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肿止痛合剂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的M2极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Xiaozhong-Zhitong mixture,XZZT)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M2极化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BV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缺氧]、TAK-242(TLR4抑制剂)组(LPS+缺氧+TAK-242)、XZZT组(LPS+缺氧+XZZT)和TAK-242+XZZT组(LPS+缺氧+TAK-242+XZZT)共5组.流式细胞术检测BV2细胞的早期凋亡及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1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M2型标志物CD206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NF-κB p65、磷酸化p65(phosphorylated p65,p-p65)、磷酸化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phosphoryl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p-TAK1)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hosphorylated IκB kinase α/β,p-IKKα/β)水平;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XZZT组中BV2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生长周期阻滞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TLR4、MyD88、NF-κB p65、p-IKKα/β、p-p65和p-TA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β、TNF-α、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AK-242组相比,TAK-242+XZZT组iNOS平均阳性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CD206平均阳性面积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XZZT具有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M2极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芍药苷通过JNK/NEK7/NLRP3通路缓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细胞焦亡和JNK/NEK7/NLRP3通路,研究芍药苷(PF)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小鼠SA-AKI模型.雄性6~8周龄C57BL/6J小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control,Con)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含DMSO的PBS);LPS组(腹腔注射LPS 15 mg/kg);LPS+PF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PF 50 mg/kg),LPS+PF+anisomycin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PF 50 mg/kg和JNK激动剂anisomycin 20 mg/kg).造模后24 h取材,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肾损伤Paller评分;ELISA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血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NIMA相关激酶7(NEK7)、Nod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 D的N端片段(GSDMD-N)蛋白变化.结果:相较于Con组,LPS组HE染色显示肾组织发生充血水肿,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出现颗粒或细胞样管型,肾间质出现充血水肿,Paller评分升高,Scr、血清KIM-1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IL-1β、IL-18水平升高(P<0.05),p-JNK、NEK7、NLRP3、GSDMD-N表达上升(P<0.05).相较于LPS组,LPS+PF组HE染色及肾损伤Paller评分显示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减轻,Scr、血清KIM-1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IL-1β、IL-18水平降低(P<0.05),p-JNK、NEK7、NLRP3、GSDMD-N蛋白表达下降(P<0.05).相较于LPS+PF组,LPS+PF+anisomycin组HE染色及肾损伤Paller评分显示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Scr、血清KIM-1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IL-1β、IL-18水平升高(P<0.05),p-JNK、NEK7、NLRP3、GSDMD-N表达上升(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JNK/NEK7/NLRP3信号通路,减轻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改善SA-AK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Olink蛋白质组学建立鼻咽癌患者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的关系,初步建立放疗期间重度急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8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估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和口干发生的最高等级不良反应,以其≥3级为重度。采用Olink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中92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标准化的蛋白表达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临床因素及与放疗期间3种急性不良反应的关系。基于炎性细胞因子和(或)临床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以美国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定的放疗期间最严重等级的不良反应是否重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依据构建的各模型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效能。 结果:85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 M( Q1, Q3)]49岁(43岁,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64例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19例(22.1%)出现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1、2、3级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放疗前血浆白细胞介素22受体A1(IL-22RA1)、白细胞介素18受体1(IL-18R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2、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放疗前血浆CD24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级和2级口干患者放疗前血浆IL-12B、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LIF-R和IL-3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临床因素与严重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不相关(均 P>0.05),根据文献选取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患有糖尿病6个临床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1。根据细胞因子功能和既往文献,在差异细胞因子中选取IL-22RA1、IL-18R1、MCP-2、CCL11、CD244、CCL20和IL-33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2。结合上述临床因素和细胞因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3。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M1、M2和M3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41、0.868。 