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通过活化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瘤缺乏因子2炎症小体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对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 - 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就诊的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外周血标本各4份。另外收集4份健康对照皮肤组织标本和3份15岁以下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标本。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检测正常人皮肤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NET及AIM2表达情况。采用磁珠分选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提取NET结构。从包皮组织中分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PBS(对照组)、NET提取物(NET组)、经DNaseⅠ处理的NET提取物(NET降解组)、DNaseⅠ(降解剂对照组)刺激细胞48 h,Western印记检测4组AIM2炎症小体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ET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结果:银屑病皮损表皮处可见NET结构形成及AIM2的表达,而健康对照皮肤未见明显的结构或表达。Western印记显示,不同处理组细胞AIM2蛋白及下游分子IL-1β前体及IL-1β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23.80、5.82、15.64, P < 0.001),NET组AIM2(1.42 ± 0.03)、IL-1β前体(1.32 ± 0.08)和IL-1β(1.40 ± 0.0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 = 15.14、4.26、8.71,均 P < 0.05),NET降解组AIM2(1.15 ± 0.07)、IL-1β前体(0.93 ± 0.03)和IL-1β(1.07 ± 0.0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 2.10、2.18、1.40,均 P > 0.05)。NET组细胞上清液IL-1β浓度(13.15 ± 3.77 pg/ml)高于对照组(3.61 ± 0.20 pg/ml, t = 2.53, P < 0.05)。 结论:银屑病皮损表皮处存在NET,可能通过活化角质形成细胞AIM2促进IL-1β的剪切及分泌,加重银屑病的炎症进程,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溴结构域蛋白4通过Noxa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BRD4)通过Noxa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骨肉瘤细胞中BRD4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oxa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应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蛋白成员Noxa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siRNA沉默Noxa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后使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Noxa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增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siRNA沉默BRD4在MNNG/HOS和Saos-2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沉默组BRD4蛋白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MNNG/HOS:0.332±0.076、0.175±0.059比1.000±0.128, F=67.550, P<0.01;Saos-2:0.264±0.038、0.023±0.005比1.000±0.043, F=703.600, P<0.01);沉默组超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XL,bcl-2家族蛋白成员)蛋白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MNNG/HOS:0.580±0.100、0.432±0.044比1.000±0.200, F=15.120, P<0.05;Saos-2:0.397±0.102、0.420±0.083比1.000±0.215, F=16.550, P<0.05),沉默组Noxa蛋白表达含量高于对照组(MNNG/HOS:5.508±1.173、4.969±1.335比1.000±0.274, F=16.870, P<0.05;7.085±1.371、13.750±1.567比1.000±0.264, F=83.11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处理组Noxa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MNNG/HOS:4.361±0.432、19.570±4.179、22.830±4.035、23.450±4.449比1.000±0.270, F=28.710, P<0.01;Saos-2:5.154±1.577、35.780±4.295、58.530±3.601、62.120±5.153比1.000±0.318, F=192.500, P<0.01;RT-qPCR:MNNG/HOS:2.957±0.803、7.656±1.539、7.258±1.523比1.000±0.026, F=24.01, P<0.01;Saos-2:4.081±0.463、9.594±2.667、7.412±2.300比1.000±0.025, F=13.520, P<0.01);处理组bcl-X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MNNG/HOS:0.864±0.191、0.677±0.155、0.512±0.166、0.365±0.077比1.000±0.189, F=7.646, P<0.05;Saos-2:0.958±0.270、0.799±0.223、0.686±0.234、0.422±0.121比1.000±0.299, F=2.883, P<0.05;RT-qPCR:MNNG/HOS:0.400±0.175、0.341±0.164、0.332±0.041比1.000±0.075, F=15.080, P<0.01;Saos-2:0.530±0.062、0.584±0.051、0.567±0.091比1.000±0.020, F=38.780, P<0.01)。使用siRNA沉默Noxa在Saoa-2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再使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Nox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88±0.025、0.183±0.015比1.000±0.112, F=169.900, P<0.01),ARV-825处理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低于对照组,ARV-825浓度为0.03 mol/L时效果明显(1.000±0.097、0.971±0.489比0.090±0.017, F=199.20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BRD4通过抑制Noxa对骨肉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溴结构域蛋白4化学性降解剂ARV-825的抗骨肉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靶向降解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抗骨肉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BRD4在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小分子降解剂ARV-825诱导BRD4在骨肉瘤细胞中化学性降解,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和细胞克隆实验研究小分子ARV-825的抗骨肉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 结果:应用siRNA抑制BRD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骨肉瘤细胞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激活,DNA修饰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增加[MNNG/HOS,siBRD4(a):0.665±0.139、1.024±0.378、0.445±0.130;siBRD4(b):0.844±0.190、1.183±0.368、0.843±0.005],Saos-2细胞系中结果与MNNG/HOS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增加,两种细胞系中两种siRNA对应凋亡率分别为(32.670±0.943)%、(43.330±1.247)%、(45.000±1.054)%、(51.330±1.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930、29.670、35.730、29.520, 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RV-825能在两种细胞系中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诱导BRD4蛋白降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0.30 μmol/L, F=223.100、219.200, P<0.01;0.5~72.0 h, F=122.500、86.870, P<0.01);CCK-8法显示低浓度ARV-825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两种细胞50%的抑制率(IC 50)分别为0.015、0.020 μmol/L, P<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RV-825在0.1 μmol/L的低浓度能够完全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克隆形成( F=56.250、128.500, P<0.01)。 结论:BRD4具有重要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传导作用。通过抑制BRD4的表达能够疏通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肉瘤作用。