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GDF-15/FOXO3a治疗小鼠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改善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的卵巢损伤及机制.方法:采用足底注射透明带3多肽(zona pellucida 3 peptide,pZP3)方法构建POI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佐剂对照组、pZP3组和hUC-MSCs组,每组10只.以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rkhead box O3a,FOXO3a)、p-FOXO3a、p53、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ax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POI 的标志物骨形态发生蛋白 15(bone morp 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WNT、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RNA-seq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表达水平.通过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构建体外模型.结果:①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pZP3组和hUC-MSCs组动情周期出现紊乱,且血清FSH水平升高,血清E2水平降低,表明模型构建成功.②相较于对照组,pZP3组闭锁卵泡增加,原始卵泡数目降低,hUC-MSCs干预后小鼠原始卵泡比例和数目均高于pZP3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pZP3组卵巢中凋亡蛋白p53、Bax表达水平上调,hUC-MSCs干预后小鼠凋亡蛋白p53、Bax表达较pZP3组下调(均P<0.05);pZP3组体内Caspase-3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ZP3组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上调,hUC-MSCs干预小鼠的IL-1β、TNF-α表达较pZP3组显著下调(均P<0.05).@pZP3组体内Treg细胞数量降低(P<0.01),hUC-MSCs干预后小鼠Treg细胞数量较pZP3组升高(P<0.000 1).pZP3组卵巢组织中BMP15、AMH、WNT以及FSHR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hUC-MSCs干预后小鼠的表达水平较pZP3组升高(均P<0.05).⑤pZP3组FOXO3a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 1),hUC-MSCs干预后,FOXO3a磷酸化水平较pZP3组下降(P<0.000 1).测序结果提示,pZP3组GDF-15表达上调,hUC-MSCs组中GDF-15表达较pZP3组下调.结论:POI小鼠体内GDF-15和p-FOXO3a表达上调,hUC-MSCs通过下调GDF-15的表达和降低FOXO3a的磷酸化水平,改善POI小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实现对POI小鼠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道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 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 P<0.05),GSH-Px水平升高( 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 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道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分析1例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总结文献,探讨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患者因阴道脓性分泌物就诊,影像学提示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刮宫标本示破碎组织内见大片泡沫样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子宫全切除标本示右侧壁灰褐色肿物,深达子宫肌层,镜检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至子宫壁深肌层,周边可见少量残存的子宫内膜,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波及子宫浆膜面、卵巢及宫旁组织。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为女性生殖系统极其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多种炎细胞浸润,但在影像学和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处理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生物群在放疗诱导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群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菌群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在女性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或丧失,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近期微生物群与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成为了热点,本综述菌群通过免疫反应、炎症因子及代谢功能等途径参与POI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通过服用益生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等方式能够改善菌群失调,从而改善POI相关症状。未来有望通过菌群与POI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POI的诊治提供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的转归,探讨SIS补片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家兔作为动物模型,16只雌性家兔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即7 d组、30 d组、90 d组和180 d组,每组4只家兔。4组家兔均通过手术方式于膀胱阴道间隙内植入SIS补片,分别于术后7、30、90、180 d处死各组家兔,并同时整块取出补片及其周围的膀胱阴道组织。标本均制成蜡块后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补片内部及周围组织产生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补片组织内胶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1)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SIS补片周围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新生血管形成;3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进一步增大;90 d组炎性细胞浸润区域明显缩小;180天组炎性反应基本消退。