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帕替尼治疗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直肠的慢性、复发性、进展性炎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目前,重度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SRUC)仍面临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困境。2023年2月新型小分子药物选择性Janus激酶-1抑制剂乌帕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对1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或禁忌的成人中至重度活动性UC患者,为SRUC的治疗带来了曙光。现报道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应用乌帕替尼治疗8周的3例SRUC患者的基本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法治愈。现报道一例复发型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经多学科讨论诊治后好转,旨在为临床医师避免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为RUC和急性重症RUC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用三氧大自血联合三氧灌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分析医用三氧大自血联合三氧灌肠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10-2023-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氧灌肠组(灌肠组,34例)和三氧大自血联合三氧灌肠组(联合组,40例).灌肠组采用医用三氧气体灌肠,联合组在灌肠组的基础上联合接受三氧大自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一个疗程后,各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优于灌肠组,联合组血清CRP和IL-1β水平显著低于灌肠组(P<0.05).结论:医用三氧大自血联合三氧灌肠对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内外科转换时机的困惑和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科手术是溃疡性结肠炎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针对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或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无效时需要转换为手术的时机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仅对此进行初步的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利度胺治疗成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11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对成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所有成人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沙利度胺的使用剂量、疗程、合并用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11例难治性UC患者中,2例为重度活动,3例为中度活动,5例为轻度活动,1例为缓解期.10例活动期患者经沙利度胺治疗后,5例临床缓解,1例临床有效,3例无效,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7例缓解期的患者中,6例为沙利度胺诱导缓解,1例为前期其他方案诱导缓解,除1例失访、1例维持缓解失败,其余5例均能维持缓解,且内镜评估均达到黏膜愈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手足麻木、便秘、嗜睡、头晕、皮疹、肝功能异常及多汗.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嗜睡和头晕症状而停药.结论 沙利度胺对难治性UC具有一定疗效,可用于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但治疗时应密切监测和随访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态失衡、环境因素和免疫应答异常有关.因为存在上述不同的发病机制,预示着存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部分UC成为难治性.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虽经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但疗效不佳,不能长期缓解或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治疗极其困难,给临床医生带来诸多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优化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1],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广泛者,可累及整个结肠,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姜黄水煎剂灌肠治疗,22周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内镜发现、炎性指标及粪便钙卫蛋白.[结果]治疗1次后,2组无患者进入临床缓解,观察组治疗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观察组临床缓解及治疗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1次后,2组无患者黏膜愈合,观察组内镜应答者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及5次后,观察组内镜应答者均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及5次后,观察组CRP、IL-1、TNF-α、粪便钙卫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水煎剂灌肠联合IFX治疗RUC能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使炎性指标降至更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溃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虽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态失衡、环境因素和免疫应答异常有关. 本研究通过对6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旨在提高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细胞吸附疗法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白细胞吸附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非药物疗法,在活动性IBD、激素依赖性或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IBD合并症及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不仅限于白细胞的去除,还涉及淋巴、单核细胞及特殊表型细胞分布的改变,以及一些细胞因子、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发现一些可以预测其疗效的指标用以指导其临床应用,现就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