结论:不同等级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鼻咽癌患者间放疗前血浆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基于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合临床因素构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在Ⅰ型小肠闭锁隔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Ⅰ型小肠闭锁肠腔隔膜组织黏膜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l protein-88,MyD88)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并探索胚胎期TLR4/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与肠管再通过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术中证实为Ⅰ型小肠闭锁患儿的肠腔隔膜组织。其中,空肠闭锁13例(男5例,女8例),回肠闭锁3例(男1例,女2例);手术年龄为出生后1~3 d。以同一患儿行肠切除肠吻合过程中钳取收集的正常肠壁组织为对照组。组织标本转入快速组织处理系统进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定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观察TLR4和MyD88,以及该信号通路下游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4,IRAK4)在正常新生儿肠壁组织黏膜层内、隔膜组织黏膜层内的表达。各组分别随机取4个视野(非肌肉区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6.0测量积分光密度(IOD)值和面积(Area)并计算出平均光密度(OD)值。OD=IOD/Area。采用双盲法分析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肠壁组织黏膜层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表达不明显,但上述指标在隔膜组织黏膜层表达显著。半定量结果显示,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在新生儿正常肠壁黏膜层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0、0.0122、0.1008和0.0102,而其在隔膜组织黏膜层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8、0.1072、0.0887和0.0468,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46、0.0016和0.001)。 结论:Ⅰ型肠闭锁隔膜黏膜层TLR4、MyD88、TRAF6和IRAK4分子表达相对正常肠壁组织增多,提示TLR4/MyD88信号通路可能与Ⅰ型肠闭锁隔膜组织的形成或发展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DI2-AS1通过微小RNA-33b-5p调控NR4A2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IDI2-AS1/微小RNA-33b-5p(miR-33b-5p)/核受体相关蛋白NR4A2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及相关性,验证IDI2-AS1通过miR-33b-5p调控NR4A2影响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及mRNA表达芯片,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对NR4A2的上游调控机制进行预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模型组、miR-33b-5p mimic组(结扎过程中心脏组织局部注射miR-33b-5p mimic慢病毒5×10 7 TU)和miR-33b-5p inhibitor组(结扎过程中心脏组织局部注射miR-33b-5p inhibitor慢病毒5×10 7 TU),每组8只。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末次称重后麻醉处死小鼠并取心脏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Masson染色情况,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梗死面积。收集SPF级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缺氧模型组、miR-33b-5p mimic转染组(缺血缺氧处理前转染miR-33b-5p mimic)和miR-33b-5p inhibitor转染组(缺血缺氧处理前转染miR-33b-5p inhibitor),测定心肌细胞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7(caspase-3/7)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细胞色素C(Cyt C)及IDI2-AS1/miR-33b-5p/NR4A2调控轴基因表达。 结果:心肌梗死芯片分析显示,NR4A2在心肌梗死中表达显著上调,上游调控机制预测表明其可能通过IDI2-AS1/miR-33b-5p/NR4A2调控轴影响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与AMI模型组和miR-33b-5p inhibitor组比较,miR-33b-5p mimic组小鼠心脏LVEF、LVFS均显著升高,LVEDD、LVESD及CK、CK-MB、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显示,AMI模型组及miR-33b-5p inhibitor组小鼠出现心肌纤维化和心肌梗死;而miR-33b-5p mimic组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与AMI模型组和miR-33b-5p inhibitor组比较,miR-33b-5p mimic组小鼠心脏组织MDA、IL-1β、IL-6、TNF-α水平及Bax、Cyt C表达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及Bcl-2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33b-5p mimic组小鼠心脏组织IDI2-AS1、NR4A2表达均较AMI模型组和miR-33b-5p inhibitor组显著降低〔IDI2-AS1(2 -ΔΔCt):1.96±0.08比2.73±0.08、3.10±0.05,NR4A2(2 -ΔΔCt):2.36±0.07比3.16±0.08、3.80±0.08,均 P<0.01〕,miR-33b-5p表达较AMI模型组和miR-33b-5p inhibitor组显著升高(2 -ΔΔCt:0.88±0.07比0.57±0.07、0.23±0.01,均 P<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R-33b-5p mimic转染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caspase-3/7活性较缺血缺氧模型组和miR-33b-5p inhibitor转染组显著降低,提示miR-33b-5p可显著降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的细胞凋亡水平;各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炎症指标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通路重要基因和IDI2-AS1/miR-33b-5p/NR4A2调控轴表达变化趋势与上述情况一致。 结论:IDI2-AS1可以通过miR-33b-5p调控NR4A2进而影响AMI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30%~40%患者仍会复发,小部分患者达难治,即使接受干细胞移植,很多患者仍不能得到治愈,且许多患者并不适合高强度化疗或移植。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针对PD-1/LAG-3、CD20/CD3、CD19/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及CD19抗体偶联药物、CD47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DLBCL,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中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胎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组接受不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z-7-oxozeaneol(5z-7)组、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组和OGD+5z-7组,其中5z-7为小分子TAK1抑制剂。应用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方法对处理后的0 h、6 h及24 h各组磷酸化TAK1(phosphorylated TAK1,P-TAK1)水平及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寡聚体、Gasdermin D-N端(GSDMD-N)、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小胶质细胞焦亡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GD组0 h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及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 h、24 h时P-TAK1水平降低,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 P<0.05),电镜下见小胶质细胞胞膜连续性破坏、胞浆溢出、核内染色质边聚等焦亡表现;(2)5z-7组、OGD+5z-7组6 h、24 h P-TAK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OGD组,而NLRP-3、ASC寡聚体、GSDMD-N、IL-1β、LDH水平升高( P<0.05)。 