(2)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7 d组4只家兔SIS补片胶原结构清晰,保留完整;30 d组4只家兔SIS补片已有部分降解,但仍可见SIS胶原结构;90 d组有2只家兔尚可见少量残留SIS碎片结构,另2只家兔的SIS补片已被完全降解;180 d组4只家兔的SIS补片均被完全降解,其中1只家兔似可见部分有排序的胶原结构。结论:SIS补片植入兔膀胱阴道间隙后可导致一过性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植入180 d后可被完全降解并有少量新生胶原结构产生。SIS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需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L10RA及 DUOX2复合杂合变异致极早发炎症性肠病1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极早发炎症性肠病(VEOIB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1例因"生后6 d以腹泻、发热起病"于2018年5月23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VEOIBD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可疑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及PCR验证。结果:患儿为4.5岁女性,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生长发育迟缓、直肠阴道瘘、甲状腺功能低下,3.5月龄时因严重的肠粘连及肠梗阻而行肠造瘘术。根据其临床表现、消化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为VEOIBD。该患儿合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月龄起予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家系WES发现该患儿 DUOX2基因存在c.2654G>T及c.505C>T复合杂合错义变异及 IL10RA基因存在c.301C>T杂合错义变异,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该患儿 IL10RA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333 bp的片段缺失。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相关指南(ACMG),该患儿 IL10RA:c.301C>T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1+PM3+PP3+PP4), DUOX2:c.2654G>T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3+PM3+PM5), DUOX2:c.505C>T判定为意义未明变异(PM2_Supporting+PM3+PP4)。 结论:对新生儿期起病的极早发炎症性肠病患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测。合并 DUOX2基因变异可能加重了该患儿的临床症状。该结果可为患儿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帮助,并进一步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罕见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道镜检查判断子宫颈癌阴道受侵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判断子宫颈癌阴道受侵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9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选择其中的早期子宫颈癌阴道是否受侵判断困难、中晚期子宫颈癌阴道受侵范围无法明确、阴道肿瘤明显而子宫颈暴露不全或病灶不明显需鉴别原发部位的患者,治疗前均行阴道镜检查判断阴道受侵情况或鉴别肿瘤原发部位,并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协助临床诊断。共有3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阴道镜检查用于子宫颈癌阴道受侵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1)阴道镜的图像特征及活检病理检查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阴道镜检查阴道与子宫颈的图像一致,均呈致密醋酸白和(或)粗大镶嵌、粗大点状血管及异型血管,碘染色呈均一亮黄或棕黄色;阴道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癌27例、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Ⅱ~Ⅲ 3例。另1例阴道镜检查阴道与子宫颈的图像不一致,子宫颈致密醋酸白伴异型血管,阴道上1/3薄醋酸白,与子宫颈图像不连续,2 min内阴道醋酸白逐渐消失,阴道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2)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癌阴道受侵情况的判断:31例患者中,14例子宫颈癌宫旁无浸润,其阴道镜检查判断慢性阴道炎1例、VaIN 3例、阴道上1/3受侵6例、阴道下1/3受侵4例,均与阴道活检病理诊断相符,其中阴道镜检查判断为VaIN的3例患者,阴道活检病理诊断为VaINⅡ 2例、VaINⅢ 1例;10例子宫颈癌宫旁有浸润,其阴道镜检查判断阴道上1/3受侵4例、阴道上1/2受侵6例,均与阴道活检病理诊断符合;5例临床拟诊阴道癌,其阴道镜检查均判断为子宫颈癌伴阴道受侵,均与子宫颈、阴道活检病理诊断一致;2例妇科检查子宫颈和阴道均未见明显病灶,其阴道镜检查均判断为子宫颈癌伴阴道受侵,均与子宫颈、阴道活检病理诊断一致,其中1例因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为子宫颈癌Ⅳ期、1例为子宫颈癌Ⅱa1期。结论:阴道镜检查并指导多点活检对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难以确定的子宫颈癌患者阴道受侵与否及范围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并为手术治疗患者的阴道切除长度及放疗患者的盆腔放射野下界的设定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治疗更加个体化、人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混合性阴道炎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较单一阴道炎症诊治困难,且常伴随着复杂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存在。本专家共识针对4种常见的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需氧菌性阴道炎)而制定。混合性阴道炎有症状不典型、病程较长和易复发等特点。诊断时多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诊断要点:(1)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病原体或同时满足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的诊断标准;(2)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需要同时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采用综合性用药方案,杀灭病原体,保护阴道有益菌群并增强其功能。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原,选择规范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建议除了对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外,强调对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