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样腺癌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肾样腺癌(MLA)是发生于子宫和卵巢的罕见肿瘤,诊断困难,侵袭性强,易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差。本文报道2例MLA,其中1例卵巢MLA患者,63岁,无症状,体检发现,外院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本院病理会诊证实为卵巢MLA Ⅰa期,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现无瘤存活18个月;1例子宫MLA患者,71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伴全腹胀痛,行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膜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MLA Ⅳb期,患者拒绝术后辅助治疗,现术后2个月,恶液质状态带瘤存活中。MLA的确诊均依赖于特征性免疫组化检测,表现为GATA结合蛋白3(GATA3)、配对盒基因2(PAX2)、甲状腺核转录因子1(TTF-1)、CD 10、野生型p53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Wilms瘤基因1(WT-1)等阴性表达。因女性生殖系统MLA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故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目前,MLA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以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为主,对于早期患者术后也倾向于积极的辅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肌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及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成功。妊娠囊内注射MTX后28 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治疗后2个月月经恢复,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妊娠囊缩小。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少见,MTX进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复宫颈、阴道穹窿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重复宫颈、阴道穹窿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例1例。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宫颈、阴道穹窿部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患者因经期延长伴反复发现宫颈、阴道赘生物3年余入院,宫颈、宫颈-阴道穹窿部赘生物经病理诊断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时、准确。结论:对于反复宫颈、阴道处赘生物生长及阴道反复流血的患者应注重妇科专科查体,必要时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从而降低误诊、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的产前及生产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于婴儿出生不久后产生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颜面部的血管瘤若未在早期接受妥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社交、就业及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IH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很重要。该综述主要归纳近十几年来临床研究中与IH相关的产前风险因素,其中较显著因素为流产史、人工受孕、绒毛膜取样、孕早期阴道流血、胎盘异常、孕期服用黄体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吸烟、饮酒,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臀位外倒转术的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操作者技能对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ECV)成功率的影响,探讨操作者掌握ECV过程中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行EC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产妇和初产妇ECV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分析ECV的学习曲线。结果:(1)经产妇仅年龄大于初产妇[(29.2±3.0)岁与(33.0±3.4)岁, t=-5.57, P<0.001],其余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CV总体成功率为61.9%(60/97),经产妇成功率高于初产妇[93.3%(28/30)与47.8%(32/67), χ2=18.24, P<0.001]。主要并发症为胎心减慢(5.2%,5/97),以及阴道流血、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均为1.0%,1/97)。初产妇与经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初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50%时, R2=0.91, H=-3.27, Y=52.16,即达到50%的目标需要积累学习53例;经产妇ECV可接受的失败率为30%时, R2=0.99, H=-1.635, Y=6.60,即需要积累学习7例即可达到70%成功率。 结论:经过规范培训的手术者,经过约50例的学习,可熟练掌握非麻醉下足月及近足月初产ECV的操作技能,经产妇需要约10例的训练积累。临床实践建议以经产妇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建立操作者的学习信心,也有利于在孕产妇中进行ECV的推广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均提示SEIC,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4例仅见SEIC,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范围:13~94个月),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出现复发,复发后持续中药治疗,目前带瘤生存;其余5例随访期内定期复查均无复发征象。结论:SEIC临床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断依赖于手术病理检查,治疗方案推荐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同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及预后。结果:56例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为23%(13/56)。与单一OEC组比较,OEC同步内膜病变组患者的确诊年龄[分别为(52.7±10.2)、(44.9±8.3)岁]、已绝经的比例[分别为53%(23/43)、2/13]、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分别为28%(12/43)、0/13]降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手术前后血清CA 125水平以及有痛经史、未生育、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比例分别为5/13、9%(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292, 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侧别、腹水量、转移部位、卵巢肿瘤病理切片中是否出现内异症病灶、手术方式、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OEC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91.6%,整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6%,其中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1%、77.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病理分期( P=0.006)及残留灶大小( P=0.020)。 结论: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比例较高;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较单纯OEC患者年轻,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多见;OEC是否同步子宫内膜病变并不影响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上腺色腙片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肾上腺色腙片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2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肾上腺色腙片。两组均持续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及相关症状消失。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下腹痛消失时间明显较短( P<0.05);总有效率较高( P<0.05),血清激素E 2、P及HCG水平较高( P<0.05);妊娠结局中胎儿1分钟Apgar评分较高,胎儿窘迫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肾上腺色腙片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且能改善围产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术中止血的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前置胎盘并瘢痕子宫而行二次剖宫产术,术中采取防波堤样缝合术止血的产妇(防波堤组);对照组为42例因瘢痕子宫而行常规缝合方法的二次剖宫产术产妇,随访至术后18个月,对两组产妇术后周围器官损伤、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情况、月经复潮时间、有无瘢痕憩室、宫腔粘连、新发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性状改变、异常阴道流血及慢性下腹痛等近、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均无周围器官损伤、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无宫腔粘连、异常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下腹痛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防波堤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缩短[分别为(51.0±5.2)、(48.1±3.5)d],月经复潮时间提前[分别为(5.0±0.8)、(4.8±0.5)个月],但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防波堤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6%,3/50)和2例(5%,2/42)月经性状发生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防波堤组有1例(2%,1/50)子宫瘢痕憩室,1例(2%,1/50)新发痛经,分别与对照组(均为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子宫下段后壁防波堤样缝合术未增加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快速、安全、有效的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诊断2q37缺失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43岁,G 3P 1,第1胎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第2胎自然流产,本次妊娠孕8周阴道流血,口服孕酮保胎治疗。夫妻双方系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接触史。孕18周以高龄为指征,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我院行羊膜腔穿刺术,常规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计数20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胎儿核型为46,XX,del(2)(q37)( 图1)。采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为arr[GRCh37] 2q37.2q37.3(235 620 767-242 782 258)×1( 图2),即2q37.2q37.3区存在7.161 Mb缺失。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未见异常。孕24周胎儿系统超声及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孕妇夫妇经遗传咨询后决定终止妊娠。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0-69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