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SUC)是儿童消化科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严密监测和及时的药物与手术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治疗包括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排除可能合并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高危患儿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为ASUC的一线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3~5 d症状无改善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二线挽救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指标和白蛋白水平等。对于药物治疗失败者,需及时行结肠切除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通过回顾文献和专家共识、指南,总结儿童ASUC的临床评估和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旨在规范儿童ASUC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累及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至今无法治愈。现报道一例复发型急性重症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RUC)患者,经多学科讨论诊治后好转,旨在为临床医师避免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为RUC和急性重症RUC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毒性巨结肠发病机制及内科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TMC)是由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引起的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内科医师,应对此类患者做到早期发现、合理内科过渡治疗、择机行结肠切除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我国很少有对TMC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章,本文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就TMC的发病机制及其内科治疗新进展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内外科转换时机的困惑和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科手术是溃疡性结肠炎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针对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或生物制剂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无效时需要转换为手术的时机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仅对此进行初步的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日益得到重视,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急性重度UC是治疗的难点,常用策略为激素治疗观察后再决定是否行转化治疗,而其中重症UC(CUC)由于病情危重,常合并凶险性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或结肠穿孔等,其处理更加紧迫和复杂,因此对于外科手术和围术期管理要求更高.目前外科医师在面对CUC时,应采用何种外科策略尚缺乏统一规范,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体会,笔者对CUC的外科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探讨外科治疗改善CUC患者预后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判断和内科救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SUC)是内科急症,约1/4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重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尽管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内科药物转换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4%~20%的患者需手术转换治疗[1].一般认为,大型综合医院炎症性肠病专业多学科诊治团队应将ASUC的病死率控制在1%以下.内科医生如何制定正确的诊疗策略对病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着重阐述ASUC的病情判断及内科救治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SUC)为内科急症,需要迅速判断和及时处理.静脉使用激素为其一线治疗方案,但超过30%的患者对激素抵抗.激素治疗3d,需及时判断疗效,对激素抵抗者需选择转换治疗方案.环孢素和英夫利西单抗作为拯救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如药物拯救治疗4~7d仍无效,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全结直肠切除术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标准术式,推荐三期手术方案,并注意术后并发症.ASUC的诊治需要内、外科等多学科协作,以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男性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男性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ND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7年10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男性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有明确神经系统疾病且病情平稳(3个月内神经损伤症状无进行性进展);排尿困难>6个月且符合NDU诊断标准(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指数< 100).排除标准: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重症肌无力、胃潴留、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BTX-A或其组成成分过敏者.纳入的患者行尿道膀胱镜下BTX-A尿道外括约肌内注射.将100 UBTX-A溶解于生理盐水4ml中,经膀胱注射针于尿道外括约肌3、6、9、12点分别注射1ml.记录患者基线及注射后12周的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间歇导尿(IC)患者例数、生活质量(QOL)评分和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58例完成研究,神经系统病变分别为脑瘫2例,脑血管意外19例,脊髓损伤37例.年龄19~ 42岁,平均28.6岁.体重53 ~ 73 kg,平均63.6 kg.病程0.5 ~21.0年,平均2.2年.所有患者均需行清洁间歇导尿.BTX-A注射术前与术后12周的PVR(280.11 ml与56.68 ml,P<0.001),Qmax(3.28 m]/s与6.74 ml/s,P =0.019),Pdet.max[30.01 cmH2O(1 cmH2O=0.098 kPa)与23.95 cmH2O,P=0.042],MUCP(79.34 cmH2O与48.25 cmH2O,P<0.001),IC患者例数(58例与40例,P<0.001),QOL评分(5.22分与3.63分,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例出现会阴区疼痛,口服止痛药3~5d症状消失;16例尿管内短暂出现肉眼血尿,无需特殊处理1周后血尿消失.结论 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能有效降低尿道阻力,促进排尿和减少PVR,提高NDU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英夫利昔单抗与环孢素A治疗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系统性分析比较英夫利昔单抗(IFX)与环孢素A(CsA)治疗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SUC)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劣.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比较IFX和CsA治疗ASUC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队列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3篇为RCT,7篇为队列研究.患者总数1345例,其中IFX组549例,CsA组7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FX组的1年和5年结肠切除率均显著低于CsA组(1年:OR=0.63,95%CI:0.41~0.98,P=0.04;5年:OR=0.60,95%CI:0.41~0.88,P=0.01),但两者的3年结肠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54~1.11,P=0.85).安全性方面,IFX和CsA两组间药物不良事件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OR=1.03,95%CI:0.60~1.74,P=0.92;死亡率:OR=0.82,95%CI:0.30~2.28,P=0.18);IFX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OR=1.46,95%CI:1.04~2.05,P=0.03),非RCT亚组中IFX组显著高于CsA组(OR=1.78,95%CI:1.13~2.70,P=0.01),RCT亚组中无统计学差异(OR=1.17,95%CI:0.71~1.90,P=0.54).结论 IFX治疗ASUC的长期疗效可能优于CsA,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高于Cs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物制剂在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同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临床上大部分UC患者为轻中度,重度UC患者的比例各地区报道不一,西方国家报道占所有UC患者的15%~2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