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药物毒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CMs)为模型,结合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建立并验证体外药物心脏毒性评估系统。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胺碘酮、维拉帕米及多柔比星(阿霉素),分别与商业化来源的hiPSC-CMs孵育,利用RTCA系统实时观察药物作用时及洗脱后不同时间段hiPSC-CMs自主搏动(搏动频率和幅度)、细胞指数及校正的场电位时限(FPDc)变化。结果:1 μmol/L胺碘酮作用12 h后,hiPSC-CMs大部分搏动振幅被抑制;10 μmol/L浓度胺碘酮作用48 h使细胞指数下降12.22%( P<0.05),自主搏动抑制( P<0.001),药物洗脱后未见自主搏动恢复。与对照组相比,100 nmol/L维拉帕米作用12 h使搏动振幅下降47.38%(1.05±0.08对0.55±0.13, P<0.001),FPDc缩短33.33%( P<0.05),在药物洗脱后该组搏动振幅、FPDc恢复;而10 μmol/L维拉帕米作用12 h后搏动振幅完全被抑制,细胞指数下降9.60%( P<0.01),药物洗脱后未见恢复。多柔比星10 nmol/L、100 nmol/L组对各细胞参数无影响,而10 μmol/L组作用12 h后细胞指数下降35.87%( P<0.001),自主搏动、FPDc受到抑制( P<0.001),洗脱后自主搏动未恢复。 结论:以hiPSC-CMs为模型,结合RTCA技术可在体外有效评估不同药物的药理学及毒性,为后续药物早期心脏药理学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BHQ对阿霉素慢性心脏毒性大鼠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否能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脏毒性发挥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组)、阿霉素组(DOX组)、特丁基对苯二酚组(TBHQ组)、阿霉素+TBHQ组(DOX+TBHQ组).DOX组和DOX+TBHQ组采用每周1次腹腔注射阿霉素(2.5 mg/kg)的方法构建慢性心脏毒性大鼠模型,连续6周;Con组和TBHQ组每周1次腹腔注射等体积0.9%NaCl溶液,连续6周.TBHQ组及DOX+TBHQ组在第1天给予阿霉素后即刻予以25 mg/kg的TBHQ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Con组及DOX组予以等体积的ddH2O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给药干预后通过心脏超声观察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情况;相关试剂盒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脏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脏彩超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DOX组大鼠心脏室壁运动协调性减弱,运动幅度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减小(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P<0.05);与DOX组比较,DOX+TBHQ组大鼠的LVEDD、LVESD、LVEF和LVFS均有改善(P<0.05).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DOX组相比,DOX+TBHQ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胶原容积分数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OX组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P<0.05),MDA、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P<0.05);与DOX组相比,DOX+TBHQ组大鼠血清SOD活力升高(P<0.05),TNF-α、IL-6、MDA水平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DOX组大鼠心脏组织Nrf2、HO-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DOX+TBHQ组较DOX组大鼠心脏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TBHQ可能通过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慢性心脏毒性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线粒体酸5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线粒体酸5(mitochonic acid 5,MA5)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DOX处理的H9c2为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CON组(正常组)、DOX(1μmol/L DOX 处理心肌细胞 24 h)组、DOX+MA5 组[1 μmol/L DOX+MA5(1、5、10 μmol/L)作用心肌细胞24 h]、CON+MA5(10 μmol/L)组(10 μmol/L MA5加入心肌细胞处理24 h).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Bax、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焦亡(NLRP3、Caspase-1、IL-18)及炎症相关蛋白[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CON组相比,DOX组心肌细胞炎症相关蛋白(NF-κB,TNF-α,IL-1β,IL-6)表达上调,给予MA5(5、10 μmol/L)处理后,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DOX组较CON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8)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给予MA5(5、10μmol/L)处理后,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促凋亡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抑制凋亡蛋白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 MA5可能通过抑制DOX诱导的细胞炎症、焦亡和凋亡作用从而对DOX心脏毒性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舒血宁注射液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和凋亡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 只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阿霉素组、舒血宁注射液低剂量组、舒血宁注射液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舒血宁注射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阿霉素 2 mg/kg,同时腹腔注射 1 mL/kg的舒血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阿霉素 2 mg/kg,同时腹腔注射 2 mL/kg的舒血宁注射液.每日干预 1次,连续干预 7d,建立心脏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钙蛋白 T(cTnT)含量及大鼠心肌组织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剪切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Phospho-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 1(OP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阿霉素组大鼠心脏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绝对值降低(P<0.01),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血清cTnT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Bax、p-Drp1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OPA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阿霉素组比较,经舒血宁注射液干预后,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明显改善(P<0.01),血清 cTnT水平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p-Drp1表达减少(P<0.05或P<0.01),Bcl-2、OPA1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和细胞凋亡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SIRT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中发挥保护作用.现总结SIRT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模型中医证候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通过观测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doxorubicin-induced cardiactoxicity,DIC)小鼠模型的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建立稳定的DI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DIC小鼠模型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方法 将20只SPF级C57 BL/6野生型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行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次/周,共注射4周.