结论:TAK1磷酸化水平的下调对HIBD中小胶质细胞的焦亡具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与上调NLRP-3的表达及ASC的寡聚化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PS诱导HPMEC细胞模型中CXCR4、RhoA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EC)模型中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member A,RhoA)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期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LPS组、si-CXCR4组、si-CXCR4+ov+NC组、si-CXCR4+ov+RhoA组,LPS组细胞采用LPS处理,si-CXCR4组以CXCR4-3为干扰靶点转染CXCR4干扰质粒,si-CXCR4+ov+NC组转染CXCR4干扰质粒与空白质粒,si-CXCR4+ov+RhoA组转染RhoA过表达质粒,Control组细胞不进行LPS处理以及质粒转染,在正常条件下继续培养。分别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TUNEL法、Western blot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调网相关标志因子、炎性因子以及CXCR4、Rho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对比Control组,LPS组的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5.12,6.55, P值均<0.05);对比Control组与si-CXCR4+ov+NC组,si-CXCR4+ov+RhoA组的RhoA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F值分别为7.54,6.75, P值均<0.05);对比Control组、si-CXCR4组,LPS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对比si-CXCR4+ov+NC组,si-CXCR4+ov+RhoA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 F=6.90, P<0.05);对比Control组、si-CXCR4组,LPS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明显升高,对比si-CXCR4+ov+NC组,si-CXCR4+ov+RhoA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明显升高,对比Control组、si-CXCR4+ov+NC组,LPS组的IL-1β、IL-6均明显升高( F=9.45, P<0.05);对比Control组、si-CXCR4+ov+NC组,LPS组的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升高且si-CXCR4+ov+RhoA组细胞凋亡水平更高( F=9.00, P<0.05);对比Control组、si-CXCR4组,LPS组的凋亡促进基因(Bax)、活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以及Rho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对比si-CXCR4+ov+NC组,si-CXCR4+ov+RhoA组的Bax、cleaved caspase3、RhoA、Rho激酶1(ROCK1)、Rho激酶2(ROCK2)明显升高,对比Control组、si-CXCR4+ov+NC组,LPS组的ROCK1、ROCK2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5.62,6.13,7.15,6.05, P值均<0.05)。 结论:LPS处理后HPMEC细胞的CXCR4高表达并且会加重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增殖,以CXCR4-3为干扰靶点干扰CXCR4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并促进细胞增殖,RhoA过表达对干扰CXCR4表达的细胞凋亡抑制、抗炎以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均具有逆转作用,可作为后期研究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研究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检索疾病靶点。在Venny 2.1网站筛选出黄连和龋齿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在线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组,建立龋齿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用浸有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黄连组大鼠将浸有黄连(5.8 mg黄连融入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2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对变异链球菌菌落数进行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连中有11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54个靶点,调节多个分子通路,从而治疗龋齿。槲皮素、小檗碱、黄藤素、小檗浸碱和四氢小檗碱等是核心成分,AKT1、JUN、IL-6、TNF、Bcl-2为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信号受体调节剂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和受体配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群体增殖负调控等;MF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区、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和质膜蛋白复合物等。KEGG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IL-17、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黄连治疗龋齿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治疗后血清Bcl-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KT1、JUN、IL-6、TNF等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连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参与调控龋齿的靶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开发治疗龋齿的中成药的重要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缺陷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缺陷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多次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确诊IRAK4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分别以“IRAK4基因变异”“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缺陷症”“IRAK4 gene variation”“IRAK4 deficiency”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查询建库至2021年1月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患儿 男,6岁,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予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临床表现有严重的肺炎链球菌脑膜脑炎、多发性硬化、侵袭性椎间盘炎、炎性骨质破坏。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其IRAK4基因存在1个纯合移码变异:NM_016123. 3:c.540del(p.Phe180Leufs*26),父母均为杂合子。10篇英文文献共详细报道23例,加上本例,合计24例患儿,其中男13例、女11例,起病年龄8日龄至7岁,主要表现为复发性侵袭性细菌感染23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11例,肺炎链球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9例,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沙门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脓肿、复发性病毒感染各1例。有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为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24例患儿中10例死亡,其中9例在婴儿期死亡。存活患儿中多确诊早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但易感性逐年降低,14岁可接近正常儿童。24例患儿中IRAK4基因纯合变异21例,复合杂合变异3例。共有15种变异,移码变异9种、无义变异4种、错义变异2种。有一个备选变异热点:c.877 C>T,有3例。结论:IRAK4缺陷症主要表现为复发侵袭性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或败血症多见,少数伴自身免疫性疾病。婴儿期病死率高,早期确诊并治疗可避免重症或病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