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黄芩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汉黄芩素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式构建大鼠CHF模型,成功造模36只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汉黄芩素组(汉黄芩素100 mg/kg)、汉黄芩素+维替泊芬组(100 mg/kg汉黄芩素+100 mg/kg维替泊芬),每组12只.剩余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称重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纤维面积和血管管腔面积比值(PVCA/L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LVFS、心肌组织SOD水平及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MST)1/2、大型肿瘤抑制因子(LATS)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LVEDD、LVESD、HMI、LVMI、心肌组织MDA水平、CVF、PVCA/LA、心肌组织YAP、MMP-2、MMP-9、CTGF蛋白表达明 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和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汉黄芩素组LVEF、LVFS、心肌组织SOD水平、MST1/2、LATS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EDD、LVESD、HMI、LVMI、心肌组织 MDA 水平、CVF、PVCA/LA、心肌组织 YAP、MMP-2、MMP-9、CTGF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和损伤减少.维替泊芬增强了汉黄芩素对C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YAP表达来减轻CHF大鼠心肌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替奈普酶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05-2023-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组和联合组各47例.于ACI常规治疗基础上,rt-PA组给予rt-PA治疗,联合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rt-PA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脑血流速度和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7.15±2.14)分比(8.64±2.37)分]低于rt-PA组,NIHSS减分率[(55.86±10.16)%比(46.44±11.23)%]、总有效率(91.49%比74.47%)均高于rt-PA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血清ET-1、TXA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MCA[(48.67±8.13)cm/s比(45.18±8.07)cm/s]、ACA[(44.86±7.12)cm/s比(41.78±6.95)cm/s]、PCA[(41.28±5.94)cm/s比(37.96±5.80)cm/s]、VA[(32.47±6.28)cm/s比(29.31±6.32)cm/s]、BA[(35.90±6.27)cm/s比(32.85±6.03)cm/s]血流速度高于rt-PA组,血清ET-1[(52.62±6.50)ng/L比(62.41±7.23)ng/L]、TXA2[(53.30±8.49)ng/L比(68.29±10.13)ng/L]水平低于rt-PA组(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rt-PA静滴治疗ACI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血流速度和降低血清ET-1、TXA2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真方白丸子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风痰入络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真方白丸子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2年7月蒙城县中医院87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病历尾号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真方白丸子。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CRP、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VEGF、NOS、内皮素-1(ET-1)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6.74%(33/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 P =0.032)。治疗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头痛眩晕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38、3.77、2.69、2.60、2.36, P<0.01或 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7.53, P<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t=2.99, 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CRP、TNF-α、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07、5.70、5.30、3.36, P<0.01);VEGF[(364.54±33.04)ng/L比(346.86±29.63)ng/L, t=2.63]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NOS[(20.77±3.12)μmol/L比(29.46±5.36)μmol/L, t=9.27]、ET-1[(85.41±7.09)ng/L比(94.11±9.38)ng/L, t=4.8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真方白丸子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可改善AI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在治疗10 d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心率(HR)、炎性因子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0%(46/51)比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256, 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 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aCO 2和HR水平低于对照组[(82.91 ± 4.35) mmHg(1 mmHg = 0.133 kPa)比(73.35 ± 2.97) mmHg、(34.21 ± 2.89) mmHg比(39.98 ± 3.25) mmHg、(76.83 ± 3.76)次/min比(84.20 ± 3.1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12.96、9.48、9.17, 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0.62 ± 0.20) μg/L比(1.08 ± 0.23) μg/L、(15.42 ± 2.53) μg/L比(20.93 ± 2.78)μg/L、(0.49 ± 0.16) μg/L比(0.78 ± 0.1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10.78、10.47、10.36, 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2.78 ± 0.61) g/L比(3.53 ± 0.54) g/L、(1.18 ± 0.23) mg/L比(1.69 ± 0.28) mg/L],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15.85 ± 1.48) s比(13.04 ± 1.27) s、(40.79 ± 2.34) s比(37.46 ± 2.98)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6.58、10.05、10.29、6.28, P<0.05)。 结论: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炎性反应及改善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成功治疗儿童头部外伤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卒中相当罕见,年发病率仅为(2~8)/10万,其中近半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1]。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ABAO)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卒中亚型,在约36%的儿童卒中患者中观察到基底动脉受累 [2]。儿童基底动脉卒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意识受损和半身或四肢瘫痪 [3]。儿童卒中的病因不同于成年人,主要原因为椎动脉夹层,常伴随颈部或头部外伤史,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凝血功能障碍 [4,5,6]。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是ABAO治疗的关键,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 [7]。目前,儿童卒中治疗时的阿替普酶用量尚无统一标准,且缺乏高级别证据证明其在儿童AIS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近年来,应用EMT治疗儿童AIS的报道越来越多。然而,儿童AIS具有诊断延迟的特点,有些患儿在就诊24 h后才得以确诊,这是导致EMT治疗不确定性增高的原因之一。一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大血管闭塞所致AIS患儿行EMT是可行的 [9],而且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后24 h [10]。鉴于AIS患儿数量较少,难以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取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超时间窗EMT治疗,因此仍需从大量病例报告中收集信息。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最近收治了1例转院接受超时间窗EMT的ABAO所致AIS患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EST-MSU研究中阿替普酶黄金1 h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与使用标准急救医疗服务救护车相比,使用移动式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 MSU)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改善转归,并且能够使更多的患者在发病后黄金1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Mackey等利用BEST-MSU(BEnefits of Stroke Treatment Delivered Using a Mobile Stroke Unit)研究中的数据,对第1小时治疗(first-hour treatment, FHT)与较晚治疗的预测因素以及转归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规临床实践中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潜在的工作流程优势以及在针对随机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中报告了相对于阿替普酶的非劣效性临床转归,一个由10家医院组成的区域性医疗网络自2019年9月起将替奈普酶确立为卒中溶栓的治疗标准方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戴尔医学院的Warach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前瞻性登记数据的观察性序贯队列比较研究,探讨了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使用替奈普酶能否缩短溶栓工作流程时间并且获得非劣效性临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老年(60~7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联合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静脉溶栓后2 h启用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首先0.4 μg/(kg·min)持续30 min,然后0.1 μg/(kg·min)持续24 h。有效性终点包括治疗后7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安全性终点包括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发病后90 d内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范围60~75岁),男性73例(58.9%),女性51例(41.1%)。替罗非班组62例(50%),非替罗非班组62例(50%)。中位基线NIHSS评分14分,共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5.6%),其中2例为有症状颅内出血(1.6%)。发病后90 d随访显示,68例(54.8%)转归良好,56例(45.2%)转归不良,其中4例(3.2%)死亡。替罗非班组治疗后7 d时NIHSS评分[(5.52±4.79)分对(7.35±3.80)分; t=2.357, P=0.020]、90 d时转归良好率(64.5%对45.2%; χ2=4.689, P=0.030)均显著优于非替罗非班组,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4.8%对6.5%; P=1.000)、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1.6%对1.6%; P=1.000)以及90 d病死率(3.2%对3.2%; P=1.000)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和改善转归,而且不会增高出血性转化、有症状颅内出血以及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墨尔本移动卒中单元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早期治疗缺血性卒中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配备CT扫描仪的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 MSU)可提前溶栓治疗时间并改善患者转归。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的Bivard等进行了一项2期随机开放标签试验——TASTE-A(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Stroke Thrombolysis Evaluation Trial in the Ambulance),目的是探讨在MSU中使用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相比会在到达医院时实现更好的再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