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白蛋白[(41.6±3.4)g/L比(39.9±2.6)g/L]、血清前白蛋白[(211.3±38.6)mg/L比(205.3±36.0)mg/L]和血红蛋白[(126.7±13.2)g/L比(121.0±9.7)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SOFY吻合技术可作为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安全可行的重建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管腔器械洗消干燥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管腔器械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中的干燥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6-9月使用的管腔器械2 000支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常规操作置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及干燥处理,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500支器械,干燥时间分别为15、25、35、45 min,处理完成后对每件器械的外表面及管腔内部的包括关键部位的干燥效果进行目测及管腔器械检测工作站检查,统计每次处理的外表面及管腔内部干燥合格率,检验每次处理之间及同一次处理管腔内外包括关键部位合格率,并对器械上面水分残留的位置进行统计.结果 4组器械表面干燥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器械管腔内部干燥合格率低于B,C,D组(P<0.05),B、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处理器械外表面与管腔内部干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生在阀门及螺纹处水分残留的器械相对于其他部位占比最高(P<0.05),干燥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此部位的干燥效果.结论 器械管腔内部较外表面难以干燥,在干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干燥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器械管腔内部干燥合格率;阀门及螺纹处是器械易残留水分的部位,需针对器械的特殊结构对器械的干燥过程进行特殊设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控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口腔综合治疗台(dental unit,DU)是口腔诊疗中必备的基本设备,由水、电、气供给系统及各种口腔诊疗器械组成.DU水路(dental unit water-lines,DUWLs)是DU的供水系统,前端连接市政水源或独立水源,接着经过由塑料管、阀门和连接器组成的复杂细长管道,后端与漱口杯出水口或治疗设备(如三用枪、高慢速手机等)相连,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漱口、冷却和冲洗用水[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