每次尾静脉注射第2天,观察小鼠一般状况,统计小鼠舌色三原色(RGB)比值、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采用超声心动检测及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TUNEL染色进行模型评价.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小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造模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喘息加重、活动减少、体质量下降(P<0.05)、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第2周起,小鼠舌质暗红出现瘀斑,舌质r值降低(P<0.01),g、b值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DH、CK-MB和MDA含量增加(P<0.01),SOD、NO及ATP含量降低(P<0.01).结论 DIC小鼠模型,宏观体征、证候随时间延长和疾病进展,综合微观血生化及宏观指征结果,DIC小鼠模型1周出现气虚证,2~4周逐渐演变为气虚血瘀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二甲双胍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基于AMPK通路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AMPK通路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二甲双胍调节体内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能力.方法 临床研究:以123例使用阿霉素进行阶段性化疗的髓系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未联用二甲双胍(对照组),43例联用二甲双胍(200 mg/d,试验组)治疗.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对比,再使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心衰相关指标[血浆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的变化.基础研究:以24只6周龄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AKO)为研究对象,24只6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WT)为对照,将AKO组和WT组小鼠组内再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Con)、二甲双胍组(MET)、阿霉素组(DOX)及二甲双胍联合阿霉素组(MET+DOX),6只/组.对上述各组小鼠行血清LDH、肌钙蛋白I(cTnI)、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检测,心功能FS测定.结果 临床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血CK-MB、LDH、BNP水平及左心室EF、FS值无差别.化疗后对照组血CK-MB、LDH及BNP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EF及FS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而试验组血CK-MB、LDH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EF及FS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上述指标发现,试验组患者化疗后血CK-MB、LDH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F值及F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研究结果: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单药干预可使两组小鼠FS均显著降低,但AKO组FS降低程度轻于WT组(P<0.05);二甲双胍与阿霉素共同干预,可使WT组降低的FS有所提高(P<0.05),但对AKO组降低的FS无明显改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单药干预可使两组小鼠LDH和cTnI均显著升高,但AKO组升高程度轻于WT组(P<0.05);二甲双胍与阿霉素共同干预,可使WT组小鼠升高的LDH和cTnI有所降低(P<0.05),但对AKO组升高的LDH和cTnI无明显改善(P>0.05);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阿霉素单药干预可使两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AKO组细胞凋亡程度轻于WT组(P<0.05).结论 阿霉素在临床应用时可能引起患者心脏毒性作用,阿霉素联合二甲双胍后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心脏毒性,AMPK可能在二甲双胍抗阿霉素心脏毒性时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人参皂苷Rg2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模型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2对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脏毒性模型小鼠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将 6~8 周龄 C57BL/6 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Rg2-L组、Rg2-M组、Rg2-H组和 Rg2-H+LY294002组.对照组仅给予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Rg2-L组、Rg2-M组、Rg2-H组、Rg2-H+LY294002 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 20 mg/kg 阿霉素建立心脏毒性模型.在模型建立前 30 min,右美托咪定组给予 50 μg/kg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Rg2-L组、Rg2-M组和 Rg2-H组分别给予 5、10、20 mg/kg人参皂苷 Rg2腹腔注射,Rg2-H+LY294002组给予 10 mg/kg LY294002、20 mg/kg人参皂苷Rg2腹腔注射,之后每日注射 1次,连续干预 5d后处死小鼠.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 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组织学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B)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尿苷三磷酸切口末端标记(TUNEL)试剂盒鉴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LVESD升高,LVEF和 LVFS降低(P<0.05);血清 cTnI、H-FABP、MB和CK-MB水平增加(P<0.05);心脏纤维化灶形成;MDA含量增加,SOD、ACT和 GSH-Px活性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 B(AKT)蛋白相对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Rg2-M组和Rg2-H组可明显改善小鼠心功能,降低心肌毒性,减轻心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激活 PI3K/AKT通路(P<0.05).结论:人参皂苷Rg2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抵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超声微泡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阿霉素(doxorubicin,DOX)作为多种癌症有效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受到心脏毒性风险的影响.因此,需要寻找更好的药物治疗或干预措施预防及改善DOX诱导的心脏毒性.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在增强治疗药物或基因的靶向性和限制副作用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回顾了UTMD原理及其优势、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并对UTMD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NADPH氧化酶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Nox)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4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小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20 mg/kg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小鼠均观察5 d后处死,测量并记录体重、心重和胫骨长度,计算心重胫骨长度比,同时行心肌组织荧光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s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Nox2和No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心重和心重胫骨长度比明显下降(P均<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Nox2和Nox4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 在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Nox2和Nox4表达增高,提示Nox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参与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且可能是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