提示小分子化学性BRD4降解剂对于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BTK PROTAC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以伊布替尼类似物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激酶配体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降解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活性.方法 以3-(4-苯氧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还原胺化、脱保护和水解等反应合成一系列新型PROTAC;通过MTS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对OCI-LY10 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和BTK降解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考察分子配体与BTK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 共合成了14 个BTK PROTAC降解剂,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 15a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IC50=7.15 nmol·L-1)和BTK降解活性(DC50<10 nmol·L-1).结论 合成了结构新颖、活性较好的BTK PROTAC降解剂,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为BTK PROTAC降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新型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BTK PROTAC)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BTK PROTAC),并在体外评估这些分子对BTK蛋白的降解活性.方法 以Nurix Therapeutics公司临床化合物NX-5948为先导化合物,分析其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并环代替吡嗪胺的骨架跃迁思路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新型BTK PROTACs,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TR-FRET)、MTS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激酶活性、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BTK蛋白降解活性.结果 共合成6个目标化合物(化合物B~G),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优异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BTK降解活性,其中化合物B表现出较优的BTK蛋白降解能力,其半数最大降解浓度(DC50)值约为0.1 nmol·L-1.结论 基于NX-5948,通过骨架跃迁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类新颖的BTK PROTAC化合物,进行了构效关系的初步探索,可为BTK PROTAC降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IRAK4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设计并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降解剂.方法 将IRAK4蛋白配体与E3连接酶配体经不同类型和长度的连接链进行连接,合成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MS谱和 1H NMR谱确证.以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OCI-LY10为测试细胞株,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对IRAK4的降解测试.结果 合成了9个靶向IRAK4的降解剂,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均可抑制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OCI-LY10细胞增殖,其中化合物Ⅲ、Ⅶ、Ⅷ、Ⅸ对IRAK4有较强的降解活性,半数最大降解浓度(DC50)值在1~10 nmol·L-1.结论 利用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技术,通过对IRAK4的降解,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023年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2023年,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回顾了2023年该领域的重点临床研究,特别关注了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等多个新药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最新数据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高危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辅助治疗方面,CDK4/6抑制剂带来了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对于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还讨论了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二线及后续治疗策略,包括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和新型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等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为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未来的研究将继续优化治疗策略,实现更精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靶向PD-1/PD-L1的新策略: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小分子抑制剂都面临着相应的发展瓶颈,许多研究者尝试探索不同的策略以阻断PD-L1/PD-L1通路,期望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总结了靶向PD-L1的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旨在为PD-1/PD-L1药物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浸润促进尿道创伤后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生性瘢痕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创伤后尿道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1)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样本,比较尿道创伤患者(n=20)与健康志愿者(n=20)血液和尿液NETs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尿道瘢痕形成的关系.(2)从尿道瘢痕组织中提取原代尿道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以获得NETs,分别以生理盐水、0.5 mg/L NETs和1.5 mg/L NETs处理尿道成纤维细胞,探索NETs对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3)构建尿道创伤新西兰兔模型,将动物分为非手术组、手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注射(阳性对照)组、手术+生理盐水注射组和手术+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溶液注射组,探索NETs降解剂DNase I对尿道瘢痕形成的治疗作用.结果:尿道创伤后,患者尿液NETs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NET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尿道创伤新西兰兔模型中,创伤后尿液NETs水平越高,形成的尿道瘢痕纤维化程度越高(P<0.05);在细胞层面上,NETs促进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力、迁移与胶原合成(P<0.05).在新西兰兔尿道创伤模型中,创伤后尿道注射DNase I可降低局部NETs水平,抑制尿道瘢痕形成(P<0.05).结论:NETs浸润促进尿道创伤后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生性瘢痕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晚期乳腺癌ESR1基因突变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类型是管腔亚型,它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一般通过手术和辅助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ET)进行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疗包括剥夺雌激素和使用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或降解剂,这些方法在早期和晚期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功效.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晚期乳腺癌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治疗期间获得不依赖配体的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突变是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常见机制.临床研究表明,ESR1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原发肿瘤中,并且在晚期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突变频率增加,大多数是通过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近年来已经有研究探索了ESR1 突变作为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并表明ESR1 突变可能与乳腺癌的进一步侵袭性有关.针对ESR1 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开发是对晚期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探索,本文主要阐明内分泌抵抗的适应机制,并重点讨论ESR1 基因突变后如何为新的治疗提供信息,以改善乳腺癌未来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